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10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正>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又称伴巨大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1961年由Lennert首先报道,1969年Rosai和Dorfman对该病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将其正式命名。本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特发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患者通常表现为颈部无痛性巨大淋巴结肿大、发热及炎症性指标上升~([1、2]);好发部位为皮肤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骨盆、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发生股动脉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8年8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接受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下骨盆、骶骨肿瘤切除术的825例患者中,发生股动脉穿刺相关并发症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15例,年龄(37.0±1...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3D打印模型辅助教学在骨肿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 选择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接受住培的42名医师为研究对象, 采用抽签方式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均为21名医师, 试验组医师采用3D打印模型辅助教学方式,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1个月教学培训结束后, 通过出科考试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价两组医师的教学效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试验组医师的出科考试成绩和教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医师[ (92.8±2.9)分比(85.0±4.9)分, (95.4±3.6)分比(90.0±3.6)分, 均P<0.001]。结论 3D打印模型辅助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骨肿瘤科住培教学质量和住院医师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高位骶骨肿瘤切除腰骶内固定术后内置物断裂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 :2007年1月~2013年10月共12例高位骶骨肿瘤切除腰骶内固定术后内置物断裂病例,均接受翻修手术治疗。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33.4±15.6岁(18~62岁)。记录与内固定断裂可能相关数据:肿瘤累及范围,内置物断裂部位,金属连接棒直径,植骨愈合情况,固定节段及患者体重指数(BMI)。结果:肿瘤累及S1~S5 7例,S2~S5 5例。腰椎椎弓根螺钉置于L2、L3节段1例,L3、L4节段4例,L4、L5节段7例。内置物断裂出现在术后17.1±4.7个月(8~24个月)。金属连接棒断裂10例,其中单侧金属连接棒断裂8例,双侧金属连接棒断裂2例;髂骨固定螺钉断裂2例。髂骨螺钉松动4例。4例患者采用直径5.5mm金属连接棒,其中2例为双侧金属连接棒断裂。6例患者出现植骨未愈合,其中3例患者术后接受放疗治疗。BMI25的患者共5例。翻修手术:5例患者仅行内固定取出;7例患者行内固定取出,再次固定+植骨,其中2例行自体腓骨移植重建。2例患者分别在初次翻修后12个月和21个月再次出现单侧金属连接棒的断裂,均再次接受翻修手术,二次翻修手术后分别随访10个月和8个月未再出现断裂。结论:高位骶骨肿瘤切除内固定术后,内置物断裂中最常见为一侧金属连接棒的断裂;内固定失败可能与金属连接棒过细、植骨不愈合、患者体重指数过大及固定节段不合理有关;通过合理的翻修手术可较好地解决内固定断裂问题。  相似文献   
85.
骨盆和骶骨肿瘤由于其解剖复杂,周围毗邻重要的血管、神经、内脏器官,且肿瘤发病相对隐蔽,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肿瘤体积巨大,肿瘤血供丰富。因此手术切除和重建的难度大,最主要的困难仍是大出血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失血量会危及生命,巨大的手术风险使很多骨肿瘤大夫望而却步。受到战伤腹主动脉球囊成功发挥"血管内止血带"的启示,国...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脊椎血管瘤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1997年10月~2008年10月间的33例脊椎血管瘤.女19例,男14例;平均年龄54岁.13例患者因局部疼痛就诊;12例截瘫;8例存在神经根刺激症状和局部疼痛.9例患者为单纯局部疼痛,影像学无脊髓及神经根压迫,行经皮椎体成形术.24例患者存在硬膜囊或神经根压迫、软组织包块较大、或脊柱不稳,接受开放手术.其中,9例肿瘤主要侵犯椎体、伴有不同程度椎体压缩骨折或存在椎旁软组织包块,行前路手术治疗;12例肿瘤主要累及附件及椎体后缘.肿瘤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及神经根而无明显椎体压缩骨折,行后路手术,其中4例椎体内病灶较大,术中直视下行椎体成形术;3例肿瘤广泛累及椎体及附件,肿瘤侵入椎管内,椎体侧方存在软组织包块,行前后路联合手术.3例术前行节段动脉栓塞术.[结果]9例行单纯椎体成形的患者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平均随访41个月,疼痛均完全或明显缓解.开放手术的24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前路手术平均出血为2 739 ml,后路手术平均出血为1 619 ml(P=0.12).1例腰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出现椎体周围血肿并继发下肢静脉血栓.1例胸椎后路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血肿后截瘫加重.1例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出现伤口感染.19例患者开放手术前存在疼痛,手术后17例疼痛完全或明显缓解.12例截瘫患者的Frankel脊髓功能评分提高1~2级.行开放手术患者平均随访48个月.X线片示内固定物无移位、折断.1例死于其他肿瘤.影像学证实肿瘤复发或发展者4例,2例尤症状给予观察,1例因疼痛行放疗,1例因截瘫再次手术.[结论]根据脊椎血管瘤患者症状产生的病因以及患者一般情况,应用多种相应外科技术治疗脊椎血管瘤,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7.
