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7篇
  1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人端粒酶RNA基因检测在子宫颈病变筛查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端粒酶RNA(hTERC)基因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经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为正常一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的30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杂交捕获2代(HC2)方法检测其高危型HPV感染状况,病理学检查明确其病变性质,荧光原位杂交(visa)技术检测其hTERC基因异常扩增情况.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将FISH技术检测结果与液基细胞学和HC2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01例患者中,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为正常、不典型鳞状细胞(ASC)、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与HSIL细胞中,hTERC基因异常扩增率分别为3.0%(6/203)、21.2%(14/66)、44.4%(8/18)和92.9%(13/14),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有病理检查结果的98例患者中,炎症或湿疣、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 Ⅱ、CIN Ⅲ和浸润癌患者的hTERC基因异常扩增率分别为4.4%(2/45)、20.0%(4/20)、6/8、86.7%(13/15)和100.0%(10/10),炎症或湿疣、CIN Ⅰ细胞中hTERC基因异常扩增率明显低于其他病变(P<0.01).23例高级别CIN(即CINⅡ~Ⅲ)患者中,FISH技术检测为hTERC基因异常扩增阳性19例(82.6%,19/23),液基细胞学检查为HSIL者仅4例(17.4%,4/23),FISH技术检测筛出高级别CIN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液基细胞学检查(P<0.01).高危型HPV DNA感染率,CIN Ⅰ患者为75.0%,高级别CIN和浸润癌患者均为100.0%.hTERC基因异常扩增检出高级别CIN和浸润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2.6%和100.0%,分别与高危型HPV DNA检测检出高级别CIN和浸润癌的敏感度(均为10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度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分别为67.8%~73.5%和25.6%~27.7%,P<0.01).FISH技术检测结果显示,CIN Ⅰ细胞中hTERC基因异常扩增信号为2:3型者占84.9%,2:4型占15.1%,4:4型为0;CIN Ⅱ~Ⅲ细胞中异常扩增信号为2:3、2:4和4:4型者分别占44.6%、24.8%和17.8%,与CIN Ⅰ比较,2:3型比例明显下降(P<0.01),2:4型比例呈上升趋势(P>0.05),4:4型比例明显升高(P<0.01).结论 应用FISH技术检测hTERC基因异常扩增情况可辅助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PV HC2方法诊断高级别CIN;且hTERC基因异常扩增信号为2:4和4:4型以上可能是进展为高级别CIN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2.
目的:促进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自发呈报系统数据库的信息标准化建设,对2002年4月28日~2007年7月10日收集的42255条数据进行规范化整理。方法:结合第15版新编药物学与MCDEX药物临床信息参考(2006),对数据库中的6万多条的药物通用名称进行规范化整理。结合WHO的不良反应术语集和ICD-10疾病系统分类,规整42255条药品不良反应记录。结果:建立了5407个药物通用名称规则名,形成4031个药物通用名称标准名。建立了8715个不良事件名称规则名,形成2332个不良事件名称标准名。建立的规则库能自动完成新入库病例的80%的规范化工作。结论:数据标准化将不规范的习惯用语转化成标准化信息,为数据利用如信号检测和数据挖掘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异位与在位内膜雌、孕激素受体(ER、PR)含量,及米非司酮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分析22例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细胞和其中12例患者的异位内膜细胞体外培养后的ER、PR含量,观察不同浓度米非司酮(1×10-6mol/L和1×10-4mol/L)作用后的变化,并以13例正常子宫内膜作对照。结果 内异症的在位内膜ER、PR含量呈明显周期性变化,分泌早期腺体PR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化学评分(下同)为2.77±0.32与2.20±0.26,P<0.05]。内异症的异位内膜,增殖期ER(腺体0.65~2.17,间质0.45~1.03)、PR含量(腺体0.55~1.77,间质0.40~1.27)显著低于在位内膜(ER腺体1.50~3.23,间质0.80~1.96;PR腺体1.55~3.34,间质0.98~2.50,P<0.05~0.01);分泌早期无差异;分泌晚期腺体ER含量(3.27±0.31)、PR含量(3.33±0.23)与间质ER含量(1.87±0.31)显著高于在位内膜(分别为0.28±0.11、0.36±0.23和0.26±0.15,P<0.01),而间质PR含量无差异。米非司酮可明显降低内异症的异位和在位内膜ER、PR含量(P<0.01),且米非司酮浓度越高,ER、PR含量降低越明显。结论 内异症的异位和在位内膜ER、PR含量明显不同,米非司酮可下调异位和在位内膜ER、PR的含量。  相似文献   
74.
75.
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时应当对患者尽到应有的谨慎和注意,以免造成患者受到不应有的损害而负有法定职责。尽到诊疗义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诊疗行为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诊疗规范的有关要求。医务人员的注意义务是最基本的义务,要求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积极履行其应尽的职责,对其实施的每一个环节所具有的危险性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76.
Turner综合征的生长激素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urner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矮小和性发育幼稚,使用药物进行早期干预以改善其终身高尤为重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问世以来,对本病的治疗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1994~2001年,我院儿科内分泌组应用rhGH治疗Turner综合征20例,观察其用药前后身高增长速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77.
江静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4,14(3):324-324,326
本文对35例子痫病人进行分析,其中产前子痫3例(8.6%);产时子痫15例(42.9%);产后子痫17例(48.5%).16例经安定、硫酸镁治疗后抽搐停止;18例在加用冬眠合剂后缓解;治疗无效死亡1例。提出不可忽视产前妊高征的防治,更要重视产时、产后妊高征的急剧变化。联合应用安定、硫酸镁,必要时加用冬眠合剂是一种较为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8.
Turner综合征的染色体异常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Turner综合征的终身高、生长激素水平、学历和性发育的变化。方法 230例Turner综合征进行染色体检查,66例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43例随访学历和性发育的情况。结果 染色体核型分四组:第1组45,X,89例;第2组嵌合型,62例;第3组X染色体结构畸变,73例;第4组伴有Y染色体,6例。终身高139.3±8.3cm。生长激素完全缺乏18例,部分缺乏33例,正常15例。随访43例中,学历大部分在初中、技校和中专,18例有不同程度的性发育,25例无性发育。结论 Turner征患者终身高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生长激素分泌低下,学习能力降低,性发育不全。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研究超声联合CT在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超声及CT检查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08例(135个结节)的临床资料,均经手术病理学检查确诊,采用Kappa一致性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及其联合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计算其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结果 10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检出135个结节,其中良性结节99个(占73.33%),恶性结节36个(占26.67%);单一超声检查与CT检查诊断符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两者(P<0.05);联合检测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最高,敏感度和准确性均明显高于CT或者超声检查,特异度仅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超声联合CT应用于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中,可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且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