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去分化软骨肉瘤(DDCS)约占所有软骨肉瘤的10% ,预后极差,5 年生存率不到10% 。好发于股骨、肱骨和骨盆。DDCS是软骨肉瘤中的一个独特类型。典型的特点是分化良好的软骨样成分和高度恶性的间充质细胞来源的肉瘤成分并存、毗邻。DDCS的诊断非常复杂,需要详细的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及准确的活检。DDCS去分化成分可以是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甚至是任何级别的未分化肉瘤成分。约1/3 的X 光片,1/3 的MR,一多半的CT扫描,DDCS表现为典型的“双态”征。最近利用微阵列- 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发现反复发生的5q14.2~q21.3,6q16~q25.3,9p24.2~q12和9p21.3。染色体缺失更多见于高度恶性的软骨肉瘤(3 级和DDCS),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 号染色体的缺失是DDCS最常见的染色体缺失。早期研究发现DDCS的去分化成分有p53和p53杂合性的丢失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同时伴随Rb基因杂合性的丢失。DDCS的两种成分可出现p16INK 4,FHIT和E-cadherin(上皮型钙黏附蛋白)甲基化的异常。手术切除包括合适足够的外科切缘或根治性的切除,是目前DDCS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化疗效果目前仍然不确定。最近针对软骨肉瘤(包括DDCS)发现了一些新的药物靶标,有些已经进入临床Ⅱ期试验阶段,其中包括Apomab、Perifosine (哌立福新)、Dasatinib(达沙替尼)和多烯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的联合化疗。同时几个Ⅰ期药物临床试验报告针对DDCS新的有效药物,如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合甘酸。DDCS患者预后极差,预后主要由DDCS中的去分化成分决定。因此,早期诊断、早手术对改善患者的预后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32.
目的 对比生物型与水泥型组配式旋转铰链假体重建股骨远端普通型骨肉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0月至2018年9月,本中心使用生物型假体及水泥型假体系统治疗股骨远端普通型骨肉瘤的共157例资料,生物型假体组均使用Megasystem-C假体系统,水泥型假体组均使用力达康假体系统...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大剂量顺铂动脉灌注联合血液透析在提高肢体肿瘤化疗药物剂量强度,减少药物在正常组织器官分布方面的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中,将顺铂加入血浆,经血液透析,测定透析前后血浆中及透析液中的铂浓度;体内实验中16只犬随机分为2mg/kg对照(A组)和实验组(B组),及4mg/kg对照(C组)和实验组(D组)。分别经右股动脉顺铂灌注,实验组右殷静脉插管接血液透析机。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液透析机动、静脉端及外周血样、各脏器组织中的铂浓度。结果 在各剂量组中,实验组外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及外周器官中铂浓度均低于对照组,而灌注化疗肢体局部组织中铂浓度无显差异。D组中灌注化疗肢体局部组织中铂浓度高于B组,而AUC值及外周器官中铂浓度则无显性差异。结论 与普通顺铂股动脉灌注相比,联合血液透斫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实验动物外周血药浓度和组织器官药物浓度,在不增加外周药物分布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肢体局部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 通过对股骨近端良性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肿瘤学和功能学结果,探讨其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1998年5月-2006年6月我中心手术治疗股骨近端良性病变共88例,男性54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28岁.疾病种类主要包括纤维异样增殖症、骨囊肿和骨巨细胞瘤.手术方式:3例仅接受活检,17例行肿瘤病灶外整块切除,68例行病灶内刮除;其中54例进行了内固定,12例接受人工关节假体置换.结果 平均随访58个月,9例囊内刮除病例(9/85,11.7%)出现局部复发,包括6例纤维异样增殖症,1例骨囊肿,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骨巨细胞瘤;其中1例人工假体置换病例出现了深部感染,3例单纯病灶刮除、未行内固定患者出现术后骨折.术后MSTS93评分平均27.3分.结论 对股骨近端良性肿瘤进行适当的刮除植骨内固定通常可以达到较低的复发率和较好的功能.人工关节置换可用于侵袭性或反复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顺铂纳米脂质体(NLE-CDDP)对人骨肉瘤细胞系Saos-2的杀伤作用及在荷瘤小鼠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并与单纯应用顺铂(CDDP)进行比较。方法:用含不同NLE-CDDP浓度的培养基培养人骨肉瘤细胞系Saos-2细胞,通过MTT、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该药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以体内抑瘤实验检测NLE-CDDP对动物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用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荷瘤小鼠组织样品中的铂浓度。结果:经不同浓度的NLE-CDDP作用24~96 h,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在相同时间点NLE-CDDP抑制Saos-2细胞生长的作用优于CDDP。显微镜下观察显示部分细胞皱缩变形、崩解坏死,细胞脱壁悬浮;流式细胞术检查显示,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细胞周期各时相中S期的比例减少。NLE-CDDP对小鼠Saos-2肿瘤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在注射1 h内,NLE-CDDP组血浆铂浓度是CDDP组的4.4倍;2 h后,CDDP组血液中已经无法检测出铂;24 h后,NLE-CDDP组血浆铂浓度还可以达到2.76 μmol/L。在注射1 h内,NLE-CDDP组肾组织中铂浓度比CDDP组少50%;肝、脾、肿瘤中铂的浓度显著高于CDDP组(P<0.05);24 h后NLE-CDDP组脾组织中的铂浓度达最高峰。