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19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36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通过层析建模法建立唇腭裂患者牙槽嵴的数字化模型,为唇腭裂患者的模型分析建立量化方法.方法:唇裂修复术前,于全麻下对8例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单侧、双侧各4例)的上颌无牙颌制取模型,用层析建模法获得牙颌模型的断层图像,通过计算机逆向工程软件进行模型重建,并进行线距测量.将三维模型测量值和石膏模型数显游标直接测量值进行比较,检验其测量准确性.使用SPSS15.0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分析2种测量方法的测量值.结果:层析建模法重建模型上设定测量参考点14个,可测出各标志点间的距离,模型可切割后测量和计算,三维测量值和石膏模型数显游标直接测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测量误差0.22mm~0.4mm.结论:层析建模法重建唇腭裂三维腭裂模型分析方法可以量化分析唇腭裂患者牙槽嵴的形态改变,准确性符合临床要求.为术后腭裂修复效果的评估及患者术后上颌生长发育变化建立了量化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2.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器矫治和单纯拔牙固定矫治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骨性错颌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31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错颌畸形伴下颌后缩的病例。其中,18例采用Ⅰ期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联合Ⅱ期固定矫治;13例采用传统的单纯拔牙后使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在治疗前、Twin-block矫治完成后以及全部固定矫治结束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利用Pancherz测量分析法进行分析,使用SPSS15.0软件包分别比较前导矫形组、单纯拔牙组治疗前后的组内差异以及2组的组间差异。结果 前导矫形组下颌骨长度增加并向前移动,上切牙相对于上颌骨的位置向后方移动,下切牙、下颌第一恒磨牙相对于下颌骨的位置均向前方移动,覆盖减小(P<0.05)。单纯拔牙组上、下颌骨的位置、髁突位置及下颌骨的长度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在前牙覆盖的纠正中,前导组牙性因素占39.5%,骨性因素占60.5%,拔牙组牙性因素占86.9%,骨性因素占13.1%;在磨牙关系的纠正中,前导组牙性因素占44.9%,骨性因素占55.1%,拔牙组牙性因素占90.3%,骨性因素占9.7%。结论 前导矫形联合固定矫治与单纯拔牙固定矫治相比,在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患者中,疗效近似,但能更显著地改善患者的骨性侧貌。  相似文献   
113.
1.老人患骨质疏松的几率有多大? 中国健康基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总人数已逾1.75亿,每10人就有一个人患有骨质疏松,60岁以上老人患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中老年骨折中70%-80%是由于骨质疏松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4.
目的:研究安氏Ⅱ^1错[牙合]的颅颌结构特征。方法:53例恒牙初期安氏Ⅱ^1错[牙合]病例。测量8项X线头影测量线距指标,运用逐步回归法做因素分析。结果:男性安氏Ⅱ^1错[牙合]有效下颌长度减小、上切牙突距增加、上颌突度减小、有效上颌长度增加是导致安氏Ⅱ^1错[牙合]领面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女性安氏Ⅱ^1错[牙合]上下颌长度差减小及下面高增加是导致安氏Ⅱ^1错[牙合]颌面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结论;安氏Ⅱ^1错[牙合]不同性别表现出不同的颅颌结构改变特征,下颌骨长度减小,上颌位置后缩,上切牙唇倾度增加,上颌骨长度增加是男性安氏Ⅱ^1错[牙合]颅颌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上下颌骨长度差减小及下颌顺时针旋转是女性安氏Ⅱ^1错[牙合]颅颌结构改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5.
正畸治疗的目的是通过改变牙齿整体的三维位置从而获得相对正常的咬合关系,因而正常是诊断和治疗错畸形的基础与标准。牙齿近远中倾斜度是正常重要组成因素之一,目前测量牙齿近远中倾斜度的方法各有千秋。本文就各种测量牙齿近远中倾斜度的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6.
我们采用音频电疗水槽电极治疗腕踝及其远端瘢痕、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同时与音频电疗衬垫电极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门诊收治腕踝及远端瘢痕关节功能障碍病人122例,均排除不可逆损伤。男性76例,女性4G例;年龄17~54岁,均为伤后2~4个月病例。瘢痕合并关节功能障碍60例,单纯关节功能障碍15例,单纯瘢痕32例。腕及远端损伤81例,踝及远端损伤41  相似文献   
117.
沈刚  陈荣敬 《口腔医学》1993,13(1):47-48
<正> 利用药物加速矫治牙移动以缩短疗程,已引起正畸界的兴趣。笔者收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在病理学基础上分类常用药物,并阐述其相应机理。一、药物矫治的组织病理学基础:外力使矫治牙移动而造成对牙周组织的轻微创伤,可导致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但这种损伤及炎症是可修复的。很多学者认为炎症是导致矫治牙移动过程中牙周吸收及改建的重要因素。药物加速矫治牙移动的实质就是利用药物的促炎因素,来诱导、促发牙周组织中可修复的炎症,加速牙周改建。矫治牙移动中的炎症反应有三个重要环节:炎症  相似文献   
118.
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外籍来沪人员的增多,为解决外宾子女及港、澳、台胞、侨胞子女的就医问题,根据卫生局建立外宾、华侨就医网点的要求,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根据自身现有的医疗力量及设备特开设外宾、华侨病房。外宾、华侨病房设于该院新病房大楼三楼,建筑面积达800m~2。附设外宾、华侨门诊及观察室。门、急诊实行挂号、诊治、检查、付费、配药一条龙服务,兼有出诊、预防接种、上门服务等项目。病房设单人大、小病室及双人病室,共有床位8张。根据儿童特点,每一单元内设大、小床各一张,以便  相似文献   
119.
为定量科学地研究面部生长发育的特点,作者把面部向前向下的生长发育作为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并应用矢量原理对X线头影测量中的面轴进行定量分析。选择上海地区正常牙合人群头颅侧位片75张,分成替牙期、恒牙初期以恒牙期三组,依照矢量的四边形分解原则把三组人群的面轴分解成水平与垂直相两个分量。结果显示:三组人群面轴与其水平分量间夹角a的正切(tga)分别为2.35±0.042、2.35±0.054、2.35±0.048,方差分析三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人群面轴水平分量分别为39.1±2.1mm、40.6±1.6mm、40.9±1.8mm,垂直分量分别为92.0±2.1mm、95.7±2.0mm、98.8±1.4mm,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差别(P>0.05).本文提示:①各年龄组人群西部向前向下生长发育的方向基本一致;②人类面部生长发育在向前与向下两个方向上的分配存在着与年龄无关的定势:水平相与垂直相的比为1:2.35.这个结果证实了Brodie的经典观点.  相似文献   
120.
目的研究六味五灵片(南五味子、女贞子、连翘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谱效关系,探索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拉丁超立方法将六味五灵片中6味药材随机抽样成20个不同比例的组合,HPLC法获取其提取物的指纹图谱。以LX-2肝星状细胞为药效模型,MTT法测定各组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利用主成分分析及相关分析法,对药效数据和指纹图谱信息进行处理。结果 20个不同比例组合提取物对LX-2细胞均有抑制作用,HPLC指纹图谱有23个共有峰,其中14(五味子醇甲)、20(五味子甲素)、17、19、21号峰与药效关系密切。结论六味五灵片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是多成分相互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