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踝部骨折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若治疗不当、不及时,日后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我科于2001年7月~2006年4月收治58例踝部骨折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活血接骨汤联合Judet骨皮质剥脱术治疗无菌性萎缩型骨折不愈合(bone nonunion,B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例患者均采用活血接骨汤联合Judet骨皮质剥脱术治疗。具体方法为:(1)术前准备:对患者行术前常规检查,明确有无手术禁忌证,常规行X线及三维CT,明确骨缺损范围。(2)手术方法:沿用前次医师的手术入路,避免造成更多软组织损伤,如术中未出现明显骨折端不稳定,不更换内固定。如果术中发现骨折端不稳定,采用钢板内固定者换用更长的钢板,髓内钉固定者更换直径更粗的髓内钉。首先对骨折断端的纤维肉芽和硬化骨进行清理,打通闭塞的髓腔,清除坏死骨折块,将清理下的软组织送病理,排除低毒性感染。从骨折端向两侧采用Judet骨皮质剥脱术,两端分别约5 cm,在剥脱时一定注意要从骨头上打下来鱼鳞状小骨片,1~2 mm厚,剥脱周径大约占骨周径的60%~80%,同骨膜一同剥开,避免造成骨膜与骨的分离。(3)术后处理:术后常规换药,予口服活血接骨汤,每日一剂,共服30剂。方药组成:骨碎补12 g,乳香9 g,没药9 g,当归15 g,生地黄15 g,川牛膝12 g,丹参9 g,醋延胡索12 g,自然铜9 g,石斛6 g,土鳖虫6 g。患者应改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体育锻炼、戒烟等。术后每个月拍摄X线复查至骨折愈合。结果:术后随访6~14个月,中位数为9个月。16例患者全部达到骨性愈合标准,骨折愈合时间为3~10个月,中位数为5个月。患者术后均恢复肢体功能,无临近关节功能障碍。结论:活血接骨汤联合Judet骨皮质剥脱术治疗骨折不愈合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避免植骨供区并发症。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股骨头坏死愈胶囊对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诱导成功的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通络生骨胶囊组,股骨头坏死愈胶囊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给予通络生骨胶囊、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混悬液灌胃,于治疗8周后处死取材,行常规HE染色及VEGF染色观察。结果正常组VEGF表达的阳性细胞数目比率最高,模型组最低,股骨头坏死愈胶囊高剂量组和通络生骨胶囊组相当,但较正常组均低,且高剂量组和通络生骨胶囊组均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愈胶囊抑制了激素促使VEGF表达持续减弱的趋势,有效改善股骨头内微循环,扭转股骨头缺血状态,促进骨小梁再生与修复,达到防治SANFH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4.
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骨折,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常出现行走疼痛、扁平足、跟骨横径变宽等多种后遗症,严重影响下肢功能活动。2004年2月-2006年5月,作者采用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58例跟骨关节内骨折,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5.
髋关节牵开成形器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髋关节牵开成形器在股骨头坏死早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2月,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口服药物加髋关节牵开成形器,对照组单纯行药物治疗,治疗后第1、3、5、7、12、18、24个月来院复查X线片和MRI片。结果①治疗12个月后,按照百分疗效评价标准,两组分值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除对照组在疼痛、功能改善上未见显著性差异外,治疗前后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单纯服药组优良率达到55.1%,服药+髋关节牵开成形器组/侧优良率达到63.8%。②采用内服药物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采用药物+髋关节牵开成形器治疗股骨头坏死以综合疗效标准评定均效果显著,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5.3%、74,5%。结论髋关节牵开成形器是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正中矢状面上S2、S1椎体前缘夹角对骨盆入口位的影响.方法:筛选出58例患者的骨盆轴向CT扫描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15例;年龄18~68岁,平均40.7岁.于每一例骨盆CT的正中矢状面上分别测量S2、S1椎体前缘与水平面间夹角来模拟由骨盆正位进行骨盆入口位投照时所需要的最佳X线调整角度.以S2与水平面间夹角为基数并减去S1与水平面间夹角来计算两者间的差值,进而评判S2、S1椎体前缘夹角对骨盆入口位的影响.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可信区间设为95%,差异的显著性设为P<0.05.结果:S2椎体前缘与水平面间夹角平均(30.5±6.5)°,S1椎体前缘与水平面间夹角平均(25.7±5.9)°,两组角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P=0.001).S2、S1椎体前缘夹角为零度者10例;负角14例,平均-(8.9±8.1)°;正角34例,平均(11.8±6.4)°.结论:正中矢状面上S2、S1椎体前缘夹角使得S1入口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同于S2入口位,且对S1、S2入口位的成像及应用的可靠性均有影响.根据术前骨盆CT正中矢状面的测量结果透视出患者个体化的S1、S2入口位可准确地指导相应S1、S2骶髂螺钉的置入操作.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骶神经根管于S1、S2骶段内的方位、走行,探讨标准骶骨侧位像上骶神经根管前缘线对置入骶髂螺钉的作用.方法:将全骨盆2.0 mm层厚轴向平扫数据导入到Mimics 10.0,并应用其分别将骶骨、双侧无名骨、骶管及骶神经根管制作成3D图像并旋转至标准骶骨侧位及骨盆出入口位后观察骶神经根管的方位、走行.辨识标准骶骨侧位及骨盆出入口位X线片上骶神经根管并观察其特点.结果:在S1、S2骶段内骶神经根管始于同节段椎管的头端前缘的两侧,止于同节段骶前孔,其走行由头端、后方、内侧至尾端、前方、外侧;在X线片上其密度低,尤其在标准骶骨侧位像上常仅其前缘线显像且多有中断现象而需要仔细辨识.结论:在标准骶骨侧位像上辨识骶神经根管前缘线并以之作为骶髂螺钉安全通道的尾后界,则可以避免内置物进入神经根管及骶管,从而提高置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纳米甲强龙脂质体对胶原诱导类风湿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关节炎指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血管生成素1(Ang-1)的影响。方法采用II型胶原蛋白制备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建模周期14 d,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强龙(MP)组和纳米甲强龙(NMP)组。自免疫第1天开始即给药,NMP组按照0.1 mg/kg甲强龙纳米脂质体尾静脉注射,MP组按1 mg/kg甲强龙注射液尾静脉注射,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注射2 mL生理盐水,均每天1次,连续21 d。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第7、14、21天测量大鼠体重、四肢关节肿胀度、关节炎指数。于造模前、造模成功后及用药治疗后,取大鼠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和Ang-1水平。结果相比正常组,其余各组大鼠胸腺指数、脾指数、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相比模型组,MP组和NMP组大鼠胸腺指数、脾指数、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但MP组和NMP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其余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和Ang-1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MP组和NMP组大鼠关节炎血清TNF-α、IL-1β和Ang-1含量明显降低(P<0.05);MP组和NMP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强龙和纳米甲强龙脂质体均可显著降低CIA大鼠足跖肿胀度和踝关节AI评分,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和Ang-1水平,该作用的发挥可能是通过阻断核因子κB(NF-κB)通路,减少促炎因子释放,抑制滑膜血管新生完成的,但纳米甲强龙用量更少,且靶向性、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