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肱骨外髁骨折是儿童常见的肘部损伤,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肘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我院于1984~1994年手术治疗小儿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37例,随访0.5~10a,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与肘内翻畸形的预防。根据骨折移位情况、软组织肿胀程度、有无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分别选择手法复位石膏固定、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三种方法进行治疗,可达到准确复位,坚强固定之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236例重型交通事故伤患者抢救的方法进行分析,死亡8例,抢救成功率为96.61%,讨论抢救中要重点突出,优先救治。提出急诊抢救的同时效做好进一步治疗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贺德行  李园珍  江振华 《吉林医学》2010,31(22):3619-3620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新鲜骨折内固定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DF)和股骨逆行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骨折120例的病例资料。结果:所用病例随访6~20个月。A组70例,骨折均愈合,总有效率91.43%,并发症发生率5.71%。B组50例,优良率84.0%,并发症发生率28.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手术治疗远端骨折均能恢复解剖结构,最大限度地恢复了肢体功能;LISS-DF比股骨逆行锁髓内钉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报道1例左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外露半年、无感染、骨折愈合良好病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改良“叉”形钢板对股骨髁部C1型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18具新鲜股骨下段及胫骨上段标本随机分成 3组 ,均制成股骨髁部C1型骨折模型 ,A组 :用改良“叉”形钢板固定 ;B组 :用股骨塑形钢板固定 ;C组 :用GSH钉固定。分别在MTS试验机上进行纵向压缩试验和轴向扭转试验 ,测量标本的纵向压缩位移、横向分离位移和扭转角度。结果 :改良“叉”形钢板、GSH钉、股骨塑形钢板固定组的纵向压缩位移分别为 (0 .41± 0 .0 3 )、(0 .3 8± 0 .0 1)、(0 .81± 0 .10 )mm ;横向分离位移分别为 (0 .2 0± 0 .0 1)、(0 .19± 0 .0 1)、(0 .3 0± 0 .0 1)mm ;扭转角度为 1.62°± 0 .0 7° ,1.69°± 0 .0 6° ,4.2 6°± 0 .72°。改良“叉”形钢板和GSH钉固定明显优于股骨塑形钢板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改良“叉”形钢板用于固定股骨髁部C1型骨折 ,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是治疗股骨髁部C1型骨折的一种较理想的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89年以来对有移位的和粉碎性骨折采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经观察随访,效果良好,观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34例,男25例,女9例;左侧16例,右侧21例;其中2例为双侧骨折。年龄16~70岁,平均36岁;粉碎型骨折26例,横型骨折9例,8例伴有其它部位多处骨折;2例伴尺神经损伤;随诊3个月~3年6个月,优29例,良4例,可1例。手术方法臂丛麻醉下,患者取半侧卧位,患侧垫高30°~45°,患肢前屈于侧前胞壁,肘后方“S”形切口,切口线避开尺骨鹰嘴尖端,一般从鹰嘴尖之烧侧绕过以避开尺神经,若骨折移位严重,它充分显露尺神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前路TSRH与Z-plate不同固定方法在脊柱内固定后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力学性能的改变.方法:采用15具尸体胸腰段标本,5具为正常(NS)对照组,10具造成压缩性骨折后分两组(每组5具),分别用TSRH和Z-plate行侧前方固定,应用实验应力分析法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应用TSRH内固定的脊柱应变、位移比正常脊柱对照组的应变、位移分别减小17%~20%和8%;固定后的强度和刚度与Z-plate固定组相比仅小5%和5%,统计显示两种固定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TSRH侧前方内固定后的脊柱不但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得到满足,而且在承载能力、脊柱的稳定性上优于正常对照组,与Z-plate固定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且操作简便,价格也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SIRT1在内皮细胞自然衰老过程中的变化和作用机制。方法 连续培养传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38代,选取第1、5、10、15、20、25、30和35代细胞做Western blot检测内皮细胞自然衰老过程中SIRT1蛋白含量变化以及Annexin V-FITC法测定内皮细胞凋亡水平变化。选取第25代细胞,给予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30 μmol/L)干预,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内皮细胞的衰老程度以及Annexin V-FITC法测定内皮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随着代数增加,内皮细胞上的SIRT1蛋白表达逐渐降低(P<0.01),内皮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P<0.01);给予第25代细胞白藜芦醇干预后,内皮细胞上的SIRT1表达升高(P<0.01),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率降低(P<0.01),凋亡率也降低(P<0.05)。结论 内皮细胞自然衰老过程中,SIRT1的表达会降低;给予白藜芦醇干预后,能逆转内皮细胞的衰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IRT1降低了内皮细胞凋亡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