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82篇
  免费   753篇
  国内免费   395篇
耳鼻咽喉   57篇
儿科学   111篇
妇产科学   62篇
基础医学   535篇
口腔科学   176篇
临床医学   1667篇
内科学   1170篇
皮肤病学   139篇
神经病学   566篇
特种医学   4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975篇
综合类   3849篇
预防医学   1711篇
眼科学   107篇
药学   1543篇
  14篇
中国医学   1424篇
肿瘤学   394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309篇
  2022年   357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268篇
  2019年   316篇
  2018年   336篇
  2017年   218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336篇
  2014年   821篇
  2013年   608篇
  2012年   658篇
  2011年   730篇
  2010年   671篇
  2009年   620篇
  2008年   601篇
  2007年   583篇
  2006年   612篇
  2005年   635篇
  2004年   557篇
  2003年   541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340篇
  2000年   423篇
  1999年   421篇
  1998年   356篇
  1997年   362篇
  1996年   299篇
  1995年   316篇
  1994年   274篇
  1993年   185篇
  1992年   184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139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60篇
  1982年   62篇
  1981年   40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1篇
  1976年   14篇
  1958年   16篇
  1957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 对深圳市1例输入性恶性疟死亡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科学防治恶性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访谈收治医生和患者家属,收集分析该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结果 该病例发病前在乌干达务工,2020年1月回国,回国后第10天出现发热、发冷、发汗、头痛、腹泻、全身酸痛等症状,发病第2天前往某民营医院就诊,拟诊为“感染性发热”,服药后症状未见好转。发病第3天进行血液检查,结果显示疟原虫,考虑“疟疾”,予将其转院治疗。入院后,给予蒿甲醚抗疟、抗炎、降颅压、脏器功能支持等对症治疗,然而病情进一步加重。发病第6天该病例因脑型疟、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血涂片镜检查见恶性疟原虫,PCR基因鉴定为恶性疟原虫。结论 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这是1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诊治延误是引起该病例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2.
目的:了解伴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情况。方法:以82例伴TD的(TD组)、70例不伴TD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非TD组)为研究对象,两组一般情况相匹配,选用韦氏记忆测验(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连线测验(TMT)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①两组在WMS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②两组在WCST方面比较,TD组错误应答数、选择错误率、错误思考时间、持续应答数及概念化水平百分数成绩均显著差于非TD组。③两组在TMT方面比较,TD组PartB耗时数显著长于非TD组,而两组PartA耗时数无显著差异。结论:伴TD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且可能涉及额叶皮层。  相似文献   
153.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是一种主要由高血糖导致的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70%~90%,它能引起远端神经及近端神经的损害,致残率高。采用传统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仅能判断远端神经的损害与否及损害程度,而加作H波与F波测定则能对近端神经功能进行评价,与常规NCV检测结合,能提高DPN早期病变诊断的阳性率。现将在我院作肌电图(EMG)检测的69例糖尿病患者所测的F波及H波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4.
为了解综合式家庭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影响,对112例患者家属进行为期半年的综合式家庭干预,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和流调用焦虑自评受表(SAS)对心理状态进行测评。干预前后患者家属评分单项分及总分均有明显下降,提示家庭干预有利于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本工作旨在检测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患者外周淋巴细胞中G72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而探讨G72基因的表达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关系。 方法 工作在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84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对照中进行,在新鲜外周血样本中抽提总RNA,反转录成cDNA,基因表达量的检测在ABI Prism7900HT型序列监测系统上进行,采用TaqMan的方法对患者及对照组样本的mRNA进行定量,采集的荧光数据经SDS2.1软件自动处理,每个样本作三次平行检测,取平均值作为该样本的最终定量。数据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对组间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调用本实验室G7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资料,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SNP与基因表达水平的关联性。结果 1.检测得到G72基因在对照组中的表达量为0.0586±0.0114amol/ng cDNA,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中的表达量为0.0498±0.0121amol/ng cDNA。2.经显著性检验, G72基因的表达水平在病例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2,df138,P=0.609,95%CI:-4.258~2.506。3.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rs947267位置上的SNP与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无相关,F=0.355,df2,χ2=0.703;而rs2181953位置上的SNP与G72基因表达水平相关联,F=6.275,df2,χ2=0.004。A/A基因型的患者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G72基因的表达量总体上较正常人并无显著变化,但rs2181953位置上的基因型会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该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6.
SCTA在微小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直径小于10mm的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 选择12例直径小于10mm的脑动脉瘤患,进行SCTA,DSA或MRA检查,SCTA成像技术为表面遮盖法(SSD)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结果 12例微小脑动脉瘤患术前均准确定性,定位,全部经神经外科手术证实。结论 SCTA是一种无创伤性血管成像方法,在诊断脑动脉瘤方面,具有分辨率高,快速,准确,经济等优点,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7.
给失血性休克猫侧脑室注射特异性β-内啡肽抗血清,除能引起与脑室注射纳洛酮相同的增强心肌收缩力作用外,还具有明显改善心肌舒张功能,进而促使静脉回流和增加心率,它显示了具有比纳洛酮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DNA电泳和TUNEL分析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区心肌DNA电泳呈现典型的DNA梯形,而缺血预适应组和假手术对照组未见梯形。缺血预适应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Bcl-2在各组均无阳性表达,bax在各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显著减少了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程度。  相似文献   
159.
目的 研究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修饰对大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构建TGFβ1-pcDNA3质粒并转染未成熟DC。检测转染后DC的TGFβ1表达及其功能变化,输注1周后柃测TGFβ1-DC在受者脾和淋巴结的分布、T细胞凋亡水平及T细胞端粒酶表达。结果 TGFβ1-pcDNA3质粒转染DC能有效抑制DC的成熟和分化,并下调Dc的多种功能。TGFβ1基因转染不仅能降低DC对LPS的反应,同时抑制DC在MLR中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TGFβ1-DC输注受者后,1周内可在脾和淋巴结内形成微嵌合,并有效诱导T细胞的凋亡,抑制T细胞端粒酶的活性和表达。结论 TGFβ1基因能有效抑制DC的多种功能,可用于诱导机体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60.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失效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7年5月~2012年6月共14例应用锁定钢板固定失败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27~68岁,平均39.2岁,骨折内固定术后1~8月(平均5.6个月)锁定钢板断裂。钢板断裂者均采用钢板螺钉取出术,5例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9例再次锁定钢板固定,均同时取自体髂骨移植植骨治疗。结果二次术后14例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9~24月,平均14月,13例获得骨性愈合,1例二次锁定钢板固定患者于二次术后8月再次发生钢板断裂,予行钢板螺丝钉取出、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再次手术后6月获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按Kolment评分标准:优4例,良9例,差1例。断裂原因具有多样性,5例钢板选择过短,9例存在螺钉置入密度过大,8例内侧皮质粉碎、缺失,4例因过早负重,2例因锻炼时摔伤而导致内固定失败。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失效的原因通常与对锁定钢板的适应证掌握不全,骨折端过度剥离、复位不良或内侧皮质存在缺损及术后功能锻炼不当有关。因此,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注重植骨,加强术后康复指导、避免过早负重可有效预防及治疗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