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1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功能性电刺激在四肢瘫和截瘫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功能性电刺激在四肢瘫和截瘫中的应用 ,手部的功能性电刺激系统在继发性脊髓损伤四肢瘫的患者的应用 ,用于站立和行走的表面刺激系统 ,用于站立和行走的混合刺激系统 ,带有植入电极的多通道刺激系统。同时也指出由于目前还没有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 ,距离临床上的真正应用尚有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32.
正脑卒中后由于大脑皮质、皮质脊髓束、脑干、延髓的损伤,可出现吞咽障碍,吞咽障碍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障碍、社会交往障碍,甚至威胁生命。脑卒中发病后3d,吞咽障碍会影响42%—67%的患者,而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发病率为51%,其中脑干损伤引起环咽肌失弛缓症发病率为80%~([1—2])。目前,国内外针对环咽肌失弛缓症的治疗方法[3]有:(1)物理因子疗法: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及肌电生物反馈技术;(2)  相似文献   
33.
背景:血管造影虽为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因其有创性不能广泛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和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均为无创检查,可用于颅内大动脉血管腔及血流动力学的评估。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时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可靠性及与磁共振血管成像的相关性。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病例分析。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对象:以2001—04/2002—02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5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CT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且对实验知情同意。方法:应用TC-2021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及VISART1.5T超导MR装置,对45例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两次检查相隔时间为1~15d。观察所检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及管腔形态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经颅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患者颅内血管腔和血流动力学结果的相关性。②以磁共振血管成像为标准,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特异性,敏感性,假阳性,假阴性及符合率。结果:45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经颅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测结果相关性:理论值:Tmin=9.91;X^2=107.92,P〈0.005,可认为两者检出率结果有关;经颅多普勒超声检出率为19.06%,磁共振血管成像检出率为15.25%,两者检出阳性率有差别(X^2=-3.93,P〈0.05)。②以磁共振血管成像为标准,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发现相应血管病变数,得出诊断异常血管的特异性为94.22%、敏感性为78.10%、假阳性为7.46%,假阴性为23.31%及符合率为89.36%。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异与磁共振血管成像相符性较高,它能准确判定所探及血管功能状态,能较早而敏感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而磁共振血管成像则可直接显示血管形态的改变,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34.
功能神经影像学技术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神经影像技术,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磁共振波谱(MSR)、经颅磁刺激(TMS)、定量脑电图(EEG)、经颅多普勒(TCD)、脑磁图(MEG)等,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神经康复的研究中,已经成为研究大脑可塑性的有效手段,本文将系统回顾这些技术在神经康复各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机器人辅助训练严重脑损伤患者.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与上肢运动功能状态评分(MSS)的响应性。方法:训练前4周,训练开始前1天和训练结束后l天分别进行评价。采用Bland—Alttman方法来计算量表的一致性限度。响应性由治疗后超过一致性限度上限的患者比例和响应率来说明。结果:经治疗后超过一致性限度上限的患者在FMA为17例(77.3%).MSS为18例(81.8%)。FMA的响应率为8.2,MSS的响应率为5.2。结论:FMA和MSS用于评价严重脑损伤患者上肢机器人辅助训练效果均有很高的响应性。  相似文献   
36.
云南省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3b型遗传进化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云南省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型分布,对3b型进行遗传进化树分析。方法应用丙型肝炎非编码区ABC程序酶切分型法对云南省46例HCVRNA阳性血清标本进行HCV基因分型研究。从根据5′端非编码区(5′NCR)ABC分型结果判断为3b基因型10例标本中随机选择2例(A18、A32)进行HCV5′NCRcDNA双向测序。结果通过46例HCV5′NCRRNA阳性标本分型研究,云南省HCV感染基因型依次为1b型、3b型、3a、1a和2b型、2a/2b等混合型,各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4.78%、21.74%、10.88%、6.52%、17.39%。2例(A18、A32)3b型进行HCV5′NCRcDNA双向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进行基因进化树分析,云南省HCV3b型与GenBank号中国HCV5′NCR3b株的同源性为99%~100%。结论云南省HCV主要流行基因型为1b型,其次为3b型;应用5′NCRABC分型法可得到准确分型结果。  相似文献   
37.
目的:比较结构性速度依赖性平板训练和常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ADL能力、步行能力和速度的影响。方法: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2002-09/2004-08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可独立或在监视下步行16m以上,且步行速度1min超过10m,排除存在限制活动的并发症者。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层随机为速度依赖性组(25例)和常规步行训练组(25例)。速度依赖性组进行结构速度依赖性平板步行训练治疗,常规步行训练治疗以神经易化技术为主。20min/次,1次/d,5次/周,连续4周治疗。两组患者仍进行除步行训练以外的其他训练内容。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Berg平衡量表、步行功能性分级、功能独立性测量和步行速度的评定。结果:45例患者完成研究,5例脱落。速度依赖性组(23例)和常规步行训练组(22例)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功能独立性和步行速度变化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lt;0.001),但在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功能独立性和步行速度方面的改善效果上结构性速度依赖性平板训练比常规步行训练更为有效(ES=0.69~0.89),但在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方面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ES=0.35)。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包括脱落的5例)在训练期间没有出现心脏症状和其他副反应。结论:结构性速度依赖性平板训练比常规步行训练更为有效。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障碍的训练策略上,结构速度依赖性平板步行训练是一新的,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8.
正患者女性,16岁,肥胖(BMI=28.35),主因"双眼视物不清20d"入院。自幼偏食(不食肉类及蔬菜);缺铁性贫血病史5年,未规律治疗。患者于入院前20d出现左眼视物不清,左眼视野前方三角形黑影,18d前出现右眼视力下降且逐渐加重,15d前右眼仅存光感,左眼为分散性黑影。病程过程中伴头痛,呈全头持续性胀痛,伴恶心,2d前出现呕吐,病程中无其他神经症状。查体:意识清楚、语利,双侧瞳孔左:右=3mm:3.5mm,  相似文献   
39.
40.
正足底压力测试是临床常用的步态评价指标。脑卒中偏瘫患者会出现步态异常,其中足底压力异常,是指导康复训练,评价患者步态及康复疗效,预测患者结局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本文就当前足底压力在卒中患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足底压力测试1.1足底压力测试的应用概况足底压力测试是临床常用的步态评价指标,属于步态分析中的动力学分析。广义的足底压力是指,足底与支撑面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