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探讨适当的手术方式,评价手术矫治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的临床疗效。方法1992年1月至2004年8月手术治疗17例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病儿,男9例,女8例;年龄15d~12岁,平均(25.5±7.9)个月;体重3.5~28.0kg,平均(7.8±5.4)kg。其中根治手术10例,三尖瓣Z值-2.3~1.2,平均(-0.78±0.34),肺动脉发育指数149.53~297.89mm2/m2,平均(206.35±82.15)mm2/m2,其中2例病儿因严重低氧血症术后次日加行体肺分流手术;生理矫治手术6例,Z值-6.1~0.2,平均(-2.7±0.92),肺动脉发育指数39.88~218.29mm2/m2,平均(131.85±72.93)mm2/m2,包括双向格林手术2例,体肺动脉分流手术1例,右室流出道重建合并体肺动脉分流术3例;一个半心室矫治术1例,首先行双向格林手术,2年后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动脉导管结扎术和右室流出道重建术。结果围术期死亡3例(16.67%),2例为先行根治术次日加行体肺分流手术者,1例为右室流出道重建合并体肺动脉分流术者。术后并发症低心排综合征3例,低氧血症3例,乳糜胸1例,右心衰3例,余者均顺利康复。结论合并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依照右心室大小、三尖瓣环大小、肺动脉发育情况及冠状动脉解剖等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总结肺动脉环缩术(pulmonary artery banding,PAB)作为一种姑息治疗手段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1997年1月至2010年11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对13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施行PAB,其中男87例,女51例;年龄(22.2±26.5)个月;体重(7.5±4.6)kg。按施行PAB的目的不同,将138例患者分为3组,心室训练组(组1)55例、单心室矫治过渡组(组2)32例和双心室延迟矫治组(组3)51例。术中、术后分别观察3组患者相应的临床指标,并进行随访。结果 PAB术后院内死亡7例,手术死亡率5.1%。另有3例患者需要再次手术调整环缩带的松紧程度。组1手术死亡1例。55例患者中有36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D-TGA)患者于年龄(19.6±29.5)个月时接受PAB(29例同期行Blalock-Taussig分流术),平均训练时间42 d,83.3%(30/36)的患者成功施行动脉转位术治疗;另19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TGA)患者,在年龄(45.3±27.2)个月时行PAB治疗,中位训练时间9个月,42.1%(8/19)的患者成功施行双调转术治疗。组2患者手术死亡2例。32例于年龄(14.1±14.9)个月时行PAB治疗,平均肺动脉压较术前明显降低[(23.00±7.40)mm Hg vs.(34.00±10.00)mm H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亦较术前降低(83.30%±6.30%vs.92.60%±5.90%)。中位间隔时间2年,18.8%(6/32)的患者接受了单心室类矫治术。组3患者手术死亡4例,于年龄(20.6±25.6)个月时行PAB治疗,肺动脉收缩压与体循环收缩压的比值较术前明显降低(0.46±0.15 vs.0.81±0.14),SpO2亦较术前降低(85.00%±10.00%vs.93.10%±7.60%)。中位间隔时间6个月,23.5%(12/51)的患者施行了双心室矫治术。结论 PAB虽然是一种风险较高的姑息治疗手段,但在保护肺血管床、实施心室功能训练、完成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分期矫治方面仍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探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术前肺动脉高压与术后近、中期结果的关系.方法 将101例行动脉调转术的病儿根据术前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分为3组,肺动脉压力正常(对照)组,轻度肺动脉高压组和重度肺动脉高压组,比较分析不同组间的术后近中期结果.结果 手术后肺动脉高压组病儿肺动脉压力均有明显下降.术后各组间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重度肺高压组中期病死率较高.结论 mPAP<50 mm Hg(1 mm Hg=0.133 kPa)的TGA合并肺动脉高压病儿可以进行大动脉调转术,并可取得较好的术后结果,但mPAP≥50 mm Hg者虽然行大动脉调转术后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且术后早期结果良好,但随访中期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4.
