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0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研究大剂量顺铂动脉灌注联合血液透析在提高肢体肿瘤化疗药物剂量强度,减少药物在正常组织器官分布方面的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中,将顺铂加入血浆,经血液透析,测定透析前后血浆中及透析液中的铂浓度;体内实验中16只犬随机分为2mg/kg对照(A组)和实验组(B组),及4mg/kg对照(C组)和实验组(D组)。分别经右股动脉顺铂灌注,实验组右殷静脉插管接血液透析机。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液透析机动、静脉端及外周血样、各脏器组织中的铂浓度。结果 在各剂量组中,实验组外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及外周器官中铂浓度均低于对照组,而灌注化疗肢体局部组织中铂浓度无显差异。D组中灌注化疗肢体局部组织中铂浓度高于B组,而AUC值及外周器官中铂浓度则无显性差异。结论 与普通顺铂股动脉灌注相比,联合血液透斫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实验动物外周血药浓度和组织器官药物浓度,在不增加外周药物分布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肢体局部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22.
Objective To find a new method for TKR evaluation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accuracy and significance of Auto CAD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software when it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adiographic results from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KR. Methods Pre and lOSt operation DR X ray images from 190 TKR patients were analyzed by Auto CAD software. All anterior-posterior and lateral projection X-ray films were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of antero-posterior images of FPA (Femoral Prosthesis Angle),  相似文献   
23.
24.
25.
目的 桡骨是骨巨细胞瘤好发部位,囊内刮除术后复发率高,广泛切除术后功能欠佳。本研究旨在评估Denosumab治疗桡骨GCT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Denosumab对手术方式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4月,7例复杂难治桡骨GCT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Denosumab治疗。比较应用Denosumab后手术方案的差异,监测用药过程中的副反应。随访患者的肿瘤学预后、术后功能。 结果 平均年龄28.43岁(23-33岁,中位年龄29岁),男性4例,女性3例。所有患者均有明确骨巨细胞瘤病理诊断, 2例为初次手术后复发。以手术结束为随访开始时间,末次随访时间为2017年12月。随访时间20-41个月(平均26.71个月)。用药期间无死亡病例,患者均按计划用药,用药总次数4-10次(平均7.71次)。未见下颌骨坏死。血钙、碱性磷酸酶、肝肾功能、血色素、白细胞、血小板等实验室指标未见异常。85.71 %(6/7)的病人外科手术降级(行囊内刮除术5例,瘤段广泛切除2例),7例患者随访期内均未见肿瘤复发。患者术后MSTS功能评分平均27.86(92.87%),DASH评分7.43,VAS评分1分。 结论 Denosumab是治疗桡骨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手段,围手术期用药可降低手术难度,从而实现外科降级并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评估地诺单抗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GCT)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地诺单抗对手术方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在围手术期接受地诺单抗治疗的复杂桡骨远端GCT病人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为23~33岁,平均28.43岁。所有病人均有明确GCT病理诊断,2例为手术后复发。病人术前接受120 mg 地诺单抗皮下注射3~4次,术后根据实际手术类型安排用药。比较病人应用地诺单抗前后手术方案的差异,监测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随访病人的肿瘤学预后及术后功能恢复。结果 病人均按计划用药,用药总次数为4~10次(平均7.71次),用药期间无死亡病例,未见下颌骨坏死,实验室指标未见异常,RECIST评估结果显示:部分缓解5例、疾病稳定2例;6例病人(85.71%)实现外科手术降级(行囊内刮除术5例,瘤段广泛切除2例),术后病理结果提示组织学巨细胞清除率为85.71%(6/7);随访20~41个月,平均26.71个月,7例病人随访期内均未见肿瘤复发;病人术后的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93功能评分平均为27.86分(得分率为92.87%),平均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为7.43分,平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为1.00分。结论 地诺单抗是治疗桡骨远端GCT的有效手段,围手术期用药可降低手术难度,从而实现外科降级并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膝、肘关节以远肢体转移瘤临床发病特点及相关预后因素,并探讨此类罕见转移疾病的外科治疗方案。方法2000年1月至2013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中心诊治远端肢体转移瘤患者30例(41处肢体远端转移病变),通过回顾其住院病历、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结果,总结其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41处病变中,位于胫骨者21处,尺骨8处,腓骨6处,桡骨3处,足3处。所有患者以VAS 评分评价疼痛程度。4例发生病理性骨折,未发生病理性骨折的长骨病变以 Mirels 评分评价骨折风险。28例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患者以MST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功能情况。统计学采用Kaplan-Meier法测算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28例手术患者中位生存期9个月,平均生存期13个月,半年生存率80.8%,1年生存率24.4%,2年生存率12.2%。未发生病理性骨折的长骨转移瘤 Mirels 评分平均为9.56分。入院平均VAS评分6.86分,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平均VAS评分2.63分。术后平均MSTS功能评分为22.85分。结论详细的病史采集、合理的影像学检查及肿瘤学筛查是明确诊断、避免误诊的必要条件,对于难以确诊的病例,需进行进一步活检。外科手术治疗结合术后放疗及全身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为预防与控制切口感染找出有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江门市江海区礼乐人民医院870例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从根本上对手术切口感染进行有效预防及治疗。结果 870例普通外科手术发生术后感染38例,切口感染率4.4%,多种因素可致切口感染。结论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种类多样,但可以积极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9.
