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利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我院胃肠外科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手术前后营养风险筛查,并分析营养风险、营养支持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2月到2011年5月在我院胃肠外科住院的胃肠道肿瘤患者80例,按NRS2002系统评分,并跟踪调查营养应用情况、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存在营养风险和无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分别为36.3%和20.0%。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比值为1.4:1。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3%。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的患者的33.7%(P<0.05);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7.31±9.34天,高于无营养风险的23.14±7.50(P<0.05)。结论与无营养风险者相比,有营养风险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增加,住院时间延长;临床营养支持尚存不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分型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式选择中的价值。方法 对30例腹股沟疝病人在术中按Nyhus分型方法进行疝分类,根据分型选择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不同术式并观察疗效。结果 本组Ⅰ型疝7例(23.3%)、Ⅱ型疝14例(46.7%)、Ⅲ型A3例(10%)、Ⅲ型B3例(10%)、Ⅲ型C2例(6.67%),Ⅵ型1例(3.3 %),全组均治愈,住院3~7天,无切口感染,随访3~18月无复发,随访率95%。结论 对腹股沟疝进行分型,针对性采取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不同术式,有助实施疝手术的个体化方案,减少疝的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外源性谷氨酰胺(Gln)对腹部手术后病人肠道通透性的影响,继而探讨其与肠细菌易位的关系。方法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76例腹部大中型手术病人随机分成Gln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8)。两组均于术后第2d开始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持续7d。Gln治疗组于肠外营养中加入Gln。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检测血谷氨酰胺水平、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外周血肠源性细菌DNA。结果术后7d治疗组Gln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614±4213) μmol/L vs (611354±3981)μmol/L],P﹥005。与对照组比较Gln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L/M比值对照组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与术前比较无升高,P﹥005。两组术后相比较对照组高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细菌DNA行PCR扩增后阳性率为1053%(8/76),PCR阳性组Gln水平较PCR阴性组显著降低,P﹤005;L/M则显著增高,P﹤001。结论外源性Gln的补充可以有效的提高腹部手术后病人Gln水平,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细菌易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0 引言 短肠综合征(SBS)的治疗包括营养支持、短肠康复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我们近期诊治2例病人,其中1例为全小肠切除.肠外营养(PN)、谷氨酰胺(Gln)和生长激素(GH)在这2例短肠综合征病人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