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探讨CEUS评估克罗恩病活动度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为克罗恩病的39例患者,其中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150分(缓解期)18例,150~450分(活动期)21例,分别测量肠壁厚度,对增厚肠壁根据能量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Limberg分型,并分别进行CEUS,对比分析上升时间、峰值强度、平均渡越时间、峰值降半时间、上升斜率及达峰时间的差异。结果 活动期患者的肠壁厚度、峰值强度及上升斜率明显高于缓解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活动期Limberg Ⅰ型1例,Limberg Ⅱ型4例,Limberg Ⅲ型10例,Limberg Ⅳ型6例;缓解期Limberg Ⅰ型10例,Limberg Ⅱ型7例,Limberg Ⅲ型1例。活动期肠壁血流以Limberg Ⅲ、Ⅳ型为主,缓解期以Ⅰ、Ⅱ型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EUS可为克罗恩病活动度的评估提供定量资料,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慢性肾脏病病程迁延,耗气伤本,病程中外感内伤皆至,重则伤及五脏六腑,致瘀血、寒湿、痰浊等病理因素杂至,病机多属本虚标实,肾虚为本,湿、浊、毒、瘀等各类实邪停留为标。识病治本,单一治肾,恐闭门留寇,故临证应基于“金水相生”以补肾,肺肾同治以调肾,为邪寻得出路,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着重分清证型,谨遵辨证论治、整体辨析,善虑发展预后,不可拘泥于单个脏腑。临证常用宣肺解表、逐邪护肾、理肺行气、化瘀保肾、通行肺络、通肾泻浊、补肺益气、滋阴养肾等法。  相似文献   
53.
高血压肾损害(HRD)是全球慢性肾脏疾病(CKD)的第二大死因,可增加终末期肾病、心血管不良事件和猝死的风险.HRD的病理改变以肾小球缺血硬化、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特征,血流动力学改变、缺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遗传因素等多因素共同参与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其中炎症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  相似文献   
54.
移植后慢性肾损害的病理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移植后慢性肾丰的病理类型及可能诱发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肾研究所1985年3月至1999年6月因移植后慢性肾脏损害行肾活检的97例肾移植患者。结果:移植后慢性肾脏损害的病理类型以慢性排扑(慢排)最多77例(79.4%),系膜病变11例(11.3%)新月体肾炎3例(3.1%),膜性肾病2例(2.1%),IgA痛病2例(2.1%),溶血性尿毒综合征2例(2.1%)。高血压的发生率为77  相似文献   
55.
急性肾损伤是临床常见危重病,表现为肾功能短时间内迅速下降,目前以血液净化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事实证明,中医药在危重病治疗中有一定作用。不少医者逐渐运用中医药辅助治疗急性肾损伤,以期阻抑进展加重,改善临床预后。王灿晖教授是中医温病及内科学专家,在治疗内科疑难杂病方面经验丰富,临床论治急性肾损伤时,往往基于温病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治病求本,贵先识病;崇尚温病,病证互参;汇通中西,除邪匡正。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比较丝裂霉素C(MMC)与羟基喜树碱(HCPT)膀胱灌注对膀胱癌复发的预防作用及治疗毒性.方法 筛选13个临床研究,包括416例进行MMC、595例进行HCPT膀胱灌注治疗的患者,进行系统分析.采用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作为评价疗效及毒性差异的指标.统计软件为RevMan5.结果 Meta分析显示,HCPT膀胱灌注治疗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显著优于MMC(P<0.01).MMC组膀胱刺激症状、外周血白细胞数下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HCPT组(分别为P<0.01).结论 HCPT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作用优于MMC,且治疗毒性低于MMC.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经阴道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所示的输卵管通畅性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不孕症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影像学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阴道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的不孕症患者资料,分析输卵管超声造影表现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结果:所选60例患者中,肾阳虚证18例(占30.0%),肾阴虚证12例(占20.0%),肝郁证17例(占28.3%),痰湿证8例(占13.3%),血瘀证5例(占8.3%)。