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MsrA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57例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srA的表达。 结果:胃癌组织中MsrA的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低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P<0.001);胃癌组织MsrA mRNA相对量的中位数为3.757,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srA mRNA相对量的中位数为5.240,胃癌组织中MsrA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6)。 结论:胃癌组织中Msr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下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以腹部肿块(65.2%),腹痛腹胀(47.8%),梗阻性黄疸(26.1%)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经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均诊断为胰腺肿瘤,肿瘤平均直径为9.5 cm。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1例(47.8%),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5例(21.7%),其他7例(30.4%)。术后病理证实20例为良性(87.0%),3例为恶性(13.0%)。胰瘘(3例,13.0%)是主要的术后并发症,均经非手术方法治愈。随访恶性者3例中1例术后1年内死亡,另2例现已无瘤生存29个月和8个月;随访17例良性者,已分别生存1~7年。
结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并结合术中的探查、术后病理综合确定,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管狭窄,是胆道手术严重并发症,近三年来我院连续收治9例由基层医院转来的医原性胆管狭窄患者。本文就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提出我们的经验和体会。 1 临床资料 9例医原性胆管狭窄中,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32~61岁,术中5例发现狭窄部位在肝总管,4例其狭窄位于左右肝管汇合部。8例行高位胆管狭窄切开、整形、胆管空肠Roux-Y吻合,1例因局部炎症明显,仅行T管外引流。本组有5例随防3个月至2年,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同种移植技术建立Wistar大鼠肝细胞癌模型,并初步探讨其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将CBRH-7919大鼠肝癌细胞注入免疫抑制的2只6周龄Wistar大鼠皮下,14d后将生成的瘤块移植到免疫抑制的33只实验组大鼠肝内。肝内瘤块移植后第5、10、15、20、25d分别取相应时间点实验组全部存活大鼠及随机抽取的1只对照组大鼠行磁共振成像并进行影像分析,然后处死动物,取实验组肝内肿块及对照组肝组织做常规病理检查。结果24只大鼠造模成功,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成功率为72.73%。接种10d后19只大鼠的肝内瘤灶均被MR平扫检出,呈稍长或等、稍长混杂T1信号,均匀或不均匀稍长、长T2信号。结论通过免疫抑制同种移植技术可建立Wistar大鼠CBRH-7919原位肝细胞癌模型。该种建模方法操作简便,易于重复,移植成功率高,实验周期短,肿瘤MRI表现与人类肝细胞癌信号特点相似,是一种较理想的适合于肝癌影像学评价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中Ang2和Tie2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3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实验组25只(5,10,15,20,25d组各5只)及实验补充组8只,采用免疫抑制法建立同种移植大鼠CBRH-7919肝细胞癌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不同生长阶段实验组肝癌组织和对照组肝组织标本中Ang2和Tie2的表达,同时测定抗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结果:共24只大鼠成功建模。肝细胞癌组织中Ang2和Tie2的表达均较对照组肝组织明显增高(P〈0.05)。Ang2和Tie2的表达水平均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P〈0.01)。在不同生长阶段Ang2呈早期、持续性高表达。结论:肝细胞癌血管生成与Ang2和Tie2的表达上调有关,Ang2可能参与了肝细胞癌血管生成的启动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术中采用改良式顺行灌洗法行一期吻合的效果。方法对112例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在术中采用左半结肠拖出无菌塑料袋中,以保护手术野免于污染,然后从阑尾插管顺行灌洗肠道后,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结果112例行肿瘤切除、结肠一期吻合术。术后1例发生肠漏,经再次手术行结肠近端造瘘治愈。1例死亡。结论改良式顺行灌洗法操作简便,肠道减压迅速,基本无污染,肠道清洁质量高,灌洗后行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1年来治疗的30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30例均表现Whipple三联征。术前B超,CT,MRI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34.8 %(8/23), 58.3 %(7/12),71.4 %(5/7),术中B超诊断的阳性率为87.5 %(7/8)。单个肿瘤27例,多发性肿瘤3例。单发者,位于胰头8例,胰体7例,胰尾12例;多发者,1例2枚肿块均位于胰体,另2例均为2枚肿块分别位于胰体和胰尾。行肿瘤局部摘除术21例,胰体尾切除术6例,胰体尾切除术+脾切除术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良性肿瘤29例,恶性1例。术后胰瘘4例,均经充分引流后治愈。30例术后低血糖症状均消失,随访27例,良性肿瘤术后4年复发1例,再次手术切除胰体肿块后治愈,恶性肿瘤术后3年复发,因腹腔转移死亡。结论:Whipple三联征,测定IRI/G比值是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术中扪诊联合术中B超是最有效的肿瘤定位手段,肿瘤摘除术仍为胰岛素瘤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误诊的原因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6年9例胰岛素瘤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例,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为3个月~8a,平均3.5a。4例被误诊为癫痫,2例被误诊为神经病,2例被误诊为反应性低血糖,1例被误诊为颅内病变,均表现Whipple三联征。结论:胰岛素瘤常被误诊,Whipple三联征是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本病确诊后,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9.
对十二指肠末段癌误诊为胰腺囊肿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 男,65岁。胃大部切除毕Ⅱ吻合术后20d,腹部及腰背部胀并发热10d急转我院。患者1个月前因腹胀,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手术治疗,术中见胃扩张下达耻骨联合,十二指肠球部有2cm×3cm疤痕,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幽门梗阻,重度胃扩张”,行“胃大部切除,毕Ⅱ吻合术”。术后10d再度出现腹胀及腰背部胀痛,逐渐加重,伴畏寒,发热,体温达41℃。病后大小便正常,体重减轻15斤。既往有腹痛病史10a余,胃镜检查称“溃疡病,慢性浅表性胃炎”。  相似文献   
20.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有结构,正常情况下随细胞分裂而缩短。端粒长度是决定细胞增殖能力和寿命的分子标志。人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物,由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人端粒酶RNA组分(hTR)以及人端粒酶相关蛋白(hTEPl等)组成。端粒酶利用其自身hTR所携带的RNA为模板,在hTERT的逆转录催化下,将端粒重复序列合成到染色体末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