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0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骨盆环软骨肉瘤适当的切除及重建方式。方法1998年7月至2006年7月,56例骨盆环软骨肉瘤患者接受肿瘤切除重建手术。Enneking骨盆肿瘤分区Ⅰ区7例,Ⅰ、Ⅱ区9例,Ⅱ、Ⅲ区21例,Ⅰ、Ⅱ、Ⅲ区9例,Ⅲ区2例,Ⅳ区3例;骶骨软骨肉瘤5例。高分化软骨肉瘤7例,去分化软骨肉瘤5例,间叶型软骨肉瘤5例,39例为中等分化。髂骨翼局部切除+钉棒系统重建7例;髂骨翼局部切除+自体骨移植3例;耻、坐骨局部切除2例;半骨盆截肢8例;髋臼切除重建31例;5例骶骨软骨肉瘤中2例采用广泛切除术,3例采用分块切除术。结果行Ⅰ区肿瘤切除的7例患者,2例局部复发;行Ⅲ区肿瘤切除的2例患者未见局部复发;31例行Ⅱ区肿瘤切除、髋臼重建患者,4例局部复发;8例行半骨盆截肢术患者,2例局部复发;3例采用病灶内手术的骶骨软骨肉瘤患者均局部复发。9例行Ⅰ或Ⅲ区肿瘤切除的患者,术后行走功能基本正常。21例行髋臼周围肿瘤切除、组合式人工半骨盆重建的患者,术后8周开始扶拐行走,半年后可弃拐行走,ISOLS评分平均20分;5例行马鞍式关节重建的患者术后均须扶双拐行走;5例行肿瘤骨灭活再植+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后3个月可扶双拐下地行走,1例术后伤口出现深部感染,经清创伤口仍不愈合,取出灭活骨、下肢旷置,术后2年复查仍有1例髂骨处接点不愈。结论髋臼周围软骨肉瘤切除后,以马鞍式假体重建的患者术后功能最差,肿瘤骨灭活再植重建患者次之,组合式人工半骨盆重建患者术后功能最佳。  相似文献   
62.
尤文肉瘤化疗的临床试验 Richard Gorlick, M.D.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 一、合作团体的研究成果 尤文肉瘤(Ewing Sarcoma)需要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才可能治愈,局部治疗包括放疗与手术.1973年国际尤文肉瘤研究组(IESS-1)比较了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和环磷酰胺的三联治疗(VAC)、VAC加肺部放疗和VAC加阿霉素三组治疗的疗效.结果显示,对于只有局部病变的患者,单纯VAC治疗5年生存率为24%,加用肺部放疗后5年生存率提高到44%,VAC加用阿霉素后5年生存率高达60%.  相似文献   
63.
本文将介绍应用液氮深低温冷冻处理恶性骨肿瘤,进行灭活再植保肢治疗的新方法。18例患者(7例骨肉瘤、3例尤文肉瘤、2例软骨肉瘤、2例软组织肉瘤骨侵犯、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应用本方法进行肿瘤切除和灭活重建。侵犯的部位包括股骨  相似文献   
64.
目的:检测骨形成蛋白(BMP )受体抑制剂LDN-193189对人去分化软骨肉瘤(DDCS)细胞系NDCS- 1 的抑制作用,探讨LDN-193189对去分化软骨肉瘤的抑癌机制。方法:以5 nmol/L 的LDN-193189作用于NDCS- 1 细胞,MTT 、平板克隆法检测LDN-193189对NDCS- 1 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Transwell 法、划痕实验检测LDN193189对NDCS- 1 细胞的侵袭抑制作用,Westernblot检测BMPR 2、p-Smad1/ 5 及RUNX 2 的蛋白表达抑制情况。结果:药物处理后NDCS- 1 细胞增殖、侵袭被明显抑制;药物处理后NDCS- 1 细胞的BMPR 2、p-Smad1/ 5 及RUNX 2 蛋白表达下降。结论:LDN-193189通过抑制BMPR 2-p-Smad 1/ 5-RUNX2 信号传导通路能有效抑制去分化软骨肉瘤细胞系NDCS- 1 的增殖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65.
66.
为减少并发症,提高术后功能,有很多方法应用于异体骨。为将感染降低到最低限度,许多组织库应用了放射线照射的方法。但随着本方法的应用,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显现出来,包括:组织的机械强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研究的目的是:(1)回顾并发症在应用照射方法处理和非照射方法处理过的异体骨之间的区别;(2)研究移植骨与宿主骨之间的连接情况及术后功能。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总结不同类型骨盆转移瘤,特别是髋臼周围转移瘤的治疗经验.方法 1997年7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88例骨盆转移瘤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54岁.其中乳腺癌23例,肺癌15例,肾癌13例,甲状腺癌3例,膀胱癌2例,前列腺癌3例,肝癌3例,胃肠道癌7例,妇科肿瘤3例,其他肿瘤3例,不明来源转移瘤13例;32例为骨盆孤立性转移灶,56例为多发性骨转移.单纯累及Ⅰ区18例患者,累及Ⅱ区50例,单纯累及Ⅲ区及Ⅳ区的各10例.肿瘤切除方法:行刮除术72例,整块切除16例.重建方式包括骨水泥填充或骨水泥结合斯氏针、钉棒系统内固定重建29例;重建髋关节50例;单纯肿瘤局部切除5例;4例患者因肿瘤巨大及严重疼痛行半盆截肢.结果 88例骨盆转移瘤患者中29例失随访,59例患者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前疼痛评分平均7.2分,手术治疗后86例(97.8%)有不同程度疼痛缓解和行走能力恢复,术后疼痛评分平均3.5分.保肢病例Enneking功能评分平均19.2分,涉及髋臼区的平均评分16.4分,非髋臼区患者23.5分.随访59例患者中,11例出现局部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5.6个月.主要并发症包括,8例伤口感染、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严重肺栓塞、2例假体脱位.结论 对于骨盆转移癌导致严重疼痛和行走困难的患者,外科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手术目的是缓解疼痛,力求恢复和维持髋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手术方式以刮除后骨水泥填充为主.对于单发、预后较好的骨转移病灶,可行广泛切除.  相似文献   
68.
