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0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顺铂纳米脂质体(NLE-CDDP)对人骨肉瘤细胞系Saos-2的杀伤作用及在荷瘤小鼠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并与单纯应用顺铂(CDDP)进行比较。方法:用含不同NLE-CDDP浓度的培养基培养人骨肉瘤细胞系Saos-2细胞,通过MTT、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该药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以体内抑瘤实验检测NLE-CDDP对动物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用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荷瘤小鼠组织样品中的铂浓度。结果:经不同浓度的NLE-CDDP作用24~96 h,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在相同时间点NLE-CDDP抑制Saos-2细胞生长的作用优于CDDP。显微镜下观察显示部分细胞皱缩变形、崩解坏死,细胞脱壁悬浮;流式细胞术检查显示,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细胞周期各时相中S期的比例减少。NLE-CDDP对小鼠Saos-2肿瘤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在注射1 h内,NLE-CDDP组血浆铂浓度是CDDP组的4.4倍;2 h后,CDDP组血液中已经无法检测出铂;24 h后,NLE-CDDP组血浆铂浓度还可以达到2.76 μmol/L。在注射1 h内,NLE-CDDP组肾组织中铂浓度比CDDP组少50%;肝、脾、肿瘤中铂的浓度显著高于CDDP组(P<0.05);24 h后NLE-CDDP组脾组织中的铂浓度达最高峰。结论:顺铂纳米脂质体对Saos-2肿瘤的毒性高于单纯顺铂,其作用机制是延缓药物在体内循环中被快速清除。  相似文献   
32.
骶骨肿瘤的分区与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的分区方法,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方法:1997年7月到2006年7月,共有251例骶骨瘤患者在我院骨肿瘤科接受手术治疗,年龄8-83岁;男124例,女127例。以S2/3椎间盘为界,将骶骨分为上位骶椎(Ⅰ区)及下位骶椎(Ⅱ区)二区;累及到腰椎定义为Ⅲ区;上位骶椎以椎管中心为界分为前(a)、侧(b)、后(c)三区。肿瘤位于Ⅰa区12例,Ⅰab区22例,Ⅰc区4例,Ⅰabc区28例,Ⅰabbc区9例,ⅠaⅡ区7例,ⅠabⅡ区10例,ⅠabcⅡ区51例,ⅠabbcⅡ区53例,ⅠabcⅢ区5例,ⅠabbcⅢ区3例,ⅠabcⅡⅢ区7例,ⅠabbcⅡⅢ区10例,单纯Ⅱ区30例。单纯累及Ⅱ区的肿瘤均行广泛或边缘性切除;单纯累及Ⅰ区的良性肿瘤均行刮除或边缘性切除;单纯累及Ⅰ区的恶性肿瘤行边缘性切除或广泛切除;同时累及Ⅰ、Ⅱ区的肿瘤采取广泛切除肿瘤的Ⅱ区部分,切、刮除肿瘤的Ⅰ区部分。结果:3例死于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1例术前即有创面严重感染,肿瘤突于皮肤外,术后死于重度感染;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另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47例术后出现伤口并发症,其中29例需手术清创、引流、二期闭合伤口;7例清创后因皮肤缺损较大,行局部皮瓣转移;25例(10%)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脊液漏,均经抬高床尾、抗生素等非手术治疗愈合。3例出现直肠瘘,经直肠造瘘后愈合。随访9个月-8年,42例转移瘤患者转入他科继续治疗,209例原发肿瘤患者失访31例,死亡34例,复发51例,无瘤存活93例。结论: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应根据肿瘤累及骶骨的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及切除方法。即使切除范围要达到S1水平,单纯后方入路仍能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对比生物型与水泥型组配式旋转铰链假体重建股骨远端普通型骨肉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0月至2018年9月,本中心使用生物型假体及水泥型假体系统治疗股骨远端普通型骨肉瘤的共157例资料,生物型假体组均使用Megasystem-C假体系统,水泥型假体组均使用力达康假体系统...  相似文献   
34.
骨盆是软骨肉瘤等原发恶性骨肿瘤的好发部位[1],约10%~15%的原发恶性肿瘤和5%的软组织肉瘤发生于此,转移癌或盆腔脏器肿瘤也可侵犯骨盆[2].  相似文献   
35.
