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19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目的分析肾病综合征(NS)患儿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探讨治疗前后NS患儿sdLDL-C水平的变化,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9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肾内科住院并确诊的NS患儿50例(NS组)和同期健康对照儿童4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NS患儿治疗前后和对照组儿童的血清sdLDL-C水平,同时测定其总蛋白(TP)、清蛋白(ALB)、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肾功能指标[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NS组患儿血清sdLDL-C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M(P 25,P 75)]为[47.61(29.41,99.54)]mg/dL,治疗后NS组血清sdLDL-C水平为[29.13(17.72,43.90)]mg/d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5.88(13.66,20.08)]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且治疗后NS患儿血清sdLDL-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患儿(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S患儿血清sdLDL-C水平与TC(r=0.949,P<0.001)、TG(r=0.597,P<0.001)和LDL-C(r=0.874,P<0.001)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与TP(r=-0.692,P<0.001)、ALB(r=-0.765,P<0.001)均呈显著负相关。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后,NS患儿血清sdLDL-C水平与ALB水平仍独立相关(β=-0.780,P<0.001,校正R 2=0.604)。结论NS患儿血清sdLDL-C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明显下降;且NS患儿血清sdLDL-C水平有望作为其病情评估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32.
为探讨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间关系。分别建立了以抗人IgG为包被抗体、酶标抗载脂蛋白B为检测抗体的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抗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为包被抗体、酶标抗载脂蛋白B为检测抗体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同时测定60例冠心病患者及50例对照人群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甘油三酯、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B水平均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I水平降低;且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2.74±0.73比1.38±0.78,p<0.00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595.5±194.8比440.3±175.0μg/L,p<0.001)均显著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分别同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及载脂蛋白B正相关;同载脂蛋白A负相关。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亦分别同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及载脂蛋白B正相关。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亦呈正相关(r=0.313,p<0.005)。结果提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及循环免疫复合物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33.
为探讨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间关系.分别建立了以抗人IgG为包被抗体、酶标抗载脂蛋白B为检测抗体的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抗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为包被抗体、酶标抗载脂蛋白B为检测抗体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同时测定60例冠心病患者及50例对照人群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冠心病患者甘油三酯、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B水平均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Ⅰ水平降低;且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2.74±0.73比1.38±0.78,P<0.00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595.5±194.8比440.3±175.0μg/L,P<0.001)均显著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分别同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及载脂蛋白B正相关;同载脂蛋白AⅠ负相关.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亦分别同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及载脂蛋白B正相关.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亦呈正相关(r=0.313,P<0.005).结果提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及循环免疫复合物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34.
目的探讨脂蛋白(a)免疫复合物对U937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其抑制物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天然脂蛋白(a)、氧化型脂蛋白(a)及其免疫复合物作用U937细胞,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U937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正常U937细胞低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1(0.076±0.012),而高表达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0.973±0.031)。等量的天然脂蛋白(a)、氧化型脂蛋白(a),及其免疫复合物作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1mRNA表达量分别为0.361±0.016,0.330±0.019,0.106±0.006和0.089±0.008;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表达量分别为0.229±0.017,0.360±0.018,0.157±0.025和0.967±0.031。天然脂蛋白(a)对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mR-NA表达没有影响。氧化型脂蛋白(a)引起基质金属蛋白酶1轻度表达,但显著地下调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表达;而天然、氧化型脂蛋白(a)免疫复合物均非常显著地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1和降低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mRNA表达(P<0.001),且较氧化型脂蛋白(a)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作用更为显著(P<0.001),并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脂蛋白(a)免疫复合物增强U937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mRNA表达,下调其抑制物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表达。  相似文献   
235.
DNA甲基化是最早发现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之一,也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甲基化修饰虽不改变DNA序列,但对基因的表达与沉默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心血管疾病(CVD)具有多基因遗传性,其发生过程往往是多因素、多疾病协同的结果,存在众多危险因素,被认为是受表观遗传学规律控制的人类重要疾病。研究显示,DNA甲基化修饰参与调控CVD危险因素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近年来DNA甲基化与CVD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36.
摘要: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hsa-miR-186的靶基因与功能,为深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利用Pubmed检索miR-186相关文章,进行总结分析;用miRbase、NCBI等在线工具分析hsa-miR-186序列及所在基因组特征;用TargetScan、PicTar 及miRanda预测hsa-miR-186的靶基因,结合已证实的靶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GO analysis)和信号转导通路富集分析(Pathway analysis)。 结果:已有的研究证实miR-186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有关;参与压力应激引起的神经功能改变,并在心血管疾病中表达异常。hsa-miR-186位于人类染色体1p31.1,序列具有高度保守性。hsa-miR-186靶基因功能富集在糖代谢、肾脏发育、视觉功能、神经功能、脂质转运等生物学过程;信号通路涉及前列腺癌、肿瘤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黑色素瘤、细胞黏附分子和细胞周期等信号通路。 结论:hsa-miR-186功能广泛,与神经系统发育、细胞增殖与凋亡、糖代谢和脂质转运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37.
