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调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年龄>70岁)术后谵妄发病情况,并探讨患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谵妄、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20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356例年龄>70岁的CABG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n=89)和无谵妄组(n=267),统计各年龄段、不同性别谵妄的发病率,比较两组临床资料、术中情况、机械通气时间、术后疼痛、ICU住院时间、血红蛋白、APACHEⅡ评分、认知障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探究谵妄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APACHEⅡ评分、LVEF与POCD的关系及预测谵妄、POCD的效能。结果356例年龄>70岁的CABG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为25.00%;随着年龄、手术持续时间、ICU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增加和术前LVEF、MoCA评分降低,及存在脑梗死史,年龄>70岁的CABG患者术后谵妄发生风险随之增加(P<0.05);年龄>70岁的CABG患者术后MoCA评分与APACHEⅡ评分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与LVEF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APACHEⅡ评分联合LVEF预测谵妄、POC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2、0.875,最佳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9.78%和77.44%、81.82%和93.59%。结论年龄>70岁的CABG患者术后存在一定谵妄发生率,APACHEⅡ评分、术前LVEF均为谵妄发生的影响因素,且与谵妄患者POCD显著相关,在预测谵妄、POCD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目的系统性比较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根部瓣膜保留手术中使用重塑(remodeling)和再植(reimplantation)两种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ENTRAL)数据库, 查找有关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重塑和再植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相关结局指标通过Review Manager 5.3联合Stata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7项研究, 共计356例患者。重塑手术与再植手术相比, 术后Ⅱ或Ⅲ度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高(OR=5.56, 95%CI:1.89~16.41, P<0.05)、术后5年再手术率高(OR=7.50, 95%CI:2.11~26.65, P<0.05)、体外循环时间较短(MD=-20.81, 95%CI:-35.08~6.54, P<0.05)、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MD=35.23, 95%CI:21.21~49.26, P<0.05)。两组术后30天/住院病死率(OR=1.09,...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过程中,人心肌组织缺血再灌注后Notch信号分子表达的变化。方法 20例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于体外循环前和心脏复跳后15 min后获取心肌样品,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Notch信号途径相关受体Notch1胞内区(NICD)和下游分子Hes1表达变化,分析NICD和Hes1在心脏缺血再灌注前后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NICD和Hes1的表达明显减弱,缺血再灌注前后NICD的western blotting信号强度与β-actin信号强度比值分别为:(4.28±0.45)和(1.55±0.36),P0.01;Hes1信号强度与β-actin信号强度比值分别为:(4.61±0.52)和(1.31±0.32),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过程导致心肌组织Notch途径相关受体Notch1胞内区和下游分子Hes1表达下降,提示Notch信号途径可能在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回顾性分析对二尖瓣闭式扩张术、瓣膜成形术、瓣周漏、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生物瓣衰坏等原因引起的复发性瓣膜病变进行再次手术的效果和相关因素。方法: 复发性瓣膜病患者331(男143,女188)例,年龄12~73(46±12)岁,两次手术间隔时间2月~25(17±8)年。其中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再狭窄143例,二尖瓣或主动脉瓣成形术后瓣膜病变复发53例,生物瓣衰坏32例,瓣周漏26例,换瓣术后其它瓣膜病21例,人工瓣膜替换或瓣膜成形术后心内膜炎17例, Ebstein畸形矫治术后三尖瓣关闭不全15例,人工瓣膜机械功能故障9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并行瓣膜成形术后心内膜炎7例,完全或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和矫正性大动脉转位术后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6 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2例。再次手术方式为二尖瓣替换术,主动脉瓣替换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替换术,三尖瓣替换术,瓣周漏修补术及三尖瓣成形术等。结果: 全组共死亡27例,占8.2%,早期主要死亡原因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多脏器功能衰竭、左心室破裂、感染性心内膜炎、肾功能衰竭。随访259例,随访期6月~21(10±7)年,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189例。复发性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心功能差、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急诊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长等。结论: 针对再手术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防治,适时而妥善的外科手术和围手术期处理仍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6.
目的评价肝素结合改良聚氯乙烯材料的细胞毒性及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对肝素结合改良聚氯乙烯、改良聚氯乙烯等材料进行体外细胞培养,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实验观察细胞的活性和相对增殖率.结果改良聚氯乙烯及肝素结合的改良聚氯乙烯在吸光度及细胞的相对增殖率方面,结果优于传统聚氯乙烯材料;MTT实验表明肝素结合方法未改变材料的相对增殖率.结论改良聚氯乙烯及肝素结合的改良聚氯乙烯较传统材料相比,具有更优的细胞相容性,毒性轻微,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7.
1999年1月至2007年6月,我们为6例Ⅰ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病人进行了主动脉-颈总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8.
骨折修复中的血管新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骨折修复及其影响因素骨具有相互吻合 ,相互代偿的完善动静脉系统 ,共同滋养骨组织。通常情况下 ,其中某条血供通路发生阻断时才会引起骨组织的缺氧、坏死。当骨折发生时骨折部的血运几乎完全中断 ,导致邻近部骨组织的急性缺氧、坏死 ,进而产生一系列相应的病理生理改变。多数情况下 ,骨折部骨质、骨膜及骨髓对损伤的反应是生物力学性质完全恢复的骨有序再生的保证。众所周知 ,骨折愈合包括四期 :血肿机化期、纤维骨痂形成 ,骨性骨痂形成 ,重塑四期。骨折修复是包含一系列相关事件的骨再生过程 ,骨可完全地再生 ,而骨组织重建的细胞介导…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系统聚氯乙烯材料表面共价结合肝素的方法,并对肝素化后聚氯乙烯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及稳定性进行评估。方法通过材料表面活化,引入活性位点放大剂及扩链剂,通过酯键将肝素分子共价结合到聚氯乙烯材料表面,并对肝素化后的聚氯乙烯材料进行肝素含量、肝素释放速率、体外抗凝血性能等检测。结果肝素分子以酯键方式共价结合到聚氯乙烯材料表面,肝素结合量25μg/cm2,肝素释放速率测定显示该肝素化表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PT和APTT检测显示其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结论通过酯键肝素共价键结合能提高聚氯乙烯材料表面肝素结合量,其稳定性和抗凝血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