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10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5篇
外科学   132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呼吸机依赖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发生呼吸机依赖(V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7年8月行CABG的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40例中,发生VD17例(12.14%),年龄≥70岁、合并高血压、心功能Ⅲ级以上、肺动脉高压、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及低白蛋白血症与呼吸机依赖发生关系密切。VD者比非VD者在ICU停留的时间明显延长(P<0.05),病死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VD是CABG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可增加ICU停留时间及病死率。加强70岁以上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合理控制体循环血压及肺动脉压力,积极维护心功能,预防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及低白蛋白血症等,是降低CABG术后发生VD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22.
目的探讨降低Ebstein心脏畸形术后早期死亡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年6月至2003年1月手术治疗139例Ebstein心脏畸形患者。其中行三尖瓣成形、房化右心室折叠和三尖瓣环Devage成形111例,三尖瓣置换术27例,右心室发育不全行心外管道全腔静脉动脉连接术(ETCPC)1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12例(86%);近10年手术死亡率降至33%。成形组中10例再次行瓣膜置换术,均生存。结论1术前积极改善心脏功能,防治心律失常;2根据Ebstein心脏畸形病理解剖特征选择手术方案;3及时纠正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4积极防治术后心律失常;5加强术后监护及综合治疗措施等均为提高Ebstein心脏畸形手术成功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423.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分型、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评估影响手术治疗的因素。方法:1980年2月至2004年2月对89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病人行手术治疗,其中男50例,女39例,年龄2个月至35岁,平均(6.2±4.5)岁。临床分型:心上型58例,心内型24例,混合型6例,心下型1例。71例术前经心导管检查和18例术前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全组均行根治手术。结果:无手术死亡,随访82例,随访率92.1%,1例手术后2年因心内管道堵塞而导致肺水肿死亡,余均恢复正常。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早期手术及保证足够大的吻合口可以防止肺静脉回流梗阻。  相似文献   
424.
骨髓CD34^+细胞移植促进梗死心肌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骨髓CD34^+细胞移植对梗死心肌血管再生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磁珠法从犬肋骨骨髓分离CD34^+细胞并注射到CO2冷冻建立的慢性心肌梗死模型区,2,4,8周后取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第八因子的表达,计数血管密度,分别于建立模型前、后4周和干细胞移植后8周应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对心肌血流灌注进行评价,计算放射性分布缺损计数(F值)。结果:骨髓CD34^+细胞移植2,4,8周后梗死区血管密度(200倍视野下数)分别为(3.2&;#177;1.2),(8.2&;#177;0.8),(12.7&;#177;2.2)条/视野,明显高于对照组(t=5.09,14.07,8.67,尸均&;lt;0.05)。骨髓CD34^+细胞移植前、后8周的心肌灌注显像F值分别为5.44&;#177;0.70,1.50&;#177;0.55。细胞移植后梗死区心肌血流灌注得到明显改善(t=10.84,P均&;lt;0.05)。结论:骨髓CD34^+细胞梗死心肌移植可明显促进梗死区血管形成,提高梗死区心肌的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425.
自1989年8月至1991年2月我们应用SSH65A彩色多普勒仪诊断7例马凡综合征。其中3例经手术证实。男5例、女2例,年龄22~45岁(平均35.3岁)。结果:7例均有特征性改变,显示左室内径不同程度增大(55~87mm),主动脉壁变薄,主动脉环及升主动脉显著扩张,主动脉根部内径与左心房内径比值增大(1.83~3.0)。3例M型超声显示二尖瓣前叶呈“毛刷样”扑动波,彩色多普勒于舒张期7例均显  相似文献   
426.
本文报道28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主动脉瓣下隔膜型狭窄的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特征,并与心导管、造影及手术进行了对比。20例患者的左室压力、左室至主动脉压力梯度与超声测量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增厚程度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27.
目的 总结迷宫III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术后处理经验。方法 2013年10月~2016年5月间,我院施行迷宫III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178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95例、二尖瓣成形术28例、主动脉瓣置换5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术50例。结果 死亡1例(0.56%),因左心室破裂修补成功4d后多脏器衰竭死亡。主动脉阻断时间:102.24 ±22.07 min。体外循环时间:192.97±32.21min。ICU停留时间:35.55±17.62 h。术后住院时间:15.10±3.33 d。出现二次开胸止血4例(2.25%)、新发脑梗塞2例(1.12%)、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2.81%)。应用临时起搏器136例(76.41%)。行同步电复律14例(7.87%)。无应用永久起搏器的患者。出院时窦性心律170例(96.05 %,170/177)、房颤7例(3.95 %,7/177)。NYHA心功能I级158例(89.27%)、II级19例(10.73%)。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和左心房直径大小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增加(P<0.001)。出现跨二尖瓣A峰142例(80.23%,142/177),出现跨三尖瓣A峰152例(85.88%,152/177)。结论 系统训练、合理选择患者、恰当的手术处理,术后积极防治心律失常是迷宫III手术围术期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