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10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 通过分析骨肉瘤患者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等特点,探讨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的72例四肢成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术前化疗+手术切除+术后化疗的标准治疗方案.所有切除标本进行坏死率分析.将患者的16项临床指标,10项影像学指标与肿瘤坏死率和患者预后相比较.通过统计学方法找出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男性患者、化疗后肿瘤体积变小、肿瘤边界变清晰、骨外T2信号增强提示肿瘤坏死率高(P<0.05);多因素分析:化疗后体积变小,提示肿瘤坏死率高(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化疗后碱性磷酸酶水平正常,骨外T2信号增高,肿瘤坏死率高,提示患者的生存率较高(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肿瘤坏死率高的患者生存率高(P<0.05).结论 肿瘤坏死率高则患者的预后较好,通过临床、影像等多项指标综合判断,可以间接预测肿瘤坏死率,推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2.
下肢恶性骨肿瘤保肢术后假体生存分析及功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下肢骨与软组织原发恶性肿瘤患者保肢术后患肢功能及假体生存情况,并统计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及影响假体生存率的因素.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5年4月共151例下肢骨与软组织原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人工假体重建术,术后随访1~9年(中位时间37.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肿瘤学预后、肢体功能、人工假体情况,功能评分应用1993年美国骨肿瘤学会评分系统(MSTS 93).人工假体生存率情况应用Kao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分析,并应用log-rank检验对可能影响假体生存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151例中,随访时无瘤存活100例(66.2%),带瘤生存18例(11.9%),局部复发11例(7.3%).对118例存活患者进行MSTS 93功能评分,结果 为75.1%±19.0%,功能优良率为83.0%.股骨上段评分最高为79.3%±16.3%,胫骨上段最低为68.5%±21.1%.人工假体总生存率为86.4%(102/118).3年生存率为73.1%,5年生存率为52.2%.人工假体3年、5年无手术生存率分别为62.1%和45.6%.各类假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9.5%(23/118);假体失败率16.1%(19/118),19例均行翻修手术.并发症中感染9例(7.6%),松动2例(1.7%),假体折断6例(5.1%),脱位2例(1.7%).结论 肿瘤型假体重建保肢手术有令人满意的术后肢体功能.人工假体重建术后存在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影响假体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包括:伤口感染、胫骨上段、截骨长度>14 cm及病理性骨折.  相似文献   
93.
目的:确定原发成人骨肉瘤患者的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对1998年10月到2011年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中心接收治疗的54例年龄超过40岁的成年骨肉瘤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位于肢体骨30例(55.5%)、中轴骨17例(31.5%)、骨外软组织7例(13%),6例患者(11.1%)在诊断时伴有其他部位转移,52例患者(96.3%)接受了手术治疗,14例患者局部复发(26.9%),21例患者(38.9%)诊断后出现转移。5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骨肉瘤患者5年的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分别为43.7%和50.4%。结论:造成成人骨肉瘤患者预后较差的因素很多,外科边界不充分、肿瘤更多来源于中轴部位、在诊断时已有远处转移以及肿瘤体积巨大,都与较差的生存率显著相关,积极地多元联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4.
目的: 从患者的主观角度和临床客观指标评价人工韧带用于耻骨肿瘤切除后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8年2月因耻骨肿瘤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并接受手术切除和人工韧带重建的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单纯切除耻骨上支的患者8例,耻骨下支5例,耻骨上下支一并切除的12例。平均出血量(774±580) mL,平均手术时间(138±25) min,平均住院时间(19±6) d。1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愈合问题,经清创后愈合。平均随访时间为(37±21)个月,肿瘤复发1例,1例转移癌(肾癌)患者因原发肿瘤进展而死亡。无切口疝,无韧带感染以及局部异物感等相关并发症。23例患者术后活动不需要借助任何辅助设施,2例患者活动时需要拄单拐。19例患者未诉任何疼痛不适,3例患者诉活动时感轻度疼痛,3例患者中度疼痛。评价术后功能的MSTS评分平均为87±4。结论: 人工韧带可应用于耻骨肿瘤切除后下腹壁缺损的重建,此重建方式可以预防腹壁疝的发生,同时可以通过减小残腔而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从而获得患者术后较好的主观评价。  相似文献   
95.