目的:评价骶骨原发骨肉瘤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肿瘤切除重建手术的26例骶骨原发骨肉瘤患者资料。其中男15例,女11例;中位年龄28岁(12~68岁)。分析本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总体与无进展生存时间以及功能状态。采用卡方检验比较整块切除和分块切除术后复发率。Kaplan-Meier法计算总体生存率,比较整块切除和分块切除组的总体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结果:16例患者接受整块切除术,10例接受分块切除术。出血量3435.3±1529.0ml(400~6600ml),手术时间6.8±2.4h(3~12h)。无围手术期致死性并发症发生。8例(30.7%)出现伤口并发症,经再次手术治疗后愈合良好。3例保留至少单侧S3及以上神经根的患者,术后大小便功能基本正常;7例保留至少单侧S2及以上神经根的患者中,术后膀胱控尿功能及大便控制部分受损,但均可自行排尿排便;仅保留至少单侧S1以上神经根的6例患者,术后均留置尿管,行自主膀胱功能锻炼,半年后均可拔除尿管,经定时挤压腹部排尿,此类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大便困难,但未做结肠造瘘。9例行全骶骨切除的患者均切断双侧S1神经根,5例患者术后出现足的跖屈肌力减弱,但可借助双拐或支具下地行走。术后随访6~87个月(29.7±19.7个月)。13例(50%)患者术后出现远处转移,10例患者(38.5%)出现局部复发(其中5例为局部复发合并远处转移)。术后1年生存率为92.3%,5年生存率为38.7%。整块切除者复发率为3/16(18.8%),分块切除者复发率为7/10(70%),分块切除复发率较整块切除高(P=0.015)。中位生存时间整块切除者为24个月,分块切除者为18个月,总体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22);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整块切除者为19个月,分块切除者为8个月,整块切除者的无进展生存率高于分块切除者(P=0.04)。结论:对于骶骨原发骨肉瘤,整块切除术的局部控制率及无进展生存率优于分块切除术;部分病例可获得长期生存,但5年整体生存率仍较低。  相似文献   
88.
普通软骨肉瘤复发后的恶性进级和去分化演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普通软骨肉瘤复发后出现病理级别改变及去分化病例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1997年4月至2005年4月,收治初诊为普通软骨肉瘤的患者91例,按是否局部复发分为复发软骨肉瘤和无复发软骨肉瘤。复发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13~65岁,平均40.6岁。无复发组55例,男37例,女18例;年龄15~72岁,平均43.2岁。根据Enneking分期确定外科治疗边界,复查所有复发病例的病理切片并分级。结果复发组共行53例次手术,病灶内切除21例次,边缘切除15例次,广泛切除17例次。无复发组12例病灶内切除,13例边缘切除,30例广泛切除。复发组随访33例,其中16例死于肿瘤转移和复发,5例带瘤存活,12例无瘤存活,五年生存率46.91%;无复发组随访47例,其中7例死于肿瘤转移,4例带瘤存活,36例无瘤存活,五年生存率76.81%。复发组中15例发生病理级别的改变,其中8例出现去分化改变,7例发生恶性进级。7例发生恶性进级的患者中,3例无瘤生存,2例带瘤生存,2例死亡。8例发生去分化患者中,2例带瘤存活,6例全部死亡。结论普通软骨肉瘤复发后可以出现恶性病理进级和去分化改变,初次手术时应尽量做到广泛切除,以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及联合人工假体置换修复骨肿瘤切除后长段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1999年8月~2003年12月对28例四肢恶性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进行了长段同种异体骨段移植重建。其中骨肉瘤16例,骨旁骨肉瘤4例,尤文肉瘤5例,软组织肉瘤骨侵犯3例。均经术前活检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Enneking分期,IB期5例,ⅡB期23例。所有骨肉瘤及尤文肉瘤患者均接受规范术前及术后化疗。18例采用异体骨人工关节复合物重建,10例采用长段异体骨干移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采用MST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5~48个月,平均24个月。1例术后半年出现局部复发,行截肢术;3例出现异体骨与宿主骨接合处的不愈合和严重的骨吸收;2例深部感染。术后未发生移植骨骨折。其中23例术后功能恢复良好,MSTS评分15~27分,平均23.4分。结论异体骨移植及联合人工关节置换是重建四肢恶性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行坚强内固定,保证异体骨与宿主骨稳定接触,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检测Runx2在人普通软骨肉瘤及去分化软骨肉瘤的差异表达,探讨Runx2在软骨肉瘤去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普通软骨肉瘤及去分化软骨肉瘤标本中Runx2的差异表达;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软骨肉瘤标本(普通软骨肉瘤20例,去分化软骨肉瘤22例)中Runx2的表达.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unx2在去分化软骨肉瘤中高表达,而在普通软骨肉瘤中低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表明普通软骨肉瘤中Runx2阳性表达率为10.O%,去分化软骨肉瘤中Runx2阳性表达率为95.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unx2在去分化软骨肉瘤中的高表达涉及了去分化软骨肉瘤的发生和发展.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Runx2 in the conventional chondrosarcoma and dedifferentiated chondrosarcoma, and study the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Runx2 in the dedifferentiation of chondrosarcoma.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Runx2 in 42 cases of chondrosarcoma (20 cases of conventional chondrosarcoma, and 22 cases of dedifferentiated chondrosarcoma) was detected by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SP method. Result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Runx2 in conventional chondrosarcoma was 1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dedifferentiated chondrosarcoma (95.5%). Conclusion Runx2 is up-regulated in dedifferentiated chondrosarcomas, suggesting Runx2 may involve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edifferentiated chondrosarc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