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基底部黏膜下阻滞与肌层及黏膜下同时阻滞预防电切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的效果差异。方法 2000年1月至2009年5月对收治的膀胱侧壁肿瘤患者,在电切术前用滚珠状电极电灼刺激肿瘤基底部进行测试,证实存在闭孔神经反射的76例被随机分为A、B两组,用2%利多卡因行肿瘤基底部浸润注射,其中A组38例行肿瘤基底部黏膜下注射,B组38例则行肌层及黏膜下同时注射。结果 A组有28.95%(11例)患者在电切时发生不同程度的闭孔神经反射,B组发生轻微反射5.26%(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仍出现闭孔神经反射的13例,用电切环切除瘤体,而肿瘤基底部及其周围组织改用滚珠状或汽化电极进行汽化,防止了膀胱穿孔的发生。结论术前应用滚珠状电极电灼刺激肿瘤基底部,不仅能帮助识别是否存在闭孔神经反射,而且操作直观安全;用利多卡因浸润注射肿瘤基底部肌层及黏膜下,能有效降低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肌层和黏膜下同时注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黏膜下注射。  相似文献   
43.
“三白汤”出自明代医家李梴的《医学入门》,由白芍、白术、白茯苓和甘草组方,因其具有补气益血、健运脾胃、美白祛斑等功效而得名。“三白汤”疗效确切,但化学成分众多,目前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清楚。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是针对中药复杂体系特点提出的中药核心质量概念,主要是根据“质量传递与溯源、成分特有性、成分有效性、复方配伍环境和成分可测性”五原则进行预测。基于此预测分析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没食子酸、白术内酯Ⅱ、甘草酸、甘草次酸、茯苓酸可作为“三白汤”潜在的Q-Marker,为“三白汤”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质量控制体系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目的:评价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在硝普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心力衰竭病人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微泵静推硝普钠,疗程1-2d。用香港千帆医疗仪器有限公司CSM3000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系统进行持续监测,记录给药前及用药24h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选取其中7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射血分数(LVEF)、收缩时间比率(STR)做血流动力学定量评估。结果硝普钠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心力衰竭均有显著效果,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收缩时间比率下降,心排出量、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升高,分别同用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SM3000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临床使用方便,重复性好,能连续检测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反映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 探索三级医院-社区卫生一体化管理慢性病综合干预模式.方法 江苏盛泽医院建立三级医院-社区卫生一体化管理慢性病综合干预模式,组建慢性病综合干预三级体系及慢性病管理服务团队,积极开展慢性病的社区综合干预.结果 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由干预前的46.17%和38.25%上升至85.45%和82.13%,有显著差异(P<0.01).高血压病的管理率、控制率分别由干预前的51.99%和40.90%上升至92.07%和64.94%;糖尿病和冠心病的管理率、控制率有显著提升.干预前后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P<0.01).结论 三级医院-社区卫生一体化管理社区慢性病综合干预模式,促进了社区居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管理率、控制率,具有重要示范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究百合多糖(LLP)与黄芪多糖(APS)联合发挥抗抑郁作用的机制。方法:60只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8 mg·kg-1)组,LLP(0.2 g·kg-1)组,APS(0.2 g·kg-1)组和多糖联用(LLP+APS,0.1 g·kg-1+0.1 g·kg-1)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诱导小鼠抑郁模型,造模第29天,盐酸氟西汀组按相应剂量灌服盐酸氟西汀,各多糖组小鼠灌服相应药物。以小鼠体质量变化、旷场实验、糖水偏爱实验等行为学指标评价小鼠抑郁行为;尼式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脑组织及血浆中5-羟色胺(5-H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的含量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腺苷酸环化酶/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AC/cAMP/PKA)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48.
目的: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评价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38例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9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加参麦注射液。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记录给药前及治疗6天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选取其中7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时间比率(STR)进行血流动力学定量评估。结果:2组治疗后SBP、DBP、HR、CO、CI、SV、ST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组CO、CI、SV、LVEF、STR改善较对照组疗效更好,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显著提高急性心衰的治疗效果,CSM3000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临床使用方便,能连续检测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反映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49.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究巴亚格七味散治疗酒精性肝病可能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实验 进行初步验证。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Swiss ADME、Swiss Target Prediction 和 文献获得巴亚格七味散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 和OMIM 数据库获取酒精性肝病的 疾病靶点;以STRING 数据库构建靶点相互作用网络;通过DAVID 6.8 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 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7.1 软件构建巴亚格七味散治 疗酒精性肝病的“药物-有效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和“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筛选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 接。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结果,通过动物实验初步验证预测结果。结果去重后共获得81 个化学成分 及906 个潜在作用靶点。GO 富集分析共得到GO 条目510 条,其中生物过程365 条,细胞组成47 条,分子功 能98 条。KEGG 富集共得到106 条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 Fc RI 信号通路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MAP2K1、MAPK1 和PIK3CA 等靶点可能为巴亚格七味散治疗酒 精性肝病的关键靶点。体内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巴亚格七味散可以有效减少酒精性肝病小鼠干细胞坏死和脂滴 堆积的程度,从而缓解肝组织的病变,同时可以降低MAPK1 和PIK3R1 的表达,与网络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结论初步揭示巴亚格七味散可能是通过影响MAPK1 和PIK3R1 的表达,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坏死程 度,从而起到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作用,可为深入阐明巴亚格七味散治疗酒精性肝病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垂体瘤基因表达谱的建立及其发病分子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垂体瘤组织基因表达谱并探讨其发病的分子机理。方法垂体生长激素瘤(GHPA)和无功能腺瘤(NFPT)cDNA文库构建,大规模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sequencetags,ESTs)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处理。结果在已知基因中,参与基因蛋白表达者最高(分别为29%和28%),其次是代谢相关基因(分别为18%和21%),均较正常垂体为高(23.2%和14.3%)。GHPA中可同时表达泌乳素(PRL)和生长激素(GH);GHPA和正常垂体(NP)中GSα基因表达明显高于钙调素,而NFPT中则相反。在垂体瘤差异表达的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基因中,有些与肿瘤的发生有关;发现了74个在垂体瘤中高表达而正常垂体中不表达的未知基因的ESTs。结论不同垂体瘤组织中其主要的信号转导途径可能有别;发现有些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基因在NFPT或GHPA库中与NP库中表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