肱骨近端肿瘤切除术后应用锁骨重建骨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儿童肱骨近端成骨肉瘤的患者,切除肱骨肿瘤后,实施了锁骨代肱骨的重建手术。探讨该重建方法的效果。方法患者仰卧,皮肤切口自锁骨内侧端通过喙突至上臂前方。整块切除肿瘤。重建的第一步为松解锁骨,保留锁骨骨膜及其周围部分软组织。切开胸锁关节,去除锁骨近端的软骨。以肩锁关节为轴,旋转整根锁骨,使锁骨近端能够较容易的下垂。将残留肱骨及被旋转后的锁骨近端应用窄的AO动力加压钢板作内固定。将原来附着于肱骨近端的残留肌肉缝合在锁骨上,使之尽量符合原来的解剖结构。在恰当张力下将肱二头肌长头腱性部分固定在肱二头肌短头的腱性部分上。结果患儿在手术后3个月即拥有良好的患肢功能。患儿术后肩关节前屈达80°,外展平均达到75°。术后随访1~4年,3例患儿均无肿瘤局部复发。结论对于儿童患者,肱骨近端肿瘤切除术后会出现肢体短缩等相关问题。接受锁骨代替肱骨手术的患者,术后锁骨出现纵向生长。如果锁骨骨膜未受到破坏,术后还会出现锁骨骨质增生肥厚。保留锁骨的骨膜是保证术后锁骨生长的最重要的因素。实施锁骨重建肱骨近端手术后,除重建后的肩锁关节外,肩胛骨-胸廓之间的连接在外展、内旋及外旋方面也提供了相当的活动度。对于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青少年患者来讲,锁骨代替肱骨是一种值得推  相似文献   
69.
[目的]通过对39例接受外科治疗的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用于指导外科治疗的分区方法,并根据分区方法探讨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对1998~2009年收治的39例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前X线平片判断病变范围,并根据股骨近端受累范围提出分区方法。分析分区类型与外科治疗方案的关系。并通过对患者术后局部病灶控制情况及术后功能(MSTS 93评分)评价外科治疗的效果。[结果]根据39例病变范围,并结合股骨近端解剖特点,将股骨近端分为四个区:Ⅰ区,股骨干(小粗隆以下);Ⅱ区,粗隆间(小转子至股骨颈基底部);Ⅲ区,股骨颈;Ⅳ区,股骨头。根据上述分区,病变分为7种类型,Ⅰ型9例,Ⅱ型12例,Ⅲ型3例,Ⅰ+Ⅱ型6例,Ⅱ+Ⅲ型5例,Ⅱ+Ⅲ+Ⅳ型2例,Ⅰ+Ⅱ+Ⅲ型2例,Ⅰ+Ⅱ+Ⅲ+Ⅳ型1例。手术主要采用病变刮除植骨+内固定。内固定方式有DHS,髓内钉及人工关节置换,其中DHS最常见于Ⅱ区受累(57.58%),其次为Ⅲ区受累(24.24%);髓内针固定见于I区受累(64.70%)及Ⅱ区受累(35.30%)。病变累及三区及三区以上的病例,采用关节置换。本组39例均得到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3年(0.5~11年)。MSTS 93评分:(91.70±9.64)%。局部复发率12.82%(5/39),均未发现局部畸形加重。本组病例随访结果满意,选取的治疗方法较为合理。[结论]制订股骨近端骨纤维结构不良外科治疗方案时,应先考虑病变部位特点,从而选用合理的内固定方式,达到较好的外科治疗效果;本文提出的分区方法可以作为术前制订外科治疗方案的参考。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髋臼周围骨盆肿瘤切除、人工半骨盆置换术后早期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研究2003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骨盆肿瘤切除、人工半骨盆置换术的169例病例.为预防髋关节脱位,初次手术中即术中应用防脱位人工全髋关节,尽可能重建恢复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张力.术后由专业护理人员指导功能锻炼.早期脱位定义为术后6个月以内发生的髋关节脱位.脱位患者腰麻下先行小心闭合复位,闭合复位失败者切开复位.定义人工髋臼杯外展角30°~55°为正常,超过此范围者即为异常.应用卡方检验比较非脱位组与脱位组在人工髋臼外翻角度异常发生率方面是否存在区别.结果14例出现早期人工髋关节脱位.脱位距离手术的中位时间为16(范围0~94)天.5例闭合复位成功,9例切开复位.所有患者在复位过程中均未出现人工半骨盆松动及坐骨神经损伤.2例闭合复位患者出现再次脱位.本研究中所有病例的人工髋臼外展角均未<30°.脱位组中,5例患者髋臼外展角>55°,155例中有50例患者髋臼外展角>55°( Fisher 精确概率 P=0.773).结论尽管采用了各种预防措施,髋臼肿瘤切除、人工半骨盆置换术依然具有较高的髋关节脱位率.这与人工髋关节周围肌肉张力低下和不正确的体位变化有关.大部分脱位患者需要切开复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