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83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目的:测定BPH患者尿道外括约肌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potential,MUP),统计出相应参数的正常值,为临床上发现"高危"BPH患者尿道外括约肌异常,降低"高危"BPH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率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同心圆针电极经会阴穿刺至尿道外括约肌,用尿动力仪记录肌电信号,测定并记录BPH患者尿道外括约肌MUP.结果:本研究测定BPH患者80例,对每例患者收集符合标准的电位5~10个,记录每个电位的时限和波幅,经统计学分析得出,BPH患者尿道外括约肌MUP的参考值时限为3.46~11.26 ms,平均7.36 ms,波幅为55~607 μV,平均237 μV.结论:本研究得出BPH患者的MUP正常值可以用来评估预测相关"高危"BPH患者的尿道外括约肌可能存在的神经肌肉病变,对避免及分析术后尿失禁的原因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82.
沈宏   《中国医学工程》2020,(5):87-89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醋酸泼尼松片治疗成人复发性微小病变性肾病(MCD)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成人复发性MCD综合征患者78例(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简单随机化分组。激素组(39例)实施醋酸泼尼松片治疗,联合组(39例)实施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及治疗前后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24hUP)、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87%,较激素组的79.49%高(P<0.05);联合组治疗6个月后24hUP、血清BUN、Scr水平较激素组低,血清ALB水平较激素组高(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较激素组的33.33%低(P<0.05);随访6个月,联合组复发率为2.56%,与激素组的12.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醋酸泼尼松片治疗成人复发性MCD综合征,能明显增强治疗效果,改善肾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3.
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治疗44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颅内破裂动脉瘤急性期和非急性期手术治疗的特点.方法 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49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病例进行分析.比较急性期手术组与非急性期手术组在术前破裂风险、完全夹闭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两组相比,非急性期手术组术前再破裂风险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完全夹闭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中,Hunt - Hess Ⅰ ~Ⅲ级亚组间术前再破裂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同级别亚组间完全夹闭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期手术可以明显减少术前再次出血,尤其是Hunt - Hess评分Ⅰ~Ⅲ级的患者可通过急性期手术减低因术前出血引起的死亡致残风险.  相似文献   
84.
王蜀江  沈宏 《实用医学杂志》1999,15(11):912-913
大脑镰旁脑膜瘤起始于大脑镰,深埋于大脑纵裂中,并可向大脑镰两侧生长,占颅内脑膜瘤的7.86%‘门。由于肿瘤往往为双侧性,纤维型较多,质地常较硬,使切除比较困难卜J。我们于1995年以来,手术治疗大脑镰旁脑膜瘤对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至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对例,男15例,女18例,年龄18-73岁,病程20天一8年。1.2临床表现引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其中对侧下肢感觉、运动障碍问例,癫痫4例,视野缺损1例,另有2例因无明显症状,在体格检查中发现。1.3辅助检查主要根据CT、磁共振(MR…  相似文献   
85.
患者,男,17岁.因四肢厥冷6个月,恶心呕吐4个月,视物模糊3个月入院.无家族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总结肾上腺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查阅华西医院1998/2004年入院行肾上腺手术患者的病案。对肾上腺疾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原醛病变最大径(1.8±0.7)cm;最大径≤3cm的肿瘤中良性疾病为99.2%。嗜铬细胞瘤具有特异性症状的比例73.9%,合并高血压的比例69.6%。结论:肾上腺疾病中醛固酮腺瘤的直径最小;不典型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偶发瘤鉴别诊断的重点。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比较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和非急性期手术治疗的优缺点.方法 对2008年12月至2009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84例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动脉瘤破裂后3 d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归入急性期手术组(102例),将破裂后大于3 d再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归入非急性期手术组(82例).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率比较采用x2检验.研究两者之间在术前再出血率,术中完全夹闭率,术后脑梗死、脑积水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在6~12个月的随访中,通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计分,分析两组患者手术预后的差异.结果 急性期组术前再出血2例,非急性期组再出血7例;术前再出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完全夹闭率91.2%(93/102),非急性期组完全夹闭率80.5%(66/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手术组患者术后脑梗死发生率10.8%(11/102),术后脑积水发生率6.86%(7/102).非急性期组术后脑梗死发生率4.88%(4/82),术后脑积水发生率3.66%(3/82).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中,将患者根据GOS评分分为死亡(1分),致残(2~3分),良好(4~5分).非急性期组7例死亡,11例致残,55例恢复良好;急性期组8例死亡,16例致残,73例恢复良好,急性期组良好率较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急性期手术可以明显减少术前再次出血,从而减低因术前出血引起的死亡致残风险.②急性期手术术中可以通过腰大池置管引流等方法降低颅内压,明显提高完全夹闭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8.
影响血压测量值的技术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英  沈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8):1838-1839
动脉血压为基本的生命体征之一,是观察病情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水银血压计、袖带听诊法是间接血压测量法的“金指标”。其测量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判断和处理。如血压测量不准确,会导致误诊或漏诊,造成患者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鉴此,对临床上影响血压测量的技术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提示护士规范化操作,以减少误差。  相似文献   
89.
目的 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对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未能有效开通的病例,进行补救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 ≥70岁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 segmentelevatio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STE AMI)患者5 2例(≥70岁组) ,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若判定梗死相关动脉未能有效开通,则即行冠状动脉造影,若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血流为非TIMI 3级灌注、同时患者仍有较明显胸痛和(或)梗死对应心电图导联ST段抬高,并除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禁忌证,即进行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的补救性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同时与<70岁的6 7例(<70岁组)STE AM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与<70岁组患者比较,≥70岁组的STE AMI患者在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后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溶栓有效开通比例低,同时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死亡绝对数较大;但梗死相关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比例两组无差异,同时,在≥70岁组,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后,再行PCI的严重出血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并未见增加。结论 ≥70岁组患者静脉溶栓有效开通比例较低,进行补救性PCI成功比例与<70岁组的STE AMI患者相同,在严密监测出、凝血参数情况下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入院时血糖水平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ST段下降幅度(STR)和肌钙蛋白T峰值的影响。方法首次AMI的412例老年患者,根据其血糖水平分为3组:A组(血糖<7.0mmol/L)156例;B组(血糖7.0~11.1mmol/L)135例;C组(血糖>11.1mmol/L)121例;分析3组患者急诊PCI术后90minSTR与血浆肌钙蛋白T峰值的相关性。结果C组患者PCI术后90minSTR>70%较A组显著减少(17.96%vs51.49%,P<0.01),B组患者PCI术后90minSTR30%~70%与血糖水平的高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PCI术后,STR>70%的患者肌钙蛋白T峰值低于STR<30%患者[(0.033±0.018)ng/Lvs(0.107±0.055)n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组肌钙蛋白T峰值升高与血糖的相关性最为密切(r=0.399,P=0.001)。入院时血糖水平与肌钙蛋白T峰值呈显著正相关,入院时血糖水平越高,血清肌钙蛋白T峰值升高越明显。结论入院时血糖升高的老年AMI患者PCI术后,较好的控制血糖对于此类患者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