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7篇
  1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目的建立不同剂量分割模式照射的放射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初步探讨不同剂量分割模式照射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差异。方法 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小分次照射组(2 Gy/次,每周照射5次,共15次)、大分次照射组(10 Gy/次,每周照射1次,共3次)和对照组(不照射),用60Co-γ射线对大鼠右肺进行照射,于照射后第1,3,5,10,24周末取大鼠静脉血,采用ELISA测定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于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损伤的病理变化。结果大分次照射组大鼠血清中TGF-β1含量从放疗后第1周开始,迅速呈线性增长,到第10周时血清中TGF-β1含量达峰值,第5周到24周均维持在一较高水平;而血清中TNF-α含量变化呈抛物线型态,即放疗后血清中TNF-α含量从第1周较低水平迅速升高,到第10周时达到峰值,此后迅速下降;小分次照射组在不同时间段血清TGF-β1、TNF-α较对照组有所升高,但升高的幅度明显小于大分次照射组;大鼠肺组织受照射后经历了一个从急性放射性肺炎到慢性肺纤维化的病理损伤过程,无论是急性放射性炎症还是放射性纤维化小分次照射组均较大分次照射组明显轻微。结论在接受相同剂量照射时,小分次照射组血清中TGF-β1、TNF-α含量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大分次照射组,且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的程度明显较大分次照射组轻,因而小分次照射对晚反应组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优化批量伤员急救接诊流程,提高急救水平。方法批量伤员接诊时流程的启动、预检与救治区域设置、开启绿色通道、严密组织,合理分工、突发批量伤员入急诊科的处理预案,对批量伤员的急救流程进行优化,并应用于批量伤员的急救实践。结果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接诊了13起批量伤员,总人数103人,治愈98人,抢救无效死亡的患者5例,及时抢救率为100%。结论急救流程的优化在批量伤员的急救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合理的急救流程能够显著提高批量伤员的急救效果。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吻合器选择性切闭硬注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将298例患者采用随机多中心方法分为试验组(吻合器选择性切闭硬注术治疗,149例)和对照组(外剥内扎硬注术治疗,149例)对比研究。结果一次手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出血量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吻合器选择性切闭加硬注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芩榆烧伤液提取工艺,优选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黄芩苷含量为检测指标,用正交法考察3种因素(乙醇浓度、加醇倍量、渗漉速度)对含量的影响。结果黄芩苷在10.36~51.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n=5)。最佳提取工艺为A2B2C1,即30倍量60%乙醇,以7 ml/min的流速进行渗漉。结论该提取工艺设计合理,结果可靠,可用于芩榆烧伤液的制备。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镍铬合金烤瓷冠和钴铬合金烤瓷冠对牙龈组织的影响,比较和评定两种烤瓷冠的修复效果,指导临床修复体的合理选择,初步探索修复后出现的一系列牙周症状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选择临床病例48例,均为单冠修复患者,随机分别进行镍铬合金和钴铬合金PMF修复各24例,分别于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吸取患牙龈沟液(GCF)并定量,在实验室对GCF量,GCF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试验牙修复前指标接近(P>0.05),修复后1个月两组试验牙的三项指标均高于修复前但是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修复后3个月和6个月镍铬合金组的GCF量以及GCF-AST的量均高于同期的钴铬组(P<0.05),不同时期GCF中IL-6的含量在两组中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钴铬合金 PFM是一种较镍铬合金PFM对牙周组织健康影响更小的修复体.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影响鼻咽癌调强放疗后鼻窦炎发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本院2006年6月至2010年8月行调强放疗的17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资料,以SPSS17.0软件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后鼻窦炎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全组170例患者调强放疗后的放射性鼻窦炎总发生率为76.5%(130例),其中放疗后0~3、3~6、6~12个月以及1年后的发生率分别为49.2%(64例)、15.4%(20例)、20.8%(27例)、14.6%(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和鼻腔冲洗均与调强放疗后的放射性鼻窦炎有关;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的多因素分析显示鼻咽腔冲洗是调强放疗后放射性鼻窦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后的放射性鼻窦炎发生率较高且基本于放疗后1年内出现;鼻腔冲洗可减少调强放疗后的放射性鼻窦炎。  相似文献   
77.
目的拟研究长链高丝氨酸内酯降解基因pvdQ在铜绿假单胞菌对白假丝酵母菌形态抑制作用中的功能。方法通过乙酸锂转化法构建CAI-4HWP1-LacZ菌株,使用X-gal平板显色法检测3-oxo-C12-HSL对白假丝酵母菌形态转换的影响;观察与铜绿假单胞菌pvdQ高表达株、野生株PAO1共同培养时,白假丝酵母菌的形态变化,了解pvdQ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对白假丝酵母菌形态抑制作用中的功能。结果 400μg 3-oxo-C12-HSL即可完全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形态转换。铜绿假单胞菌pvdQ高表达株和野生株PAO1均可抑制白假丝酵母菌菌丝形成。pvdQ高表达株对白假丝酵母菌的形态抑制作用较野生株PAO1减弱。结论铜绿假单胞菌通过分泌信号分子3-oxo-C12-HSL,可抑制白假丝酵母菌形态转换。随着pvdQ表达增加,铜绿假单胞菌对白假丝酵母菌的形态抑制作用减弱,即pvdQ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对白假丝酵母菌形态抑制作用中起负性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vdQ基因对3-oxo-C12-HSL的水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鼻咽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MRI特点,为临床分期、治疗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067例伴区域淋巴结转移且经病理证实的首诊鼻咽癌患者的MRI资料,分析转移性淋巴结的分布情况以及与T分期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转移性淋巴结各区分布如下:Ib区20例(1.9%),IIa区604例(56.6%),IIb区883例(82.8%),III区330例(30.9%),Ⅳ区78例(7.3%),Va区162例(15.2%),Vb区49例(4.6%),咽后967例(90.6%),跳跃性转移仅9例(0.84%)。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之间无明确相关性。结论:鼻咽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以咽后和II区最常见,均为首站淋巴结;I区转移率极低;跳跃性转移罕见。区域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79.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食管癌公认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术后早期复发转移对患者及外科医师的信心均是沉重打击,部分患者甚至外科医师对手术疗效产生疑问。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3月  相似文献   
80.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可溶性Fas(sFas/Apo-1)水平的变化及其狼疮活动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42例SLE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sFas水平,分析其与SLE评分(SLEDAI)、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血浆sFas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LEDAI评分高的SLE患者血浆sFas水平高于SLEDAI评分低者(P<0.01);血浆sFas水平与SLEDAI、血沉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血清C3水平(P<0.0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P<0.05)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SLE患者的血浆sFas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并且与疾病的活动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