结论:顺铂纳米脂质体对Saos-2肿瘤的毒性高于单纯顺铂,其作用机制是延缓药物在体内循环中被快速清除。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 探讨骨盆肿瘤患者接受自体瘤骨灭活再植重建手术后的并发症、下肢功能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接受灭活再植手术治疗的15例骨盆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15~62岁,中位年龄31岁.肿瘤类型以软骨肉瘤(6例)和尤因肉瘤(3例)为主.手术切除大块肿瘤,去除骨外肿瘤包块,刮除松质骨内肿瘤,将残余骨壳放入65℃的20%高渗盐水灭活30 min;原位植入灭活骨,使用螺钉、钢板固定,累及髋臼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必要时填充骨水泥提高骨强度.根据原发肿瘤类型和外科边界决定术后是否接受放疗和化疗等辅助治疗.术后定期进行随访,术后3、6个月、1年评估灭活骨愈合情况及下肢功能,分别应用国际保肢学会(ISOLS)移植骨评分和美国骨与软组织肿瘤学会(MSTS)评分.结果 1例患者术后2 d死于围手术期大出血,其余患者术后随访6~ 96个月,平均40.4个月,5例患者死于复发和转移.11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内固定相关机械并发症包括折断2例,关节脱位l例.深部感染3例,浅表感染4例.ISOLS评分显示移植骨愈合良好,为30.0%~95.0%,中位值81.0%;MSTS-93评分显示下肢功能中等,为23.0% ~ 93.0%,中位值60.0%.结论 对于低级别软骨肉瘤和化疗敏感的高度恶性肿瘤来说,肿瘤骨灭活再植是一种可行的重建技术.虽然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但对预期生存期较长的患者中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明确脊柱骨髓瘤患者手术治疗后生活质量、疼痛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生存情况及其预后相关因素,为探讨脊柱骨髓瘤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2年3月于我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脊柱骨髓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7例,女性38例,就诊时平均年龄64.8岁(43~83岁)。病变位于颈椎18例,胸椎41例,腰骶椎26例。患者症状包括局部疼痛70例(82.3%)、神经根性症状30例(35.3%),脊髓压迫症状37例(43.5%)等。手术方式为开放手术75例(其中联合椎体成形术15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10例。对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一般状况评分在术后的改善程度、生存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手术效果(VAS评分/ECOG评分/Frankel分级)的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手术出血量的影响因素(手术方式、术前化疗或栓塞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分期、病变数目以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肌酐、C反应蛋白、B2微球蛋白、白蛋白、血钙、乳酸脱氢酶等)作为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分析均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58min,出血量1928.48ml,术后患者的一般情况、疼痛程度、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1)。术前化疗、栓塞并未显著减少减压固定组患者的出血量,而对于病灶清除性手术的患者而言,术前化疗、栓塞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2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在本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0.5%(9/85)。中位生存期39个月,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3.9%、70.6%、50.6%。Cox回归模型最终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P<0.01,95%CI1.87~12.94)、乳酸脱氢酶水平(P<0.01,95%CI 2.19~11.25)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目前的手术治疗方式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整体生存时间较长。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0.
全肘关节成形术在肘部肿瘤切除后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肘部肿瘤切除术后行全肘关节成形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998年6月~2002年6月,8例患者接受肿瘤切除后的全肘关节成形术,男7例,女1例;年龄22~63岁,平均42.6岁;转移癌1例,骨巨细胞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骨肉瘤1例,恶性淋巴瘤1例,滑膜肉瘤1例,骨的硬纤维瘤1例;肱骨远端3例,尺骨近端5例.对于肱骨远端的肿瘤,手术切除肿瘤后,应尽量修复前臂屈伸及旋前、旋后肌群的起止点.假体安装相对比较简单.固定肱骨远端的假体柄可使用骨水泥.对于尺骨近端的肿瘤,手术切除肿瘤后,将尺骨假体柄旋于髓腔内,安装肱骨远端假体时,锯掉肱骨远端髁间窝,保留肱骨内、外髁,并将假体嵌入髁间窝部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至少1年或至死亡,平均随访2.5年.根据Mayo评分标准,患者疼痛评分从术前平均3.6分降至术后平均2.0分.肘关节的平均屈伸范围由29°改善为73°(55°~105°).手术效果优良7例(87.5%),可1例(12.5%).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感染、伤口不愈合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局部复发.X线片示人工肘关节未出现松动或折断等征象.结论肿瘤切除后实施全肘关节成形术能够明显减轻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转移瘤,特别是放、化疗均不能缓解症状的患者,也可以采用全肘关节成形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