目的 (1)描述钢板-假体复合体(plate-prosthesis composite,PPC)的设计、重建过程及效果;(2)描述长节段受累肱骨上段肿瘤切除后的假体重建效果;(3)将PPC的重建效果与传统肱骨上段假体(proximal humeral prosthesis,PHP)进行比较。方法选自2007年8月至2017年2月于我中心手术治疗的17例长节段受累肱骨上段肿瘤患者[男9例,平均年龄(23.9±17.1)岁]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经肩关节的肱骨上段肿瘤瘤段截除术,平均截骨长度为(19.8±3.4)cm,占肱骨全长比例平均为(71.5±6.3)%。笔者按重建方式将患者分为PPC组(8例)和PHP组(9例)。PPC组重建方式为:假体近段与常规组配式肿瘤型肱骨上段假体相同,假体柄根据剩余肱骨的长度及髓腔直径预订制为较为粗短的外形;在假体体部中远段预置3个横行钉孔,其孔距与所选用肱骨远端外侧解剖型钢板的钉孔孔距一致,其方向被设计为可在保证肱骨头角度良好的同时使钢板与肱骨下端外侧骨面贴合;重建过程中先以骨水泥法固定假体柄于剩余肱骨髓腔中,后以螺钉将适宜长度的肱骨远端外侧解剖型钢板固定于假体表面及肱骨表面。术后患肢功能应用MSTS 93上肢功能评分评估,将影像学有机械性假体相关并发症表现定义为影像学机械性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将假体生存期定义为自手术至发生影像学机械性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的时间。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4.8±28.3)个月。5例(29.4%)发生影像学机械性假体相关并发症,均未行二次手术,平均术后假体生存期为(79.0±15.4)个月。PPC组8例平均手术时间(3.2±1.4)h,平均术中出血量(275.0±146.4)ml。患者术后MSTS 93上肢功能评分平均为22.5±2.4(75.0±8.2)%,无患者发生影像学机械性假体相关并发症。与PHP组患者比较,功能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影像学机械性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应的假体生存期的比较中,PPC组显著优于PHP组(0∶55.6%,P=0.020,77.0∶51.5±18.7,P=0.029)。结论长节段受累肱骨上段肿瘤切除后应用假体重建可恢复一定的上肢功能,但其机械性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应用PPC假体重建可在达到与PHP重建方式相似的术后功能且不增加手术复杂度与风险的同时保持较低的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因而可作为长节段受累肱骨上段肿瘤切除后的理想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36.
  目的  通过研究在本中心治疗的27例间叶性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探讨间叶性软骨肉瘤临床治疗的合理方案。  方法  自1997年10月至2011年3月,本院骨肿瘤科共治疗了27例间叶性软骨肉瘤的患者,并对随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和统计学相关分析。  结果  在27例间叶性软骨肉瘤中,包括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18例,平均年龄30.4岁(14~51岁)。平均随访时间42.6个月(6~104个月)。其中22例为骨来源,5例为软组织来源。除2例患者外,其余25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但其中只有17例达到了广泛性切除的外科边界。16例患者接受了辅助化疗;13例患者接受了局部放疗。随访术后3年和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5.0%和49.5%。  结论  间叶性软骨肉瘤是一种少见的骨与软组织的恶性肿瘤,易于出现远期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对于间叶性软骨肉瘤的治疗需要制定标准化的治疗方案,目前认为外科手术是否能达到广泛切除的外科边界是肿瘤治疗的金标准,辅助化疗及局部放疗是否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转移,仍需得到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37.
