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创伤性湿肺是胸部外伤中较常见的一种综合病变.本病由Bufiord于1945年通过尸检后首先命名,并经Danie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即胸部闭合性创伤后,肺泡、气管和支气管内黏膜的分泌作用增强,过多的液体(黏液、血浆液及脓性分泌物)积蓄在肺泡及支气管中,即形成所谓创伤性湿肺,本文根据5年来我院在收治外伤患者中对98例创伤性湿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基因内含子3多态性与中国福建省贲门癌、非贲门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法和Sanger测序法检测中国福建省100例贲门癌、130例非贲门胃癌和11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照组)的IL-4基因内含子3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多态性与贲门癌、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贲门癌组、非贲门胃癌组的上消化道肿瘤(UGIC)家族史阳性个体的比例高于对照组。UGIC家族史可同时增加贲门癌和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OR=2.738,95%CI:1.220~6.143;OR=2.452,95%CI:1.122~5.361)。IL-4内含子3的3种基因型(RP1.1、RP1.2、RP2.2)频率在贲门癌组、非贲门胃癌组和对照组中的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P1.1基因型比较,携带RP1.2基因型可增加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OR=2.111,95%CI:1.172~3.803)。分层分析显示,与RP1.1基因型相比,RP1.2基因型能增加男性(OR=2.496,95%CI:1.235~5.047)和UGIC家族史阴性(OR=1.909,95%CI:1.020~3.573)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而携带RP2.2基因型可使家族史阴性非贲门胃癌的发病风险降低(OR=0.496,95%CI:0.268~0.918)。结论 IL-4内含子3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影响中国福建省非贲门胃癌发病风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3.
胆石性肠梗阻17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腹部平片检查,5例患者行螺旋CT检查,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结果 术前腹部平片均显示肠梗阻表现,其中术前经CT明确诊断5例,14例行肠管切开取石,1例肠管切开取石同时行胆囊切除合并十二指肠瘘修补,1例因肠坏死行肠段切除,1例经肛门取石.1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并发切口感染2例,呼吸道感染2例,心功能衰竭1例.结论 胆石性肠梗阻术前确诊困难,多排螺旋CT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肠管切开取石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4.
目的:总结胃癌淋巴结清扫术所致的淋巴漏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0例因胃癌行胃癌根治术(D2及D2以上)并发术后淋巴漏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胃癌术后淋巴漏的发生率为0.69%,发生淋巴漏的时间平均为术后第5(4~8)天;每天最大引流量为8200mL。18例病人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再次手术治疗,其中1例淋巴漏未愈最终衰竭死亡,另1例虽获治愈,但术后住院天数(61d)明显大于保守治疗组(38d)。结论:胃癌术后淋巴漏应以术中预防为主;治疗首选支持及保守治疗,尽量避免于短期内进行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c-kit基因突变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电子检索PubMed、MedLine数据库,对1999年1月至2008年8月有关c-kit基因突变对GIST预后影响相关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用RevMan 5.0.15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6篇,共计患者1751例.其中与细胞病理学相关统计显示c-kit基因野生型与突变型在有丝分裂计数>5/50 HPF(高倍视野)的病例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0);与术后复发转移发生率相关统计显示,c-kit基因突变型术后复发转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野生型者(P=0.010);与伊马替尼疗效相关统计显示,c-kit基因突变型患者伊马替尼治疗缓解率显著高于野生型(P=0.009),而伊马替尼耐药率较低(P=0.000).亚组分析发现,外显子11突变型的患者伊马替尼治疗缓解率显著高于野生型和外显子9突变型者(P均<0.05),而伊马替尼耐药率较低(P均<0.05).c-kit基因二次突变与伊马替尼获得性耐药相关研究发现,二次突变区域集中在外显子13、14和17,部分为混合型突变.结论 c-kit基因突变与GIST术后复发转移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c-kit基因突变可能会影响伊马替尼的疗效,而二次突变的发生可能是GIST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6.