背景:18FDG-PET可为骨和软组织肿瘤的良恶性鉴别,病变定位,恶性程度评价,活检部位的确定,治疗效果评估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18FDG-PET在术前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疗效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ce、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获得PET用于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治方面的临床研究。 结果与结论:对符合纳入标准的9项临床非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文献质量评价循证医学推荐级别3项研究为B级,6项为C级,检验提示无发表偏倚。将治疗前后最大标准摄取值SUV2/SUV1≤0.5作为预测术后肿瘤坏死率≥9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2(95%CI,0.72~0.89)和0.61(95%CI,0.49~0.71)。SROC为6.17(95%CI,2.84~13.39)。说明将化疗前后最大标准摄取值比值作为评价术前疗效的敏感性较好,但缺乏特异性;应综合18FDG-PET检查结果与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对术前疗效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析韧带样纤维瘤的临床特点,并通过检测韧带样纤维瘤周边病理学改变以了解其生物学行为特点及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至2008年我科切除的56例韧带样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标本,对其可能与术后复发相关的临床因素如: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体积、侵犯主要血管神经、侵犯骨、切缘质量、是否接受放疗及药物治疗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病灶周边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33—108个月,总体复发率为39.3%,平均复发时间初治组为17.3个月(5—23个月),复发组为14.8个月(3—26个月)。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体积、侵犯骨、是否接受放疗、药物治疗与肿瘤复发无统计学相关性,而侵犯主要血管神经、切缘质量与肿瘤复发有统计学相关性。切缘阴性、肿瘤未侵犯重要血管神经的患者术后复发率较低沪〈0.05)。韧带样纤维瘤在病理学为良性,但可广泛浸润病变周边肌肉、脂肪、韧带、血管、神经、骨等组织,可突破骨皮质侵入髓腔内,但不能侵入血管及神经内部。结论韧带样纤维瘤术后复发率较高,侵犯主要血管神经、切缘质量是影响术后复发率的主要因素。病理学上,此病具有很强的局部侵袭能力,但无远处转移,术中达到满意的外科边界较为困难。所以当切缘阳性或单纯手术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可采用放疗、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疗,以降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及联合人工假体置换修复骨肿瘤切除后长段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1999年8月~2003年12月对28例四肢恶性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进行了长段同种异体骨段移植重建。其中骨肉瘤16例,骨旁骨肉瘤4例,尤文肉瘤5例,软组织肉瘤骨侵犯3例。均经术前活检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Enneking分期,IB期5例,ⅡB期23例。所有骨肉瘤及尤文肉瘤患者均接受规范术前及术后化疗。18例采用异体骨人工关节复合物重建,10例采用长段异体骨干移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采用MST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5~48个月,平均24个月。1例术后半年出现局部复发,行截肢术;3例出现异体骨与宿主骨接合处的不愈合和严重的骨吸收;2例深部感染。术后未发生移植骨骨折。其中23例术后功能恢复良好,MSTS评分15~27分,平均23.4分。结论异体骨移植及联合人工关节置换是重建四肢恶性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行坚强内固定,保证异体骨与宿主骨稳定接触,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8.
胆囊管开放探查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腹胆囊切除目前是普外科中常见且较安全的手术 ,但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 ,术中胆囊切下后开放胆囊管进行观察或探查 ,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胆囊管残留结石、残端过长等的发生。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统计了 1 994年 2月 -1 999年 1 2月共 3 68例单纯胆囊切除的患者 ,其中男性 82例 ,女性 2 86例。年龄 2 0 -76岁 ,均有右上腹疼痛或不适 ,术前均无黄疸史 ,B超检查明确结石大小及分布、形态 ,排除肝内外胆管结石。1 .2 手术方法一般术中开腹后暴露整个胆囊 ,用手指轻轻从胆囊管处向底部探查 ,然后从胆囊底部开始剥离整个胆囊 …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非感染因素导致的膝关节肿瘤型假体失败病例进行骨水泥固定翻修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20年8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128例膝关节肿瘤型假体失败接受骨水泥固定翻修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男71例、女57例, 年龄(33.5±15.4)岁(范围8~77岁)。128例患者中骨肉瘤73例、骨巨细胞瘤38例、未分化肉瘤8例、软骨肉瘤4例、Ewing肉瘤2例、纤维肉瘤2例、滑膜肉瘤1例。假体翻修部位:股骨远端假体105例、胫骨近端假体23例。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64例、假体部件损坏47例、肿瘤复发17例。经初次骨水泥固定翻修术后失败19例, 其中16例接受了二次骨水泥固定翻修术。主要观察指标为假体生存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流行病学数据、手术相关并发症及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MSTS)93膝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 128例初次骨水泥固定翻修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27±33)个月(范围6~326个月)。初次翻修手术后发生并发症25例(19.5%), 其中导致假体寿命终结19例(14.8%), 包...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初始骨转移与肺转移的骨肉瘤基因组学表现差异及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21年5月1日至10月1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38例高级别骨肉瘤患者肿瘤新鲜标本及部分石蜡包埋标本, 男29例、女9例, 年龄(19.6±2.2)岁(范围6~61岁)。38例中12例发生初始骨转移、26例发生初始肺转移, 其中15例(40%, 15/38)具有原发灶和转移灶的配对标本。应用I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及转录组测序, 并随治疗进程获取肿瘤演进过程中的新鲜配对标本, 分析不同进展模式的骨肉瘤配对标本的全外显子组测序数据, 进一步根据其基因型表现进行疾病亚分类, 将基因学表现与临床过程进行关联。结果骨转移组以单核苷酸变异为主(83%, 10/12), 肺转移组以结构变异为主(58%, 15/26)。骨转移组的肿瘤突变负荷为4.9(2.8, 12.0)、新抗原负荷为743.0(316.5, 1 034.5), 较肺转移组的2.4(1.4, 4.5)和128.5(49.0, 200.5)更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 P=0.003)。突变谱示骨转移组[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