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21.
<正>局部解剖学是医学生,尤其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侧重于人体局部的层次结构,器官位置及毗邻关系的学习,是基础与临床一门桥梁课程[1,2]。由于当前各大专院校扩大招生计划等种种原因,教学标本的来源日渐紧缺[3-5]。因为无法提供足够的标本,有不少院校已经取消局部解剖学学生实践操作,而以理论讲授为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构建KLK12-siRNA表达载体,探讨其在体外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合成KLK12-siRNA,以脂质体法转染至胃癌MKN-45细胞中建立稳定细胞系,并分成3组,即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KLK12siRNA组。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KLK12siRNA转染后胃癌细胞KLK12基因和相应蛋白表达的变化;用MTT法,细胞迁移和侵袭试剂盒分别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KLK12siRNA组的KLK1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两个对照组明显下调(P0.05)。KLK12基因沉默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并降低体外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 KLK12-siRNA表达载体能抑制胃癌MKN-45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为胃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经胃十二指肠管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对全胃切除术后营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06年10月至2009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普外科接受全胃切除术的72例进展期胃癌病人,随机分为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EN+Gln)组、肠内营养(EN)组和对照组。在术后48h内待一般情况稳定后即开始给予肠内营养。观察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1d、术后3d和12d检测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术后7d检测外周血NK细胞、CD4+T细胞、CD8+ T细胞和免疫球蛋白IgM、IgG。 结果 EN+Gln组与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3组病人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对照组总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下降幅度更大(P<0.05),术后第14天时EN+Gln组与EN组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EN+Gln组CD4+T细胞、NK细胞百分比和IgM、IgG较术前明显升高,且较EN组和对照组同期显著升高(P<0.05)。 结论 全胃切除术病人围手术期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营养和免疫状态、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4.
推拿联合中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慧贤  沈志勇  陈舒  邵傲凌 《新中医》2018,50(3):135-138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中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变应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推拿+中药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3组患儿分别予鼻病推拿术联合中药口服、单纯口服中药、口服氯雷他定片联合糠酸莫米松喷雾剂喷鼻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患儿治疗结束和随访1月时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时,3组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推拿+中药组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月,3组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结束时提高(P0.05);推拿+中药组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中药组症状体征积分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推拿+中药组总有效率93.3%,中药组总有效率60.0%,西药组总有效率73.3%。推拿+中药组总有效率均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月,推拿+中药组总有效率86.7%,中药组总有效率33.3%,西药组总有效率0。推拿+中药组总有效率均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1);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1)。结论:推拿联合中药口服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满意,效果维持时间比单纯使用中药或西药长。  相似文献   
25.
廖宗力  潘慧  李仕能  尹栋梁  沈志勇 《新中医》2013,45(12):164-167
目的:探究不同时辰对阳明腑实证模型SD大鼠灌胃大承气汤的形态学变化,以取得最佳疗效的服药时辰。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辰时(8点)组、巳时(1(1点)组、午时(12点)组、未时(14点)组、申时(16点)组、酉时(18点)组和对照组、造模后分别于各时辰点以大承气汤(19g/kg)灌胃,观察给药前后的体温、腹围以及胃、结肠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①体温:造模后各实验组体温均升高(P〈0.05)。在灌胃大承气汤后,实验组与造模后比较体温下降(P〈0.05)。灌药后午时组体温高于辰时组、巳时组(P〈0.05),未时组、申时组、酉时组体温均高于辰时组(P〈0.05)。②腹围:与对照组比较,造模后各实验组腹围均缩小(P〈0.05),大承气汤灌胃后,各实验组腹围均缩小,其中辰时组缩小最明显(P〈0.(15)各时辰点灌药后形态学存在差异,以辰时(8点)组形态学变化最明显,午时(12点)组变化最小,其他各组介于2组之间。结论:不同时辰给药的形态学变化存在差异,在白天的6个时辰中以辰时服药变化最显著,午时变化最不明显,其余时辰变化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出血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2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9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SWI检查,根据图像分析结果比较不同扫描序列对出血性脑梗死阳性检出率、出血灶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测量出血灶面积,采用评分法评价不同扫描序列对出血面积的差异。结果 SWI序列对出血性脑梗死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T1WI、T2WI、DWI序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序列对出血灶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T1WI、T2WI、DWI序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序列对出血性脑梗死出血评分的总分值明显高于T1WI结合T2WI、DWI序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序列相比于常规MRI序列和DWI序列用于检测出血性脑梗死,阳性检出率高,可早期检测出脑梗死中的出血灶,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食管鳞癌脑转移6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食管癌脑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 食管鳞癌脑转移瘤个数与T分期、N分期呈正相关(P<0.05)。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65月;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2、N3分期是食管鳞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危险因素,N0、N1期患者出现脑转移的风险更低(P<0.05)。Log rank生存分析显示,脑转移瘤个数为1的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优于脑转移瘤个数为2和3的患者(P<0.05);N0+N1期患者预后好于N2和N3期的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T3+T4、N3、是否做全脑放疗是影响食管鳞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食管鳞癌脑转移瘤数量与T、N分期呈正相关。N分期越晚,脑转移风险越大。T、N分期越晚,食管鳞癌脑转移患者预后越差。全脑放疗可以获得更大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恢复中的作用。方法35例胃肠道肿瘤且伴有营养不良的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后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为术后常规补液5~7d,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TPN)组术后采用TPN治疗3~5d,EN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5~7d。并检测术后营养状况指标及患者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TPN组、EN组各项指标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TPN组、EN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结论术后肠内、外营养支持能够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术后早期施行TPN抑或EN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9.
目的评价Amplatz血栓消融器(ATD)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近期疗效.方法30条实验犬麻醉后,经右侧股静脉插入Fogarty球囊导管,完全阻断肾下下腔静脉,诱导深静脉血栓形成,用ATD经右侧股静脉进行旋切去栓治疗,在第7、14、30 d后再次行静脉造影,观察下腔静脉的通畅度.结果ATD旋切去栓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技术操作成功率为100%,近期的通畅率为100%,血栓形成复发率14.81%.无明显的血管壁损伤和肺动脉栓塞的病理学现象.结论ATD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安全、快速、有效,无明显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醋酸甲羟孕酮片(MAD)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多西他赛联合强的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服用醋酸甲羟孕酮片。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有效率、碱性磷酸酶(ALP)下降率、不良反应、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差异。结果:化疗结束后,观察组的PSA有效率和ALP下降率分别为96.9%和46.9%,对照组分别为90.6%和56.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患者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100%,观察组Ⅲ-Ⅳ度白细胞和血红蛋白下降率、Ⅱ度乏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PFS分别9.6个月和10.0个月,OS分别为19.3个月和18.6个月,组间PFS和O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西他赛治疗mCRPC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联合使用醋酸甲羟孕酮片可有效改善化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