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原则不仅考虑彻底解除神经组织的压迫,还要兼顾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尽最大可能不遗留腰椎不稳造成的腰痛等并发症.回顾分析1997~2005年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和上海长征医院获得随访的181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资料.男103例,女78例,年29~87岁,平均58.3岁,病程5个月~21年,平均45月.治疗中内固定采用Sofamor公司、Depuy Spine公司生产的材料.根据患者检查结果选择手术方式:A组:全椎板切除 根管扩大29例.8组:半椎板切除 根管扩大24例.C组:椎板间开窗 根管扩大43例.D组:全椎板切除减压 椎弓根钉内固定 横突间植骨52例.E组:全椎板切除减压 椎弓根钉内固定 横突间植骨 椎间融合33例.181例随访均大于1年,平均51个月,5种手术方式优良率分别为75.9%,83.3%,79.1%,86.6%,90.9%,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6%,11.1%,15.4%,20.1%,18.8%.实验结果显示,椎体间植骨恢复了脊柱生理高度,提高了融合率,降低了手术后疾病复发率、融合后断钉断棒率.  相似文献   
22.
全椎板切除后椎板再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后椎板再生的机制。方法:以家兔为动物模型行全椎板切除术后,肉眼观察,切片病理观察、CT扫描和三维结构重建,计算机图像分析定量测定。结果:全椎板切除后在椎板缺损部位纤维化,首先是骨组织缺损的边缘软骨组织形成,然后再演变为骨组织,最后形成再生椎板。椎板再生后椎管面积和矢状径比正常椎管小(P〈0.01)。结论:椎板再生是软骨内骨化的过程,并证实了椎板再生的方式是骨组织逐渐再生。再生的  相似文献   
23.
腰椎管狭窄症多见于老年人及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引起狭窄的病因十分复杂,一般分为先天发育性椎管狭窄症和获得性椎管狭窄症.椎管狭窄压迫椎管内的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血管,导致疼痛、麻木、肢体无力、跛行、大小便障碍等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其中颈椎椎管狭窄的患者,首先会出现感觉障碍,其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疼痛、无力、持物不稳、四肢反应较为迟钝;其次是运动障碍,常发生在感觉障碍之后,表现为四肢僵硬、站立不稳、下肢沉重,甚至大小便失禁,四肢瘫痪.腰椎间管狭窄的临床表现为长期下腰痛,伴下肢疼痛,卧床休息则减轻或消失;间歇性跛行,即患者直立或行走时,下肢发生逐渐加重的疼痛、麻木、沉重感、乏力等感觉,改变姿势或停止行走,蹲下或休息片刻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继续站立或行走,症状再次出现而被迫再次休息.马尾神经受压迫,出现会阴部麻木膨胀感、排尿费力等,严重时可出现大小便异常及性生活障碍.  相似文献   
24.
寰枢椎外侧关节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部疼痛在临床上较常见.引起疼痛有许多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感染、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外伤和各种形式的颈椎不稳.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炎也是引起颈部疼痛的常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25.
孤立性浆细胞瘤是起源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骨髓瘤的2%。该病表现为骨或软组织中单一的肿瘤性浆细胞增生病灶,可分为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 of bone,SPB)和骨外孤立性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plasmacytoma,EMP)两类,临床表现主要为由肿瘤性浆细胞组成的孤立性和局限性病变。因其发病率较低,故对其生物学行为、诊断、治疗和预后等认识还存在分歧。现将1例SPB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6.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脊柱减压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椎管鞘内移植为治疗此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许多研究表明低氧预处理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功能并减轻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本文拟就此作用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特点以及雷诺昔芬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健康12 周龄雌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生理盐水组(OVX),卵巢切除+雷诺昔芬组(OVX+RAL),每组18只大鼠.卵巢切除术后8周,骨密度检测确认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成功.选择开放性右侧股骨中段骨折模型,以克氏针行髓内固定股骨;骨折后8周,CR片记录大鼠骨痂的连续性以及骨折愈合情况,三点弯曲试验检测股骨的最大弯曲应力和最大弯曲载荷.取骨折术后4周和8周时骨痂,行HE染色,并记录骨小梁或小梁状骨所占体积比(BV/TV)表示.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骨痂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 CR摄片显示骨折后8周各组大鼠骨折连续性都较好,骨折对位对线好.大鼠骨折8周时最大弯曲应力和最大弯曲载荷,SHAM组和OVX+RAL组都明显优于OVX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骨折4周时骨痂的HE染色中,OVX组原始小梁状骨中新生软骨细胞较多.OVX+RAL组和SHAM组8周时骨痂中BV/TV值明显高于OVX组.骨折4周时骨痂VEGF染色中,各组大鼠的骨痂内软骨细胞或骨细胞上存在一定量的VEGF表达,SHAM组和OVX+RAL组的细胞上VEGF表达量略高于OVX组;骨折8周时各组骨痂中的VEGF几乎无明显表达.结论 OVX大鼠骨痂成熟缓慢和早期骨痂内VEGF低表达,可能是骨折愈合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雷诺昔芬可以促进骨痂成熟和早期骨痂中VEGF的表达,有利于OVX大鼠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急诊寰椎骨折误诊、漏诊的原因,寻找避免误诊、漏诊的方法. 方法 对2005年7月至2011年11月急诊诊断失误的29例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21例,女8例;年龄22~65岁,平均37岁.29例诊断失误的病例中漏诊24例,误诊5例.分析急诊室漏诊、误诊的原因并寻找解决办法. 结果 漏诊原因:患者初诊时无局部疼痛主诉而未行影像学检查3例,初诊时有局部疼痛主诉但未引起患者重视而未行影像学检查4例,个别首诊医生经验不足读片失误6例,放射科提供影像学资料未显示骨折部位图像7例,患者病情危重于首诊时无法行全面、系统的检查4例.误诊原因均为个别首诊医生对寰椎骨折了解不够,以及对局部解剖结构不熟误把其他的正常结构当作骨折线. 结论 首诊医生只有熟悉局部解剖并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同时需要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提供准确的骨折图像才能避免发生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29.
脊柱复合性损伤分型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合性脊柱损伤的分型,诊断及治疗。方法:按Blauth分型方法对157例复合性脊柱损伤进行分型和诊断,分析该损伤的特点,提出诊断的顺序和避免漏诊的措施。结果:Ⅰ型损伤17例(10.8%),Ⅱ型损伤48例(30.6%),Ⅲ型损伤92例(58.6%);诊断及救治顺序为先稳定生命体征,再抢救重要器官功能,然后处理脊柱及四肢骨折;脊柱复合性损伤的特点有损伤机制复发,创伤能量大,对全身影响重、颅脑  相似文献   
30.
我院自1989年以来应用改良Gallie’s方法治疗环枢椎脱位3例,认为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固定牢固确切,术后恢复满意。 手术方法 一、术前作颅骨牵引1~3周,重量控制在3kg以下,并逐渐由轻加重,以免发生过度牵引导致脊髓损伤或原有的神经损伤加重。复查X线片直至脱位纠正或基本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