目的 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胆固醇结石患者与正常人去浆膜层胆囊组织蛋白表达谱的差异,通过质谱技术鉴定差异表达蛋白,为胆石成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提取胆固醇结石患者和正常人去浆膜层胆囊组织蛋白,构建相应的双向电泳蛋白质表达谱并应用ImageMaster图像分析软件获得差异蛋白点信息,采用质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 胆固醇结石患者与正常人去浆膜层胆囊组织差异蛋白质表达谱均获得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差异表达谱结果显示19个蛋白点在两者之间差异较大,质谱成功鉴定11个,1个重复.其中Tropomyosin 4(TPM4)、Transgelin (sm22)、Transthyretin (TTR)、CyanometRhbl.1、Haptoglobin-related protein precursor、Chain A,the structure of Holo type human 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在结石组中表达上调,Myosin、Peroxiredoxin 3(Prdx3)、Hypothetical protein、T cell receptor alpha chain在结石组中表达下调.TTR、TPM4、SM22、Prdx3蛋白差异为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所验证.结论 初步建立了胆固醇结石患者与正常人去浆膜层胆囊组织的差异蛋白质表达谱,分析、鉴定并验证了差异蛋白点,为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关键调控蛋白质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晚期肺癌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初次就诊我院的晚期肺癌患者,LMR分界值由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确定;分析LMR表达与晚期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晚期肺癌患者总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根据ROC曲线,LMR最佳临界值AUC=0.581,所有研究对象分为高LMR(n=34)和低LMR(n=13)。LMR水平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ECOG评分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吸烟史无关(P>0.05)。高LMR组和低LMR组的中位OS分别为28.8个月和16.2个月;中位PFS时间分别20.7个月和11.6个月,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病理类型、吸烟史和LMR水平是影响晚期肺癌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LMR是晚期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且与晚期肺癌的生存呈正比关系,对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不同CO2压强及时程对MKN-28细胞黏附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密封箱建立体外气腹模型,选用胃癌细胞株MKN-28,分别在9 mmHg(1 mmHg=0.133 kPa)和15 mmHg压强下以及常规条件下暴露2 h和4 h后,用CytoMatrixTM细胞黏附试剂盒检测细胞黏附能力,流式细胞技术(FACScan)检测表达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细胞百分数。另将处理后的MKN-28细胞注入裸鼠腹腔(2×106个细胞/只),每组10只。4周后每组取5只处死,记录腹腔成瘤情况,剩余裸鼠观察生存时间。结果:MKN-28细胞株经不同压强与不同时程的CO2处理后,胃癌细胞MKIN-28黏附能力,表达E-cadherin和ICAM-1的细胞百分数MKN-28的腹腔内转移个数,生存天数,裸鼠腹腔种植成瘤数和生存时间各组间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高于15 mmHg压强,且不超过4 h情况下,不同CO2压强及不同时程对MKN-28细胞株的黏附侵袭能力并无显著影响,亦不增加肿瘤的转移几率。  相似文献   
89.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导致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仁济医院2001~2006年期间1 253例LC中发生胆管损伤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右肝管损伤6例,胆总管损伤4例,肝总管损伤4例.胆管损伤发生率为1.12%.结论 解剖学变异、病变的程度、手术者的技术原因和责任心是导致胆管损伤的重要原因; 术中仔细操作和解剖、及时发现胆管损伤并中转手术,根据损伤的位置及程度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是防治胆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对腹股沟疝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代替抗凝药物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63例单侧原发性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17例因其他疾病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抗凝治疗(阿司匹林组),有11例因其他疾病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组),阿司匹林组和华法林组术前7 d给予低分子肝素替代治疗,其余35例未口服抗凝药物(对照组)。结果 1 3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国际标准化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3组患者的阴囊或皮下血肿、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 h。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复发患者。结论对于长期应用抗凝药物的腹股沟疝患者,围手术期使用低分子肝素替代抗凝药物,并不增加出血风险,还可以预防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