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胃肠间质瘤(GIS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4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48例伊马替尼耐药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舒尼替尼用药方案:18例患者采用50mg/d服药4周,停药2周(50mg/d4/2组);30例患者采用37.5mg/d连续口服(37.5mg/dCDD组)。结果48例患者舒尼替尼中位治疗时间为56周.按Choi标准于治疗后24周进行近期疗效评估.获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2例,疾病稳定21例,疾病进展14例,客观有效率为27.1%(13/48),疾病控制率为70.8%(34/48)。4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89周,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LUS)为48周,中位总体生存期(OS)为92周。分组分析显示:既往伊马替尼剂量为400mg/d者,其PFS和Os均优于既往伊马替尼剂量大于400mg/d者(中位PFS:53比35周,P=0.018;中位OS:157比71周,P=0.003);外显子11突变者0s劣于外显子9突变者(中位0s:71比157周,P=O.008)。治疗期间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手足综合征(25例,52.1%)、恶心(24例,50.0%)、疲乏(23例,47.9%)和中性粒细胞减少(21例,43.7%)。按舒尼替尼给药方案分组分析,50mg/d4/2组腹泻及手足综合征的发生情况较37.5mg/dCDD组更为严重(P=0.027,P=0.048)。结论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GIST疗效较好。在伊马替尼400mg/d耐药后应直接换用舒尼替尼而不要加大伊马替尼用药剂量。外显子9突变者舒尼替尼的治疗效果优于外显子11突变者。舒尼替尼37.5mg/d连续口服的用药方案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后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与单纯静脉化疗对浆膜受侵的结直肠癌患者的I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将332例浆膜受侵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联合化疗组(行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166例)和静脉化疗组(行单纯静脉化疗16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腔局部复发率、腹腔转移率、肝及其他远处转移率和患者3年、5年总体生存率。结果联合化疗组和静脉化疗组3年、5年总体生存率:ⅡB期两组病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12,P=0.434);Ⅲ期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89,P=0.046)。联合化疗组的腹腔局部复发率(1.9%)、腹腔转移率(3.8%)和肝转移率(3.8%)均显著低于静脉化疗组的8.2%、9.5%和10.1%(P〈0.05),而两组其他远处(肺、骨、脑)转移率(5.1%比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化疗组中,使用奥沙利铂组腹腔转移率和肝转移率(0.9%和0.9%)均显著低于使用顺铂组(8.8%和8.8%,P〈0.05),两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0.9%和4.7%比3.5%和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化疗可显著降低浆膜受侵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局部复发率、腹腔转移率与肝转移率,腹腔化疗中奥沙利铂在预防腹腔广泛转移和肝转移方面较顺铂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方法2000年9月至2005年12月由同一组医师连续对距肛缘5~8cm的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根治术(LP术组)53例及传统开腹根治术135例,比较两组和两组内患者造口与未造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差异。结果LP术组造口与未造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分别为4.6%(1/22)与6.5%(2/31),χ~2=0.08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术组造口与未造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分别为2.3% (1/43)与8.7%(8/92),χ~2=1.02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P术组与OP术组行造口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P=0.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P术组与OP术组未行造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P=0.288,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相比,不会增加吻合口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腹括约肌间切除(ISR)术后肛门功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同一组医师实施经腹ISR治疗的9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和随访资料。采用Wexner排粪失禁评分评估肛门功能,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肛门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96例经腹ISR患者均完成Wexner评分量表的评估,平均随访时间32.7月,其中83例(86.5%)排粪控制良好(Wexner评分小于10分)。Wexner评分与术后随访时间呈线性负相关(r=-0.078,P=0.00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距肛缘距离(P=0.043)、吻合口距肛缘(P=0.001)及新辅助放化疗(P=0.001)与术后肛门失禁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吻合口距肛缘小于2 cm(P=0.020)和新辅助放化疗(P=0.001)是经腹ISR术后排粪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腹ISR术后多数患者肛门功能良好,吻合口距肛缘不足2 cm和新辅助放化疗是影响术后肛门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小肠虽占胃肠道总长的70%~80%,但小肠肿瘤仅占胃肠道所有肿瘤的5%,恶性肿瘤的1%~2%。常规的胃镜和结肠镜检查不能探及小肠病变,推进式小肠镜、小肠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血管造影以及胶囊内镜又都因其一定的局限性使小肠肿瘤始终成为临床诊断的盲点和难点。随着各种现代检查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小肠肿瘤患者术前即得到明确诊断并接受了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30d内发生肠梗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由同一组医师实施的1366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可能与术后肠梗阻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相关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全组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例肠梗阻发生率为5.1%(70/1366)。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N:期(OR=I.893,95%CI:1.083。3.306)、结直肠肿瘤切除史(OR=4.899,95%C/:1.490~16.110)、术前合并肠梗阻(OR=2.616,95%C/:1.297—5.280)、右半结肠切除术(OR=2.024,95%CI:1.052~3.894)和左半结肠切除术(OR=3.030,95%CI:1.401~6.550)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腔镜手术(OR=0.520,95%CI:0.319~0.849)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梗阻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梗阻的发生与手术操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腹腔镜手术可以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602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324例)和开腹组(278例).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切除肿瘤标本的近端和远端切缘长度、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等.计数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生存率采用寿命表法计算,采用Wilcoxon( Gehan)检验进行比较,复发率和转移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1±8)枚和(21±9)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0,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近端切缘长度分别为(15.1±1.3)cm和(15.0 ±0.8)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2,P>0.05);远端切缘长度分别为(4.0±1.6)cm和(3.3±1.4)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7,P<0.05).局部总体复发率为5.6%( 34/602),无切口或戳孔种植.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2%( 20/324)和5.0% (14/2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3,P>0.05).总体远处转移率为11.5% (69/602),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1.1% (36/324)和11.9%(33/2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85,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87.8%和84.9%,5年生存率分别为83.0%和7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9.4%和79.7%,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2%和7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随访率为81.2%(489/602),49例患者死亡,其中腹腔镜组20例,开腹组29例.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不仅在肿瘤学安全性上是可靠的,而且可以达到和传统开腹手术同样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率徘徊在50%(直肠癌)和70%(结肠癌)左右。目前结直肠癌的诊治仍强调早期诊断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保肛与非保肛术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加保留自主神经术(ANP)的局部复发率(LRR)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172例直肠癌分两组(Dixon组123例与Miles组50例),按Heald及Havenga法行TME及ANP。结果:①Dixon组与Miles组的总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8%(6/123)与18.0(9/50),P<0.05;Dixon组内从A期到D期的LRR分别为0%(0/25),2.9%(/34)、7.7%(4/25)及8.3%(1/7),其百分率趋势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②1997年以前Miles组的LRR为36.8%(7/19),显著高于1997年以后Miles组的6.5%(2/31),P<0.05;前者与Dixon组的LRR4.8%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1,后者与Dixon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ME加ANP是降低两类直肠癌根治术后LRR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