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19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36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舌侧矫治技术自问世以来已有40余年历史。近十年出现的个性化舌侧矫治技术,克服了传统舌侧矫治技术的一些弊端,并逐渐成为正畸治疗的主流技术之一。本文就个性化舌侧矫治器设计原理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αB-crystallin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食管癌组织及其正常组织黏膜中αB-crystallin基因的表达.结果 αB-crystallin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黏膜,深层浸润者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浅层浸润者,较大肿瘤者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较小肿瘤者,有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5);αB-crystallin 基因表达与患者年龄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αB-crystallln基因的高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癌变及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3.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软组织侧貌线距,评价并比较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器与单纯拔牙对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骨性错的疗效。方法:选取31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伴下颌后缩的病例。其中18例采用Ⅰ期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联合Ⅱ期固定矫治;13例采用传统单纯拔牙后直丝弓矫治进行治疗。在治疗前、Twin-block矫治完成后以及全部固定矫治结束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软组织侧貌线距测量分析。使用SPSS15.0软件包分别比较前导矫形组、单纯拔牙组治疗前、后的组内差异以及2组的组间差异。结果:前导矫形组下颌凸距、下唇厚度、颏唇沟厚度、上唇凸距在治疗前后差值改变均有显著性,单纯拔牙组在下唇厚度、下唇凸距、上唇凸距的治疗前后差值改变均有显著性。2组进行比较,下唇凸距治疗前、后差值的改变有显著性,而下颌凸距、上颌凸距、下唇厚度、上唇凸距、颏唇沟厚度在治疗前后差值的改变无显著性。结论: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与单纯拔牙固定矫治相比,在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中的疗效相近,而前导矫形组对下唇凸度的改变大于拔牙组。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快速上颌扩展(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RME)在吮拇指所致开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有长期吮拇指习惯的恒牙列早期的开牙合患者10例,10~12岁,平均11.63岁,前牙区开牙合约10 mm。在进行宣教自行破除吮拇指的不良习惯3~4个月以后,对吮拇指所致的上颌及上牙弓狭窄用RME行上颌横向扩展。RME的开展速度为每日将螺旋开大0.5 mm(每日旋转2次,每次1/4圈),直至上后牙腭尖和下后牙颊尖相对为止。扩展矫治前后均取模、摄上颌前部咬合片、头颅正、侧位定位片。利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腭中缝被打开,上颌基骨横向宽度增大,左右侧颧点间距、左右侧上颌牙槽基座点间距和左右侧上颌第一恒磨牙颊侧面最外点间距均增大,增加量分别为2.30、2.30和4.85 mm;上牙弓横向宽度增大,上颌左右侧尖牙牙尖间距及左右侧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间距增大,上牙弓弓形得到明显改善,并为排齐牙列创造了间隙。结论 RME通过打开腭中缝增加上颌基骨宽度,在较短的治疗时间内获得所需的骨骼效应,对吮拇指导致开牙合的恒牙列早期患者矫治上颌及上牙弓狭窄疗效显著,为进一步的固定矫治纠正开牙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5.
沈刚 《口腔正畸学》2009,16(3):176-178
2004年5月,笔者通过全球招聘机制赴悉尼大学牙医学院担任全时高级教职(Senior academic and teaching facultystaff)。在四年多的教学生涯中,我直接工作在医教研最前沿,在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特别是本科后研究生教育,我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对澳大利亚口腔医学教学体制有着清晰的了解,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本文应主编的要求,  相似文献   
76.
儿科医院2000~2002年抗感染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儿科医院抗感染药物的药事管理及其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儿科医院2000—2002年抗感染药物种类、用量、金额和用药频度等进行归类、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3年内,我院抗感染药物年销售金额比例呈下降趋势,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抗感染药物的年用药金额比例均位列前3位。注射用抗感染药物中头孢唑林钠、头孢噻肟钠和林可霉素针剂的用药频度均位列前3位。口服抗感染药物中的阿莫西林胶囊、利巴韦林口服液和琥乙红霉素片剂各年度的用药频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不同类别的药物用药趋势不同。结论: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基本遵循药物的使用规律,用药逐步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77.
沈文香  沈刚 《肿瘤防治杂志》2007,14(23):1840-1840
我们应用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76例,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8.
复方灯盏花加速正畸牙移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疗程长是正畸界面临的难题。国外已应用PG、cAMP、VitD_3等药物加速正畸牙移动,但因价昂、副作用不明了而未能推广。结合我国情况,我们应用祖国传统医学进行下列研究一、中药筛选试验:选用10种能参与牙周组织改建的中药单方制成针剂进行豚鼠牙移动实验,鼠龄为4个月、体重约200克的豚鼠60只,随机编成11组。两上颌切牙装置矫正器,10组  相似文献   
79.
我们应用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76例,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及一般资料2004年3月~2007年3月,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入选的76例患者均有明确的病理学诊断报告及影像学检查报告,并经分期明确为晚期肿瘤患者。入选后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化疗  相似文献   
80.
龚昕  袁晓  稽国平  曹惠菊  沈刚 《口腔医学》2004,24(3):151-153
目的 应用牵引装置牵引牙周韧带加速尖牙的移动。方法 选取临床上需拔除第一双尖牙后退尖牙的双颌前突正畸患者 13例 ,共 2 2颗尖牙 ,拔除第一双尖牙的同时 ,配合牙槽骨小手术 ,削弱尖牙远中移动的骨阻力 ,放置自制的牵引装置 ,牵引尖牙向远中的拔牙间隙 ,尖牙后退之前和之后均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和牙片。结果  2 2颗尖牙在 3周内后退移动 6 .2 7mm ,第一磨牙近中移动 0 .84mm ,患者无明显疼痛。放射学检查显示 :尖牙的牙根吸收少 ,在牵张过程中和牵张后 ,在尖牙近中的牙周韧带中有新骨产生并迅速改建 ,牵张后 3个月牙槽骨逐渐成熟 ,已不能区分新旧牙槽骨。结论 通过牵引牙周韧带3周内完成尖牙的后退移动 ,尖牙的牙根吸收少 ,磨牙的支抗丧失少 ,患者无明显疼痛 ,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