摘要:目的检测 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ell lung carcinoma, NSCLC)患者血清细胞外囊泡( 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中let-7d-3p水平的变化,评估其作为NSCIC患者辅助筛查液体活检分子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确诊的NSCLC 患者102 例及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体检健康者70例,收集患者组及健康人对照组血清标本并分离EV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 qRT-PCR)技术检测各组血清EVs中let-7d-3p表达水平变化,ROC曲线分析血清EVslet-7d-3p测定对于NSCLC患者的辅助筛查价值。结果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NSCLC患者血清EVs中let-7d-3p 水平显著降低[ 69.75( 25.64, 154.70) fmol/L vs 26.09( 13.74 ,45.56)f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 830,P<0.001);同时,NSCLC I期患者[ 26.07(11.15, 45.30) fmol/L]血清EVs let-7d-3p 水平亦显著降低(U=1201 ,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EVslet-7d-3p水平用于筛查NSCLC患者及I期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theareaundertheROC curve ,AUCROC )分别为0.744( 95% CI:0.667 ~ 0.821)和0.736( 95%CI:0.653~0.819);当cut-off 值为45.07 fmol/L时,血清EVs let-7d-3p筛查NSCLC及NSCLC I期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5%和60% ,75.4%和60%。此外, NSCLC患者血清EVs .let-7d-3p水平不受年龄、 性别、吸烟史及病理类型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NSCLC 患者尤其是早期患者血清EVs中let-7d-3p水平与健康人对照相比显著降低,具备作为NSCLC辅助筛查液体活检分子标志物的潜能。  相似文献   
238.
摘要:目的检测肾细胞癌(renalcellcarcinoma,RCC)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135b-5p的表达水平变化,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参与RCC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 荧光定量逆转录PCR( qRT-PCR)检测2022年1月至 6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泌尿外科就诊且经病理学确诊的60例RCC患者及60例健康人对照血清miR-135b-5p的表达水平变化,评估其对于RCC患者的临床辅助筛查价值。体外培养RCC细胞系(ACHNCaki-1)和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qRT-PCR检测细胞及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 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中miR-135b-5p 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EVs与细胞共培养、细胞功能等方法探究EVs miR-135b-5p 参与RCC的初步作用分子机制。结果RCC 患者血清miR-135b-5p水平[ 6.932(5.524, 9.964)]与健康人对照[5.534(4.373, 6.555)]比较显著升高(U= 1 042,P<0.01)。血清miR-135b-5p水平对于RCC筛查的ROC曲线下面积( AUCR0C)为0. 711( 95% CI:O. 619~ 0.802)。ACHN和Caki-1 细胞中miR-135b-5p水平较正常HK-2 细胞中的表达倍数显著明显升高(分别升高了7.821 倍和1.919倍。P值分别为0.000 3和0.000 1);同时,ACHN和Caki-1 EVs中miR-135b-5p 水平较HK-2 EVs中的表达倍数亦显著增高(分别升高了3.783 倍和2.627倍。P值分别为0.0001和0.0004)。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文献调研显示,miR-135b-5p可能通过调控潜在靶基因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 ,ANGPTL4)的表达而参与血管生成。RCC EVs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共培养结果显示,RCC细胞分泌的富含miR-135b-5p EVs在与HUVEC温育的不同时间点(4h 6h和8 h)均可明显促进内皮细胞成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1 2 ,0.005 7,0.001 7)。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mics 组ANGPTL4蛋白的表达水平为( 0.616+0.003) ,较NC组( 1.00+0.05)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44,P=0.000 2)。进一步分析发现与NC组相比, HUVEC中miR-135b-5p过表达组在连续观察时间内(2h、4h、6h和8 h)的成环数明显增加(P值分别为0.000 1 ,0.0001,0.0032,0.0095)。结论RCC患者血清、细胞系及细胞分泌的EVsmiR-135b-5p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miR-135b-5p水平测定对于RCC具有较高的临床辅助筛查价值,RCC细胞分泌EVsmiR-135b-5p可通过调控ANGPTL4的表达,参与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239.
高甘油三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强危险因素已经得到公认,但是否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一直存在争论。脂蛋白分解代谢产物残粒样颗粒是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代谢产物。免疫吸附结合酶法测定脂蛋白代谢残粒中胆固醇含量,简便易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证明。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是非致病性的,而脂蛋白代谢残粒是具有强致病性的组分。血浆脂蛋白代谢残粒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强危险因素,且与疾病的程度相关;同时其在肾病、糖尿病、Ⅲ型高脂血症及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患者中均升高。本文就脂蛋白代谢残粒的生物化学特征、代谢过程、检测方法及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40.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早期症状隐匿,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导致患者预后不佳。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由细胞主动释放的脂质膜结构囊泡,在RCC细胞表型及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就EVs与RCC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探讨其作为RCC诊断、伴随诊断、预后判断的新型液体活检分子标志物的临床价值,并简要介绍EVs应用于RCC诊疗的新技术现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