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0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13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我们应用日本东芝SSH65A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诊断并经手术证实1例左房游离球形血栓,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53岁。因左下肢疼痛20d,左足变黑坏死10d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86/min,血压16.0/9.3kPa。颈静脉怒张。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搏动位于第六肋间左锁骨中线外1cm处。心尖部第一心音增强,可闻及Ⅲ级返流性收缩期杂音和隆隆样舒  相似文献   
92.
我们对 1984年至 1997年间 ,12 0例行改良Fontan手术后病人进行多因素分析 ,并重点分析了其中 19例术后发生脑部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12 0例中男 82例 ,女 38例 ;年龄 2~34岁 ,平均 (10± 6 )岁 ;体重 10~ 6 9kg ,平均 (2 7± 14)kg。单心室 6 0例 ,三尖瓣闭锁 31例 ,右心室双出口 12例 ,二尖瓣闭锁 7例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6例 ,矫正性大动脉转位、孤立性右心室发育不全、Ebstein心脏畸形、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各 1例。术前均作心血管造影检查 ,测量McGoon比值及肺动脉指数 (PAI…  相似文献   
93.
目的评价0.1mm厚的Gore-Tex片作肺动脉单瓣重建右心室流出道(RVOT)的早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6月至2006年7月,对48例合并肺动脉狭窄或闭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施行矫治手术,术中采用0.1mm厚的Gore-Tex片作肺动脉单瓣的Dacron血管片重建RVOT,其中包括法洛四联症合并肺动脉狭窄33例、型肺动脉闭锁8例、肺动脉瓣缺如3例,右心室双出口合并肺动脉狭窄2例,永存动脉干1例,完全型大动脉错位、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1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血氧饱和度达1.00,右心室/左心室收缩压比值0.22~0.65,右心室与左、右肺动脉压差<10mm Hg。所有患者(100%)均随访3~48个月,无死亡和并发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无肺动脉狭窄,肺动脉瓣轻度反流13例,中度反流5例,Gore-Tex膜具有活动功能40例。结论采用0.1mm厚的Gore-Tex片作单瓣重建RVOT,其早中期临床结果显示有较满意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相似文献   
94.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伴心脏畸形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5年9月至1994年3月手术治疗33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伴心脏畸形病人,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1~35岁(平均11岁)。其中SLL型31例,IDD型2例,手术修复室间隔缺损28例,肺动脉狭窄29例(14例应用外带瓣管道,其中9例同种主动脉带瓣管道,5例为带戊二醛处理的猪肺动脉瓣的人工管道),修补房间隔缺损15例,左侧房室瓣关闭不全成形2例,动脉导管未闭缝合和改良Fontan手术各1例。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对婴幼儿缺血再灌注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以评价其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3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成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组(综合组,n=10)、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组(冷血组,n=10)及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组(冷晶组,n=10)。于心脏停跳即刻、缝合右心房切口前分别取小块右心房肌肉作光镜及电镜观察,并对线粒体、细胞核、肌纤维进行定量评估。结果:3组心肌保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冷晶体液组最重,综合组最轻。心肌超微结构评分冷血组与综合组,冷晶组与综合组,冷晶组与冷血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99~16.78,P<0.05~0.01)。结论: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反映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一体化综合性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冷血停搏液和冷晶体停搏液。  相似文献   
96.
我院自1978年10月到1981年5月,应用生物瓣对风湿性心脏病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62例,其中二尖瓣替换术59例,主动脉瓣替换术2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替换术1例。本文将对生物瓣的评价、手术适应症、灌注技术和心肌保护,以及提高心脏功能Ⅳ级和大心脏病人手术的效果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7.
体外循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兔体外循环中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探讨其可能机制。采用兔体外循环模型 ,测定肺组织的丙二醛 (MDA) ,髓过氧化物酶 (MPO) ,一氧化氮 (NO)含量、肺血管通透性 (EB值 )及肺组织湿干比 (W /D值 )。CPB组肺组织MDA含量 (139 4± 17.0 )mmol/ g明显高于对照组 (2 7.6± 1.8)mmol/ g ,P <0 .0 1;MPO含量 (9.4± 0 .6 )u/ g明显高于对照组 (1.9± 0 .7)u/ g ,P <0 .0 1;NO含量 (8.4± 3.8) μmol/ g明显低于对照组(2 0 .9± 1.7) μmol/ g ,P <0 .0 1;W /D值 (8.5± 2 .1)明显高于对照组 (4 .5± 0 .9)P <0 .0 1;EB值 (3.2 33±0 .0 7)明显高于对照组 (1.394± 0 .0 6 ) ,P <0 .0 1。动物实验提示CPB中肺的缺血再灌注是肺损伤的重要原因 ,内源性NO减少是肺损伤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8.
心房纤颤迷宫手术及其电生理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研究为评价迷宫手术的电生理效果及对窦房结心房激动顺序和房室传导功能的影响。1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疾患伴心房纤颤病人施行迷宫手术和二尖瓣替换或修复术。女5例,男5例,平均年龄41岁。持续房颤病史3个月至3年。电生理检查标测房颤心外膜电图,同步电击复制后测定SNRT和房室结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99.
目的总结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S-TAPVC)矫治手术的经验,探讨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1985年5月至2007年12月,我们共完成86例S—TAPVC矫治手术,其中男49例,女37例;年龄7个月~35岁,平均年龄9.6岁;体重4.9~68.0kg,平均体重23.8kg。根据采取的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组Ⅰ为经心房内切口吻合,20例;组Ⅱ为经左、右心房横切15吻合,49例;组Ⅲ为经左心房顶切口吻合,17例。肺静脉共干和左心房切口均采用间断连续吻合,用自体心包修复房间隔缺损(ASD)。术后肺静脉压≤15mm Hg则完全结扎垂直静脉,〉15mm Hg的完全开放或部分结扎垂直静脉。结果本组86例S—TAPVC矫治术,无早期死亡。术后3组左心房压分别为9.3±3.2mm Hg,9.9±2.9mm Hg和11.6±3.8mm Hg,开放或部分结扎垂直静脉例数分别为0例(0%)、7例(14.3%)和2例(11.8%),发生心律失常例数分别为5例(25.0%)、15例(30.6%)和1例(5.9%),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分别为1例、0例和1例,二次开胸止血分别为2例、0例和0例。组Ⅲ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组Ⅱ(P=0.042)。结论S—TAPVC手术效果满意。经左心房顶切口吻合可以防止术后心律失常,特别适用于婴幼儿;经左、右心房横切口吻合手术视野显露良好,可以保证吻合口的大小,适合于大龄儿童或成年人。  相似文献   
100.
自主神经系统与心房颤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病残率及死亡率。其病因非常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自主神经与房颤发病机制的研究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1914年,Rothberger及Winterberg就证明刺激迷走神经能将房扑转化为房颤,证明自主神经系统与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自主神经系统能触发、维持及终止房颤。房颤发病机制的神经源性理论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