输卵管通畅性比较,肾虚组患者输卵管通畅性为43.7%,明显低于肝郁组的73.5%。结论:经阴道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所示输卵管通畅性与中医证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肾虚证作为不孕症患者主要证型多伴有输卵管通畅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铁调素(Hepcidin)在大鼠慢性移植肾肾病(CAN)动物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F344近交系大鼠为供体、Lewis近交系大鼠为受体,原位肾移植,建立20只CAN大鼠模型;于模型建立术前、术后1、2及4个月分别收集大鼠的静脉血和尿样,检测肾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尿Hepcidin、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并于移植后2个月及4个月分别处死大鼠10只,观察各组大鼠移植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血清Hepcidin、IL-6表达随着移植术的时间逐渐增高,术前、术后1、2及4个月分别为(8.18±1.60)、(10.94±2.10)、(12.71 ±2.10)、(15.81±2.40) μg/L; (2.52±0.41)、(15.58 ±6.94)、(18.16±7.08)、(25.71 ±5.71) ng/L.尿Hepcidin排出逐渐减少,术前、术后l、2及4个月分别为(17.52±2.60)、(13.65 ±2.80)、(12.02±1.30)、(10.13 ±1.80) μg/L,EPO表达逐渐减少术前、术后1、2及4个月分别为(15.51 ±0.76)、(10.29 ±0.58)、(6.37 ±0.82)、(1.23±0.15) U/L,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大鼠血肌酐(Cr)、尿素氮(BUN)逐渐升高,并且Cr与血清Hepcidin呈正相关;移植术后血清Hepcidin的表达与IL-6呈正相关,与EPO呈负相关;肾脏病理形态、HE染色符合CAN的病理改变.结论 随着移植肾功能的减退,大鼠体内微炎性反应增加,Hepcidin在大鼠CAN模型表达变化与肾功能有关.Hepcidin随着时间和炎症状态表达的变化可反映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59.
目的讨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和磁共振表现,对比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劣性。方法 10例经手术证实的浆细胞乳腺炎病例,分析其超声和磁共振表现,并比较两种方法在病灶定位、大小测量,累及范围及定性诊断方面的差异,判断各自优劣性。结果不同发病阶段的浆细胞性乳腺炎超声和磁共振各具特征性,有着不同的分型方法;超声对于早期病变显示优于磁共振,磁共振对于病灶大小、范围的评估要优于超声;两种检查方法都有一定误诊率,需要和乳腺癌做鉴别诊断。结论超声易于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普查,磁共振对手术方案的制订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60.
移植肾后期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肾移植一年后急性排斥反应 (晚期急性排斥 )的临床、病理、抗排斥治疗效果及其预后。  方法 :将肾移植一年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AR)的 83例患者列入本研究对象 ,应用甲基强的松龙 (MP) 0 5g/d冲击治疗 ,连续 3天。然后以环孢素A(CsA)切换成普乐可复 (FK5 0 6 )或霉酚酸酯 (MMF)替代硫唑嘌呤 (Aza)。根据抗排斥治疗效果 ,判断疗效和预后。  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 4 3 6 (13~ 6 4 )个月 ,晚期AR发生率为 18 9%。移植后一年 1、2、3次发生AR者分别占 6 5 1%、2 5 3%和 9 6 %。其中有症状性排斥和无症状性排斥反应各占 5 6 6 %和4 3 4 %。有症状性AR患者中以高血压最为常见 (6 1 7% )。 7 6 %的患者于移植后一年擅自减用或停用免疫抑制药物 ,导致免疫抑制不足发生排斥反应。 83例晚期AR经抗排斥治疗 ,87 9%获得缓解 (2 7 7%完全缓解 ,6 0 2 %部分缓解 ,12 1%治疗无反应 )。首次发生AR者经冲击治疗 ,35 2 %完全缓解 ,6 4 8%部分缓解 ;2次排斥反应治疗缓解率为 81 0 % (完全缓解 19 1% ,部分缓解 6 1 9% ) ;3次AR抗排斥治疗效果极差 (无反应者高达 75 % )。晚期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 (ACR)组抗排斥治疗后 ,5 4 8%完全逆转 ,4 5 2 %部分缓解 ;ACR 慢性排斥反应 (CR)组 14 2 %抗排斥逆转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