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评估WHO2004分级法对随访5年以上膀胱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预测复发价值。方法TNM2002分期为Ta、T1膀胱原发性、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94例,随访5年,分别进行WHO1973和WHO2004分级;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Ki-67增殖指数(PI),PI〈33%为低PI组,〉66%为高PI组,33%~66%为中PI组;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结果WHO1973分级法中,G1、G2和G3级分别有42、38和14例,Ki-67平均P1分别为(10.32±5.46)%、(22.52±7.42)%和(35.25±9.32)%。WHO2004分级法中,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瘤(PUNLMP)、低分级尿路上皮癌(LGC)和高分级尿路上皮癌(HGC)分别有13、60和21例,Kb67平均P1分别为(8.67±4.32)%、(21.23±6.24)%和(42.35±9.42)%。Ki-67平均PI在两种分级法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分级法中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着癌分化程度的降低,Kb67平均PI均逐渐增高。随访5年,有43例复发(45.7%)。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Kb67平均PI、WHO1973和WHO2004病理分级均与膀胱癌无复发生存率密切相关(P〈0.01),其中低、中、高PI各组间复发率不同(P〈0.01);WHO1973分级法中各组均有复发,但G1与G2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HO2004分级法中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PUNLMP组复发3例。结论WHO2004分级法更能准确反映膀胱肿瘤的复发倾向。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与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L)在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82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RLU治疗39例,URL治疗43例.结果RLU组无中转开放手术取石病例,平均手术时间(85.1±20.2)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6%(1/39),1个月后结石清除率为100%(39/39).URL组中有39例顺利完成URL,平均手术时间(不包括4例中转开放手术)(27.5±15.3)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60%(8/43),1个月后结石清除率为83.72%(36/43).RLU的手术时间长于URL,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URL组;1个月后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URL组.结论 RLU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组织培养加药物敏感性测定在指导表浅膀胱癌术后丝裂霉素(MMC)膀胱灌注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原发表浅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41例.男30例,女11例.平均年龄55岁.TNM分期:Ta 10例、T1 31例.病理分级:G1 9例、G2 22例、G3 10例.采用经尿道电切或膀胱部分切除术保留膀胱.肿瘤标本依次行三维组织培养和改良噻唑盐(MTT)法药物敏感性测定.生长抑制率>70%为高度敏感,50%~70%为中度敏感,<50%为不敏感.41例患者术后均行MMC标准膀胱灌注化疗.无复发随访时间5年,中途复发者则随访结束.结果 41例患者癌组织经1 g/L浓度MMC作用2 h后不敏感13例,其中Ta 1例、T1 12例(P=0.009),G1 1例、G2 7例、G35例(P=0.101).灌注化疗后随访3~5年,复发16例(39%),其中Ta 1例、T1 15例(P=0.059),G210例、G3 6例(P=0.016).对MMC不敏感组的复发率为77%(10/13),敏感组仅为21%(6/28,P=0.004).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平均无肿瘤复发时间不敏感组为16.5个月,敏感组为49.2个月(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对MMC敏感性是独立预后因子(P=0.008).此法预测MMC膀胱灌注化疗效果的准确率为78%.结论 利用组织培养药物敏感性测定方法指导表浅膀胱癌术后MMC灌注化疗,可提高疗效,降低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34.
李永斌  王泳  陈霖  杨声增  柯翔  毛厚平 《海南医学》2014,(12):1826-1828
目的:探讨C臂机引导下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铸形及部分铸形结石58例,肾多发结石38例,双肾结石10例,单纯肾盏结石12例,单纯肾盂结石40例,肾结石合并肾积脓5例,孤立肾肾结石5例,对侧肾萎缩肾结石8例,肾结石合并肾上盏憩室结石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23例,结石直径0.6~4.7 cm。采用C臂机引导下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单通道取石178例,双通道取石22例,?期取石186例,Ⅱ期取石12例,辅助ESWL 2例。手术时间30~195 min,平均(90±36) min。输尿管上段结石、肾盏结石及双侧肾结石清石率为100%,单纯肾盂结石清石率为95%,铸形结石清石率为92.8%。多发性肾结石清石率为94.7%,孤立肾肾结石清石率为80%,对侧肾萎缩肾结石清除率为87.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35.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2005年12月-2006年3月尝试采用普通电切镜实施经尿道剜除式切除法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2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腹腔镜操作培训系统对实习医生的培训效果.方法 对参加培训的临床本科五年制的实习医生24人进行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临床实践等方面的培训,并在培训前后对他们的基础理论、操作技能、手术实践进行考核.结果 夹取50颗黄豆、剥5颗葱皮、纱布上完成缝合3针、完成鸡食管-结肠吻合术所需时间在培训后较培训分别缩短了28.2%、31.2%、39.2%、42.9%,均存在显著差别(P<0.05);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培训后较培训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P<0.05).结论 通过短期的培训,可以快速培养泌尿外科医师的腹腔镜技术,此种培训系统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可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7.
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02年~2008年我院施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静止型嗜铬细胞瘤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静止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血压、尿儿茶酚胺(DA)、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尿香草基苦杏仁酸(VMA)均正常或略高于正常值,肿瘤直径2.0~4.5 cm,所有病例均行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其中3例术中血压无上升,4例轻度上升,2例发生高血压危象,无一例死亡。结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在临床上有潜在的危险性,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及时妥善处理,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8.
2005年6月~2007年3月,我院收治良性前列腺增生106例,其中经尿道前列腺腔内剜除术(TUERP)61例,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SPP)45例,现将两组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入选标准为重度BPH患者或下尿路症状已明显影响生活质量者,尤其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拒绝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或当BPH导致以下并发症时:(1)反复尿潴留(至少在一次拔管后不能排尿或两次尿潴留);(2)反复血尿,5-α还原酶抑制剂无效;(3)反复泌尿系感染;(4)膀胱结石;(5)继发性上尿路感染,伴或不伴肾功能损害.入我院行SPP或TUERP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确诊为BPH患者.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索拉非尼(Sorafenib)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Sorafenib处理前列腺癌DU145细胞24、48和72h后,MTT法检测Sorafenib对DUl45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变化,Westernblot检测不同浓度Sorafenib处理72h后DU145细胞内ERK和Bcl-2的表达。结果Sorafenib能显著抑制DU145细胞的体外生长,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DUl45细胞凋亡率随着Sorafenib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P〈0.01);Sorafenib处理DU145细胞72h后,ERK和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Sorafenib抑制DU145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可显著抑制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的体外生长。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传统全膀胱根治术及改良保留部分前列腺包膜全膀胱切除术对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6年1月膀胱癌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45例,男性,平均年龄59岁,26例行传统全膀胱切除术,19例行改良保留部分前列腺包膜全膀胱切除术,随访观察手术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术后病理报告T2aN0M026例,T2BN0M0 16例,T3aN0M0 3例.平均随访39个月,改良组无瘤生存19例,传统纽无瘤生存23例,带瘤生存1例,死亡2例.改良组及传统组白天控尿率分别为100%和73%,夜间尿失禁10%和50%.改良组术后81%保留勃起功能,传统组仅14.3%.全部患者储尿囊容量350~480 ml,充盈压13~25 cmH2O,残余尿量10~60 ml.结论:对有选择的病例行保留部分前列腺包膜的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可以更好地保留勃起和控尿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