目的总结累及骶骨的骨盆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病例,探讨合理的外科切除及重建方式,评估不同外科治疗结果.方法回顾1999年7月至2011年10月,68例在我中心接受肿瘤切除重建手术的累及骶骨的恶性骨盆肿瘤病例.I+IV 区39例,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其中10例进行了自体腓骨或髂骨植骨. I+II+IV 区22例,其中半盆离断7例,钉棒联合半骨盆假体重建7例,自体股骨头植骨联合半骨盆假体重建8例.I+II+III+IV 区7例,其中半盆离断1例,钉棒联合半骨盆假体重建4例,自体股骨头联合半骨盆假体重建2例.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保肢重建的60例中,13例出现伤口并发症,6例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折断或髋关节脱位.8例半骨盆截肢患者中有3例获得边缘或广泛切除边界.其中仅1例软骨肉瘤患者无瘤生存.60例保肢患者中,27例达到边缘或广泛切除边界,其中有6例局部复发.39例 I+IV 区肿瘤切除重建的患者术后 ISOLS 功能评分平均93%.21例行人工半骨盆置换患者的 ISOLS 评分平均63%.钉棒联合异型半骨盆假体重建与自体股骨头植骨联合半骨盆假体重建后的 ISOL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累及骶骨的骨盆肿瘤手术比较困难.部分患者可以获得安全的切除边界.I+IV 区切除的患者应用钉棒系统重建骨缺损可获得很好的功能结果.肿瘤累及 II 区的保肢患者可选择钉棒联合异型半骨盆假体或自体股骨头植骨联合半骨盆假体重建骨关节功能,术后也可以获得较好的功能结果.  相似文献   
38.
背景:18FDG-PET可为骨和软组织肿瘤的良恶性鉴别,病变定位,恶性程度评价,活检部位的确定,治疗效果评估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信息。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18FDG-PET在术前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疗效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ce、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获得PET用于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治方面的临床研究。结果与结论:对符合纳入标准的9项临床非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文献质量评价循证医学推荐级别3项研究为B级,6项为C级,检验提示无发表偏倚。将治疗前后最大标准摄取值SUV2/SUV1≤0.5作为预测术后肿瘤坏死率≥9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2(95%CI,0.72~0.89)和0.61(95%CI,0.49~0.71)。SROC为6.17(95%CI,2.84~13.39)。说明将化疗前后最大标准摄取值比值作为评价术前疗效的敏感性较好,但缺乏特异性;应综合18FDG-PET检查结果与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对术前疗效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39.
背景:^18FDG-PET可为骨和软组织肿瘤的良恶性鉴别,病变定位,恶性程度评价,活检部位的确定,治疗效果评估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信息。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18FDG-PET在术前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疗效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ce、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获得PET用于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治方面的临床研究。结果与结论:对符合纳入标准的9项临床非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文献质量评价循证医学推荐级别3项研究为B级,6项为C级,检验提示无发表偏倚。将治疗前后最大标准摄取值SUV2/SUV1≤0.5作为预测术后肿瘤坏死率≥9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2(95%CI,0.72~0.89)和0.61(95%CI,0.49~0.71)。SROC为6.17(95%CI,2.84~13.39)。说明将化疗前后最大标准摄取值比值作为评价术前疗效的敏感性较好,但缺乏特异性;应综合18FDG-PET检查结果与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对术前疗效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40.
骨肿瘤病理活检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姬涛  郭卫  沈丹华  汤小东  杨毅  董森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7):1296-1299,1312
[目的]评价骨骼系统病变病理活检的有效性;明确影响活检准确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析该因素对穿刺活检后导致切开活检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6年10月间共206例骨破坏病例,所有病例均进行芯针穿刺或切开活检。比较活检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是否一致,将病理活检结果分为正确、无诊断和错误3种。将结果正确的活检定义为有效活检;将结果错误和无诊断的活检定义为无效活检。分析下列因素对活检有效性的影响:活检方式、病变位置、黏液成分、病变种类,明确病理活检有效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分析其对阴性穿刺结果导致切开活检发生率的影响。[结果]206例患者中,147例(71.4%)患者行芯针穿刺活检,47例(22.8%)行切开活检,12例(5.8%)患者进行芯针穿刺后,再次进行切开活检。176例(85.4%)活检结果正确,19例(9.2%)无诊断,11例(5.3%)活检结果错误。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病变含有黏液成分是影响活检正确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结论]大部分骨骼系统病变通过芯针穿刺活检或切开活检可以明确诊断。病变内有黏液成分会降低活检诊断的正确率;没有单一因素增加切开活检几率。骨骼系统病变的正确诊断仍需依靠临床、病理及影像三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