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总结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破裂脑动脉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15例在起病后2 d内首次CT或MRI上表现为脑内出血(ICH),和(或)脑室内出血(IVH)、硬脑膜下血肿(SDH)和壁间出血(IMH)而无SAH的破裂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 、治疗方法 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首次CT或MRI检查表现为ICH者3例、IVH合并ICH者6例、SDH者1例、IVH者1例、IMH者3例和等高混合密度者1例.其中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6例、前交通动脉4例、后交通动脉3例、大脑前动脉1例和小脑后下动脉1例.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13例,血管内栓塞2例.出院时GOS评分:恢复良好8例、中残3例、重残3例和植物生存1例.本组15例占同期破裂脑动脉瘤的3.8%.结论 破裂脑动脉瘤首次CT扫描可表现为单纯ICH,和(或)IVH、SDH、IMH而无SAH,与CT扫描时间、动脉瘤的部位和指向以及出血量有关.早期控制颅内高压、及时诊断和有效处理破裂动脉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外伤性颈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同侧大脑中动脉梗塞引起脑疝十分罕见 ,我们报道 1例因刀刺伤引起颈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血栓引起同侧大脑中动脉栓塞的患者 ,采用双支架套叠的血管内治疗方法获得成功 ,并分析其治疗机制和适用性。方法  1例因刀伤导致左侧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入院时出现右侧肢体的偏瘫和失语 ,经CT证实左侧中动脉区域脑梗死 ,第 2天出现脑疝 ,行去骨板减压术后清醒 ,术后颈动脉CTA证实左颈总动脉两个假性动脉瘤 ,DSA检查发现左颈总动脉上两枚动脉瘤 ,1枚指向外侧 ,另 1枚指向后方。颈总动脉明显狭窄。采用在Angioguard的保护下 ,行左侧颈总动脉的血管内治疗 ,术中先将Precise支架 7mm× 2 0mm置入颈总动脉 ,发现动脉瘤仍显影 ,且流入动脉瘤内的血流速度快 ,造影剂无滞留 ,然后将Smart支架 8mm× 30mm以套叠的方式置入左侧颈总动脉内 ,DSA显示进入动脉瘤内的血流速度缓慢 ,并有造影剂滞留于动脉瘤内。结果 一月后颈动脉CTA检查假性动脉瘤 1个消失 ,另 1个缩小。术后2个月颈动脉复查 ,动脉瘤完全消失 ,颈动脉通畅。结论 采用双支架套叠的方式可减少血流的滤过孔径 ,使流入动脉瘤内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 ,使流入动脉瘤内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 ,使血流发生涡流与湍流 ,更易产生血栓。同  相似文献   
73.
患者,男,38岁,因锅炉爆炸烧伤后1h于2010年3月14日入院.入院时查体:T 36.8℃,P 132次/min,R31次/min,BP 90/65 mmHg(1 mmHg =0.133 kPa).患者神志清楚,表情痛苦,四肢冰冷,创面分布于头面颈、前躯、臀、会阴及四肢.入院诊断:(1)全身火焰烧伤体表总面积为64%,TBSA,其中深Ⅱ度26%,Ⅲ度38%;(2)低血容量性休克.入院后第一个24 h补充液体量9100 ml,平均每小时尿量85 ml.治疗第3天休克期平稳度过,入院第4天在手术室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双下肢切削痂自体微粒皮移植术,创面生物敷料覆盖.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术后一般情况较好.术后第6天,患者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状,随后意识模糊逐渐加重转为浅昏迷.呼吸浅快,氧分压PaO2(KPA) 7.5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78%.立即给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神志渐清醒,仍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8.3×109/L,中性粒细胞占86%,血小板62×109/L;血生化:Na+121.4 mol/L、K+4.57 mol/L.双下肢换药,见生物敷料已全部溶解、腥臭,立即进行彻底清创,按创面脓毒症处理,抗生素行"降阶梯"治疗.创面取分泌物培养,得出结果后选用敏感抗生素.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T3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加入不同浓度T3,作用5d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面TRAIL的阳性率及细胞凋亡。结果(1)随T3浓度增加,TRAIL表达量增加,在1.0×10-12mol/L与1.0×10-11mol/L浓度T3刺激下,TRAIL阳性率分别为(16.78±3.84)%、(18.11±3.0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在1.0×10-10、1.0×10-9、1.0×10-8mol/L时,TRAIL阳性率分别为(23.02±2.28)%、(28.01±1.37)%、(32.43±3.9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T3浓度从0mol/L增至1.0×10-12、1.0×10-11、1.0×10-10、1.0×10-9、1.0×10-8mol/L,淋巴细胞凋率分别为:(5.13±0.89)%、(12.53±2.00)%、(15.51±2.45)%、(18.66±1.02)%、(22.76±2.43)%、(28.76±3.32)%,不同浓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3促进淋巴细胞TRAIL的表达及凋亡,提示在Graves病中T3可能通过TRAIL途径诱导淋巴细胞凋亡,推测此机制可能参与了Graves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75.
