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比较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显像(PET-CT)和CT显像在判定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原发灶和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上的临床价值。方法42例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于手术前常规进行PET-CT和CT胸部显像,判定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1个月以内行开胸手术纵隔淋巴结清扫以获取原发灶及纵隔淋巴结病理标本,对切除的纵隔淋巴结进行常规染色,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术前影像学检查比较。结果CT显像诊断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8%(23/32),60.0%(15/25),69.7%(23/33)和62.5%(15/24)。PET-CT显像诊断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39/42),87.5%(42/48),86.7%(39/45)和93.3%(42/45)。PET-CT诊断淋巴结的Kappa值为0.714,优于CT的0.396(P<0.05)。结论PET-CT能提高检查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的敏感性,明显优于CT,有利于术前分期。  相似文献   
22.
心脏外科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在过去四十多年中,有着飞速的发展;尤其是体外循环技术的建立,更是促进心脏直视手术发展的先决条件。 自从Gibbon在1937年应用人工心肺机动物实验成功,及在1953年利用垂屏式氧合器和滚压式泵成功进行第一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从此揭开了体外循环发展的序幕,在其后40多年发生了巨大的演变,亦基本反映出心血管外科的进展。 我国在50年代中期开始积极开展体外循环的研究。1957年制成了第一架国产人工心肺机,1958年苏鸿熙成功地施行了第一例体外手术。从此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23.
病人男,21岁.13 d前因交通事故而致全身多发伤.急诊行双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及伤口缝合包扎,术后外伤恢复良好,但出现呼吸困难及进食呛咳等.  相似文献   
24.
病人 男,49岁.咳嗽伴血丝痰2周.胸部CT示右肺中叶外侧段一类圆形结节,大小1.7 cm×1.3cm,边缘清晰,密度均匀,分叶、未见毛刺,CT值约50Hu.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经裁剪供体肺用于同种异体肺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采用经裁剪供体肺用于同种异体肺移植的临床资料.例1供体肺部分上叶切除后施行左单肺移植并同期行右肺减容术,例2供体肺部分上叶切除后施行右单肺移植,例3供体肺双上叶部分切除后施行序贯式双肺移植,例4切除供体肺右下叶后施行序贯式双肺移植.结果 经裁剪的供体肺均能够顺利工作并渡过围手术期.例1及例2术后移植肺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并生存;例3术后第5天再次出现短期漏气,经闭式引流而治愈,术后第32天死于曲霉感染导致的呼吸道大出血;例4术后恢复尚顺利,但术后2个月因重症病毒性肺炎死亡.结论 经裁剪供体肺可以用于临床肺移植.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术中放射性种子源胸内植入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适应证.方法对14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采用术中平面植入125I放射性种子源进行组织间近距放射治疗并总结.结果14例患者均采用125I放射性种子源术中平面植入.术后恢复良好,无术中死亡,随访13~25个月,13例未见局部复发,局部控制率93.0%.未见明显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放射性种子源胸内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有效地改善肿瘤局部控制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7.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方法,观察马斯平在普胸外科围术期防治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探讨其经济学效果.方法 221例普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围手术期分别给予马斯平和头孢他啶防治感染,观察各种感染情况,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并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分析其经济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其防治术后感染的效果差别无显著性,而马斯平组成本-效果比低于头孢他啶组.结论 普胸外科围术期应用马斯平防治细菌性感染是经济、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总结同种异体肺移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体会。方法 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例为双肺弥漫性肺气肿,另3例为双肺重度弥漫性肺气肿并部分相互融合成肺大疱,但肺大疱占据胸腔不足1/3。4例均接受尸体供肺移植,为双肺弥漫性肺气肿的1例接受右肺移植,弥漫性肺气肿并部分相互融合成肺大疱的3例接受左肺移植,此3例分别于术中(1例)和术后(2例)接受右肺减容术。术后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同时给予达利珠单抗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进行诱导治疗。结果4例手术经过顺利,1例术后第5d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逆转。2例受者顺利出院,并存活至今,最长1例存活已超过2年。2例分别于肺移植术后第74d、77d死亡。结论 终末期双肺弥漫性肺气肿可行单侧肺移植治疗,如果对侧肺有重度弥漫性肺气肿,特别是部分融合成大疱易破裂者,可同期期行对侧肺减容。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巨大食管气管膜瘘的有效治疗新方法。方法:1例男性患者因车祸导致气管中段延续至隆突部气管后壁巨大缺口,完善CT、纤维支气管、胃镜等检查,行“食管中下段切除,胃经胸骨后上颈部,胃与食管颈部高位吻合术”修复巨大瘘口,术后随访1月。结果:相关检查发现缺口巨大、水肿、感染,缺口上下径约6.3cm,横径约2.4cm,相对应的食道前壁被腐蚀。该段气管与食管共腔、膨大,大小约6.3cm×4.5cm×3.7cm。另左主支气管后壁亦有一小缺口与食道前壁相通,缺口约0.6cm×2cm。予“食管中下段切除,胃经胸骨后上颈部,胃与食管颈部高位吻合术”治疗,术程顺利。随访示食管支气管瘘口后壁被部分胸段食管完整代替,瘘口消失,呼吸饮食恢复正常。结论:食管代气管修复巨大食管气管瘘可以顺利施行并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0.
目的比较单侧/双侧肺减容手术围手术期死亡率与并发症。方法统计1996年6月-2006年3月胸腔镜辅助完成的42例双肺减容术与97例单肺减容术患者的死亡率、术出血血量并作对比。结果42侧双侧肺减容手术死亡5例,围手术期死亡率11.9%;97例单侧肺减容手术死亡1例,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氧依赖23例单侧/双侧肺减容手术患者全部脱氧。一般双肺切除120—170g之间;而单侧肺组织的切除量〉60g。术后住院时间10—40(20±4)d。失血量100—400(230±79)ml。双侧手术平均住院总费用(5.274±0.757)万,单侧手术平均住院总费用(3.397±0.533)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肺减容术围手术期死亡率与术中出血量比单侧肺减容术明显高,国人更易接受单侧肺减容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