去分化软骨肉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去分化软骨肉瘤(DDCS)约占所有软骨肉瘤的10% ,预后极差,5 年生存率不到10% 。好发于股骨、肱骨和骨盆。DDCS是软骨肉瘤中的一个独特类型。典型的特点是分化良好的软骨样成分和高度恶性的间充质细胞来源的肉瘤成分并存、毗邻。DDCS的诊断非常复杂,需要详细的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及准确的活检。DDCS去分化成分可以是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甚至是任何级别的未分化肉瘤成分。约1/3 的X 光片,1/3 的MR,一多半的CT扫描,DDCS表现为典型的“双态”征。最近利用微阵列- 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发现反复发生的5q14.2~q21.3,6q16~q25.3,9p24.2~q12和9p21.3。染色体缺失更多见于高度恶性的软骨肉瘤(3 级和DDCS),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 号染色体的缺失是DDCS最常见的染色体缺失。早期研究发现DDCS的去分化成分有p53和p53杂合性的丢失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同时伴随Rb基因杂合性的丢失。DDCS的两种成分可出现p16INK 4,FHIT和E-cadherin(上皮型钙黏附蛋白)甲基化的异常。手术切除包括合适足够的外科切缘或根治性的切除,是目前DDCS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化疗效果目前仍然不确定。最近针对软骨肉瘤(包括DDCS)发现了一些新的药物靶标,有些已经进入临床Ⅱ期试验阶段,其中包括Apomab、Perifosine (哌立福新)、Dasatinib(达沙替尼)和多烯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的联合化疗。同时几个Ⅰ期药物临床试验报告针对DDCS新的有效药物,如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寡合甘酸。DDCS患者预后极差,预后主要由DDCS中的去分化成分决定。因此,早期诊断、早手术对改善患者的预后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顺铂纳米脂质体(NLE-CDDP)对人骨肉瘤细胞系Saos-2的杀伤作用及在荷瘤小鼠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并与单纯应用顺铂(CDDP)进行比较。方法:用含不同NLE-CDDP浓度的培养基培养人骨肉瘤细胞系Saos-2细胞,通过MTT、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该药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以体内抑瘤实验检测NLE-CDDP对动物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用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荷瘤小鼠组织样品中的铂浓度。结果:经不同浓度的NLE-CDDP作用24~96 h,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在相同时间点NLE-CDDP抑制Saos-2细胞生长的作用优于CDDP。显微镜下观察显示部分细胞皱缩变形、崩解坏死,细胞脱壁悬浮;流式细胞术检查显示,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细胞周期各时相中S期的比例减少。NLE-CDDP对小鼠Saos-2肿瘤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在注射1 h内,NLE-CDDP组血浆铂浓度是CDDP组的4.4倍;2 h后,CDDP组血液中已经无法检测出铂;24 h后,NLE-CDDP组血浆铂浓度还可以达到2.76 μmol/L。在注射1 h内,NLE-CDDP组肾组织中铂浓度比CDDP组少50%;肝、脾、肿瘤中铂的浓度显著高于CDDP组(P<0.05);24 h后NLE-CDDP组脾组织中的铂浓度达最高峰。结论:顺铂纳米脂质体对Saos-2肿瘤的毒性高于单纯顺铂,其作用机制是延缓药物在体内循环中被快速清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