目的总结外伤性双侧硬脑膜外血肿(TBEDH)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治办法。方法对30例TBEDH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和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30例中24例血肿位于中线旁,6例血肿位于中线两侧不同部位。14例伤后首次CT扫描明确诊断,16例表观为进展性,经手术或再次CT扫描确诊。30例均行手术清除血肿,27例为静脉性出血。出院时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25例,中残3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TBEDH多见于前后方向着力者,多为静脉性出血;早期诊断和处理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6.
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的显微手术切除(附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2例多节段(〉4个节段)椎管内肿瘤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病变位于颈段、颈胸段、胸段、腰骶段各3例;髓外硬脊膜下5例,软脊膜下2例,硬脊膜外2例,髓内3例。均行显微手术病灶切除。结果病灶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3个月,恢复良好5例,好转6例,无变化1例。结论椎管内多节段肿瘤起病时症状可较轻微,逐渐加重。早期显微手术尽可能切除肿瘤,有助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7.
颅脑外伤术后进展性硬脑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进展性硬脑膜外血肿(TPEDH)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34例颅脑外伤术后TPEDH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表现、CT检查结果、治疗结果进行总结。结果本组34例TPEDH中,邻近型8例,远隔型26例;单侧者30例,双侧4例;以颞顶部和枕顶部最多见。主要表现为术后意识障碍无明显好转或者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再手术33例,32例确认血肿处骨折存在。出院时GOS评分5分12例,4分8例,3分6例,1分8例。结论术后TPEDH多见于冲击部位,早期CT复查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利用微血管压迫左侧延髓腹外侧及第IX,X颅神经,建立高血压犬模型,测定微血管压迫组及对照组手术前后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微血管压迫组术后SBP、DBP、MAP和HR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采用微血管压迫左侧IX、X颅神经和延髓腹外侧建立原发性高血压犬模型,符合临床疾病状态,重复性好,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亚低温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钙离子结合相关蛋白1(CIB1)表达的影响.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亚低温组(n=24)、常温组(n=24)和假损伤组(n=6).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大鼠经液压侧方打击制作TBI模型,亚低温组大鼠建模后给予亚低温干预(32℃,4h).于TBI后4、6、12、24 h时(假损伤组为伤后24 h)分批(n=6)处死动物,取损伤侧海马CA1区组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I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大鼠TBI后各时点损伤侧海马CA1区组织中CI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损伤组(P<0.05),分别在伤后4h和6h上调达最高水平;亚低温组CIB1 mRNA和蛋白表达的上调程度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结论 亚低温干预对TBI大鼠海马组织CI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0.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6l岁,冈头痛头晕1年、加重伴左侧肢体无力1月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比反射灵敏,行侧眼球外展受限,左侧肢体肌力IV级,无其它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