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细胞凋亡与病理性瘢痕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很多种疾病都可以导致骨骼肌萎缩,如脓毒症、癌症恶病质、严重创伤、烧伤、心肺功能小全等.骨骼肌萎缩不仅影响患者运动和康复,而上上易发生肺部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免疫功能低下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皮肤创伤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是整形外科面临的难题之一 ,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外观上都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它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 (hypertrophicscar)和瘢痕疙瘩(keloid)。组织学上 ,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相似 ,两者均以过剩的细胞外基质 (ECM ) ,尤其是胶原沉积为特征 ,细胞形态也相似 ,但临床上增生性瘢痕仅在原伤口界限内生长 ,向外压迫周围组织 ,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后自发退化 ,易发生挛缩 ,而瘢痕疙瘩可侵犯局部正常组织 ,超过原伤口界限 ,手术后易复发[1] 。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MEEK植皮技术在大面积烧伤外科临床应用结果 ,使用价值及前景.方法 大面积烧伤早期削痂后创面应用HEEK植皮技术加异体皮混合移植修复创面,在操作时间、所需人员、供皮区皮源用量等.结果 已用MEEK皮片移植技术皮片成活率高,在操作时间短、所需人员少、供皮区节省皮源.结论 对大面积深度烧伤采用MEEK皮片移植技术对传统小邮票皮片移植具有简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低手术风险,减少手术人员,节省皮源,值得我们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成批烧伤患者的救治经验体会。方法我院2003年至2008年收治11批共65例烧伤患者,治疗措施包括:(1)迅速成立救治组,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道;(2)尽快掌握病情,防治休克及呼吸道梗阻;(3)早期切(削)痂及防治感染;(4)早期胃肠道营养。结果65例患者均救治成功。结论成批烧伤患者的成功救治,周密的组织工作是根本,防治休克是基础,呼吸道通畅是保障,早期切(削)痂、防治感染、预防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的发生等综合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瘢痕疙瘩Fas基因"死亡域"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Fas抑癌基因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缺失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 -SSCP银染技术 ,检测 1 5例瘢痕疙瘩标本Fas基因“死亡域”外显子 7~ 9的基因结构。结果  1 5例瘢痕疙瘩 1 0 0 %有Fas基因外显子 8的杂合丢失。 2 0 %有外显子 9等位基因条带增多 ,提示存在基因突变。结论 瘢痕疙瘩Fas基因外显子 8、9区段的基因结构异常与其编码的蛋白无功能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早期切痂皮瓣移植修复关节部位Ⅲ度烧伤2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节部位Ⅲ度烧伤后易形成施肥痕孪缩畸形,影响功能与外观,1997-2002年,笔者对部分伤及深筋膜深层组织的关节部位Ⅲ度烧伤创面采用早期切痂及皮瓣移植修复,功能及外观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8.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P53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是否存在P53基因突变及形成发展机制。方法:对所取新鲜组织标本进行细胞培养,设计P53基因外显子4,5,6的引物序列,从所培养各组成纤维细胞中提取细胞总DNA,采用PCR技术对所需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并对目的的基因进行测序。结果:对PCR产物DNA序列分析后发现,所有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6/6)均存在P53外显子4的基因突变,有2例(2/6)P53外显子5存在基因突变,表现为点突变及移码突变,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则未发现有任何形式的基因突变。结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存在P53基因突变,这可引起其细胞增殖凋亡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是否存在P53基因突变及形成发展机制。方法对所取新鲜组织标本进行细胞培养,设计P53基因外显子4,5,6的引物序列,从所培养各组成纤维细胞中提取细胞总DNA,采用PCR技术对所需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并对目的基因进行测序。结果对PCR产物DNA序列分析后发现,所有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6/6)均存在P53外显子4的基因突变,有2例(2/6)P53外显子5存在基因突变,表现为点突变及移码突变,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则未发现有任何形式的基因突变。结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存在P53基因突变,这可引起其细胞增殖凋亡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周边部和中央部细胞生物学差异以解释瘢痕疙瘩呈浸润性生长的机理。方法 取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各6例为标本,通过细胞培养6~10代后,应用流式细胞仪、粘附式细胞仪检测瘢痕疙瘩不同部位成纤维细胞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