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在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中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用量及术后镇静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胃癌患者5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输注等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手术过程中探查时及拔管后即刻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脑电双频指数,切皮时、注药前、气管插管前即刻、麻醉诱导前、麻醉时间、插管后1 min、瑞芬太尼和丙泊酚两个药物的用量、手术后1 h时和4 h时的视觉模拟和镇静评分。结果麻醉诱导前,实验组脑电双频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麻醉诱导时、插管后1 min、切皮时、探查时、拔管后即刻时,实验组的平均动脉血压显著下降(P0.05),心率显著减缓(P0.01)。实验组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1、4 h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在气管插管时、全身麻醉诱导时减轻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维持其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对表柔吡星化疗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QT问期的影响.方法 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80例,乳腺癌ⅡA或ⅢA期,年龄28-64岁,ASA Ⅰ或Ⅱ级.术前进行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表柔吡星新辅助化疗2~4周期的患者加例,随机分为Al组和AP组,每组20例;术前未化疗的患者加例,随机分为CI组和CP组,每组20例.AI组和CI组吸入1.0%.1.5%异氟醚,AP组和CP组静脉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1.8~2.0 mg/L)维持麻醉.于化疗前(T1)、化疗后2周(T2)、气管插管前(T3)、气管插管后即刻(T4)、吸入异氟醚或靶控输注异丙酚5、10、15、30 min(T5-8)和拔除气管导管后10min(T9)时记录QT间期和QT期延长的发生情况;于T1-7时计算QT离散度.结果 与T1时比较,T2-7时A1组和AP组OT离散度增加(P<0.05);与T2时比较,AI组T6-8时QT间期较长(P<0.05);与CI组比较,T6-8时AI组OT间期较长,T5-7时QT离散度增加(P<0.05);AI组QT间期延长发生率较CI组、AP组和cP组高(P<0.05);CP组与AP组、AI组与AP组各时点QT间期和QT离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异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相比,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表柔吡星化疗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QT间期影响较小,QT间期延长发生的机率及QT离散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Non-small-cell carcinoma)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治80例需要实行早期NSCLC切除术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实行切除术时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进行治疗的为观察组,实行切除术时采用常规静脉麻醉进行治疗的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采用不同麻醉方式的患者,对早期NSCLC切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肺功能影响。结果两组在T1、T2的Cor、IL-2水平与T0相比,有明显降低,并且A-Ⅱ、IL-10水平则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Cor、IL-2水平在T3、T4有所升高,A-Ⅱ、IL-10水平有所降低,均接近T0时的水平;并且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变化更为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8.14±1.57)、(20.36±1.74)、(25.41±2.22)min,与对照组相比,各项时间明显更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T2时的SaO_2水平比T1有所降低,T3时有所升高,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在T2时的PaO_2水平有所降低,T3时有所升高,并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在T2的Qs/Qt水平显著升高,T3时稍高于T1,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使用静吸复合麻醉进行早期NSCLC切除术,能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患者术后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较短,可有效改善肺的氧合作用,增加肺内分流,能够有效保护围术期患者的肺通气功能,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肺部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和效果,旨在探究麻醉的最佳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麻醉科收治的同期双侧肺部手术患者60例作本次研究对象,对所选的手术患者进行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麻醉医师在手术前进行手术讨论,根据病变的程度和性质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双腔支气导管,包括麻醉前生理状况评估情况,手术中制定的呼吸循环管理和麻醉苏醒期的管理方法,手术后阵痛处理方法等。结果:所选的60例研究对象均顺利成功的完成了手术,术中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均在正常的范围,并且患者在术后均无手术期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手术的平均时间为(3.56±1.68)h,其中单肺通气平均时间为(2.43±1.02)h,平均麻醉时间为(4.24±1.52)h,患者平均在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为(4.43±2.11)d,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43±7.02)d。