功能性单心室是一种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一部分病例合并或在行减状手术后继发主动脉瓣下狭窄(SAS),是目前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一个难点.2006年3月,我们对1例合并主动脉瓣下狭窄的单心室病儿成功实施了Damus-Kaye-Stansel(D-K-S)手术,术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总结在肺动脉闭锁一期根治术中采用具有活性的、液氮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带单瓣大动脉血管片的经验。方法 1996年10月至2002年5月采用同种带单瓣大动脉血管片连接自体心包片的方法重建右室流出道28例(占同期收治肺动脉闭锁病例的21.88%),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17例,室间隔完整11例。结果 住院死亡2例(7.14%),均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余者发绀消失,活动量增加。术后主要并发症:肺不张3例,感染2例,缺氧性脑病、渗漏综合征、室缺残余分流、二次开胸止血各1例。随访1-24个月,3例肺动脉瓣有少-中量反流,手术效果良好。无晚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肺动脉闭锁一期根治术中应用同种带单瓣大动脉血管片跨肺动脉瓣环补片对预防肺动脉关闭不全和反流的近期疗效较好,减少反流的关键是同种带单瓣血管片的制作和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1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外科,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外科沈向东综述萧明第审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旁路移植术)后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这三者因有相似的心电生理基础和病理生理改变,临床上将...  相似文献   
117.
体外循环膜肺支持疗法(附一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体外循环的开展,人们对其要求越来越高,使用越来越普遍。近来体外循环膜肺支持疗法(ECMO)在一些急性呼吸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的治疗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有报道ECMO治疗长达20天之久,成功率日  相似文献   
118.
52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死因的尸检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从病理学角度分析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死亡原因。方法:收集3岁以内先天笥心脏病尸检病例52例,核查心脏畸形、矫治情况和组织学改变,分析其死因。结果:手术病死率4.68%,尸检率30.06%,诊断符合率84.62%。主要死因为:心肌急性缺血性损伤、手术创伤或误伤各9例、原狭窄解除不或新建通道不畅8例、肺出血、透明膜形成6例、支气管痰堵4例、肺水肿3例、残留畸形、肺炎、肺发育不良各2例、肺动脉高  相似文献   
119.
介入技术与外科手术联合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评价多种介入治疗技术(主要包括血管栓塞术、房间隔造口术、瓣膜或血管内球囊成形术等)与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某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0年9月至2003年3月,我院共有2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除接受外科矫治外还接受了介入治疗,其中有15例采用体肺侧支栓塞术(栓塞组),5例采用房间隔造口术(造口组),4例采用瓣膜或血管内成形术(球囊成形组)。介入治疗大多数在外科手术前进行,少数在外科手术后择期进行。结果 所有介入治疗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栓塞组:共对肺动脉闭锁或重症Fallot四联症患儿的33支侧支血管进行了选择性栓塞治疗(13例于外科手术前、2例于术后),完全栓塞率82%。栓塞术后的外科矫治术均获成功,除2例术后监护中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外,其余均恢复。造口组:5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患儿经造口术后,股动脉血氧饱和度由76.2%上升到87.5%,缺氧状态得到不同程度缓解,均于即刻或择期成功行外科矫治术,术后顺利出院。球囊成形组:2例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患儿(Fallot三联症)因缺氧发作,急诊行瓣膜球囊扩张术后择期行外科矫治术成功;1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单心室、1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及永存左上腔的患儿行缩窄部球囊扩张术后成功行外科矫治术。结论 介入治疗技术与外科手术联合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0.
目的:讨论年龄超过3周的室间隔完整大动脉转位婴儿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5年3月期间,我院共收治年龄超过3周的室间隔完整大动脉转位的婴儿共14例,平均年龄(74.6±50.8)天,平均体重(4.49±1.02)kg。合并畸形包括房间隔缺损13例,动脉导管未闭11例。9例行一期动脉调转术,5例行分期动脉调转术。结果: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50±41)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85±22)min,12例存活,2例死亡。结论:对于年龄超过3周的室间隔完整大动脉转位患儿,参考术前超声和术中测压情况合理选择一期和分期行动脉转位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