结论:对同期双侧肺部患者成功麻醉的关键因素是要根据患者的手术种类和肺部情况评估患者能否耐受同期手术,采取有效的麻醉处理方法,确保患者顺利度过同期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七氟醚与丙泊酚对老年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204例老年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P组应用以丙泊酚为主的麻醉方案,S组应用以七氟醚为主的麻醉方案。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总住院时间,并分别于术前、术后30 min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总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术后中切及低切全血黏度均明显下降(均P0.05),凝血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上升(均P0.05),但均未见对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产生严重影响。两组手术前后组间对比,高切、中切及低切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七氟醚与丙泊酚用于老年结肠癌手术,均未见严重影响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部CT对右侧双腔支气管插管对位不良及术中低氧合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拟行右侧双腔支气管插管的患者40例,ASA Ⅰ~Ⅱ级,均为左侧胸腔镜手术.根据术前阅读胸部CT的结果进行分组,右肺上叶开口位于隆突同一层面或下一层面者纳入Ⅰ组,右肺上叶开口位于隆突下两个及两个以上层面者纳入Ⅱ组.由同一麻醉医师以相同的麻醉方法进行麻醉,进行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R-DLT)插管,采用纤维支气管镜(FOB)进行定位,记录各组患者支气管蓝套囊高于隆突和术中牵拉肺叶时漏气的例数,并监测术中单肺通气(OLV) 30 min时的吸气峰压(Ppeak)、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 Ⅰ组支气管导管蓝套囊高于隆突、术中牵拉肺叶时漏气的发生率都明显高于Ⅱ组(P<0.01);与Ⅱ组比较,Ⅰ组OLV 30 min时Ppeak明显增高(P<0.01),SpO2和PaO2明显降低(P<0.01).结论 胸部CT上右肺上叶开口与隆突位于同一层面或下一个层面时,预示着行R-DLT插管时可能发生对位不良.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 ,2 2岁 ,学生。因发热、多汗、心悸、消瘦 1年余 ,反复双下肢无力 9月 ,咽痛、发热、腹泻 1天 ,于 2 0 0 2年 9月 1 7日入院。入院时查体 :T3 9 1℃ ,HR1 3 5次 分 ,BP1 45 70mmHg。咽充血 ,扁桃体II度肿大 ,甲状腺II度肿大 ,质软 ,未触及结节 ,无压痛 ,心肺、腹 (—)。临床诊断 :1 甲亢危象前期 ,2、甲状腺功能亢进 ,3、甲亢并周期性麻痹 ,4、急性上感。入院时查心电图示 :1、窦性心动过速。 2、Q -T间期延长。入院时血钾 4 6mmol L。次日血钾 4 0mmol L。 2日后血钾3 0mmol L。当天晚上 2 1时患者感不适。心电图示 :1、…  相似文献   
18.
代冬梅  赵光瑜  毛勇  汪亚宏  刘群 《河北医药》2008,30(11):1707-1708
肿瘤根治术中发生异常大出血时,因不能及时得到血源而影响组织的氧供,引起酸碱、电解质和凝血功能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迅速恢复血容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中分子量低取代级羟乙基淀粉(130/0.4)为一种血浆代用品,24 h内能从机体清除,临床推荐每日最大剂量为50 ml/kg[1].2006年3~12月,我院6例肿瘤根治术中发生异常出血,羟乙基淀粉的用量达130ml/kg,全部病例抢救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珊珊  汪亚宏  王忠慧 《重庆医学》2018,(18):2495-2497
目的 比较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该院实施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双腔支气管导管组(DLT组)麻醉诱导后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组(BB组)麻醉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再置入支气管封堵器.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并发症及苏醒情况.于双肺通气后5min(T1)、单肺通气后30 min(T2)、单肺通气后120 min(T3)、双肺通气后30min(T4)、拔管前(T5)、术后1 d(T6)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记录T1~T5时点吸气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Cdyn),以及插管、拔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BB组术后声音嘶哑和咽喉疼痛发生率、拔管时间明显低于DLT组(P<0.05),T2~T5时BB组Pplat、Ppeak均低于DLT组,T2、T3时BB组的Cdyn高于DLT组(P<0.05);T2~T6时BB组PaO2、PaO2/FiO2均高于DLT组(P<0.05);BB组插管时SBP、DBP、HR均明显低于DLT组(P<0.05).结论 支气管封堵器在食管癌根治术麻醉中表现出明显优势,建议首选支气管封堵器.  相似文献   
20.
术中并发顽固性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及处理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57岁,体重48k异,入院后确诊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T2N0M0)。高血压病病史5年,口服吲哒帕胺维持血压(BP)140~150/80~90mmHg(1mmHg=0.133kPa)。入院时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电解质、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心肌酶学等指标未见异常。行CTF方案(环磷酰胺800mg、吡喃阿霉素70mg、5-氟尿嘧啶750mg)化疗1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