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内镜下热极治疗疣状胃炎11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疣状胃炎是上消化道常见病变,国内采用内镜下热极治疗报道较少。我院应用富士能EG-450电子胃镜和HP-A100型内镜热极治疗仪治疗疣状胃炎118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国产OMOM胶囊内镜进行消化道检查分析19例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患者。结果19例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小肠血管畸形5例、间质瘤3例、克罗恩病2例、憩室2例、息肉1例、淋巴瘤1例。总阳性检出率73.7%。且14例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余5例小肠黏膜未发现病变。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病因诊断有较高临床价值,且安全、无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转流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管理现状分析.方法 按体质指数(BMI)不同将行胃转流手术的5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4组,A组BMI< 20 kg/m2 8例、B组20kg/m2≤BMI< 24 kg/m2 21例、C组24 kg2≤BMI <27 kg/m2 17例、D组BMI ≥27 kg/m2 11例,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饮食、体重变化及糖尿病并发症、术后不良反应、术后管理等方面对患者进行随访或复查,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C组的治愈率[70.6%(12/17)]最高,A组的治愈率(0)最低,总治愈率43.9%(25/57),总好转率28.1%(16/57),总有效率71.9%(41/57),总无效率28.1%(16/57).除少数患者出院后有营养不良、闭经、肠胃功能不好、腹泻、饮食差等外,其余患者术后均未遗留手术并发症,无一例患者死亡.术后无医护人员定期跟踪、随访、宣教.结论 胃转流手术可安全有效治疗肥胖及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是当前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新方法,但一定要掌握好适应证,避免手术扩大化,术后要完善从内外科医师到营养师、护理团队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OMOM胶囊内镜126例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MOM胶囊内镜是由重庆金山科技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第一家胶囊内镜,2004年10月开始应用于临床,为推广使用并不断提高质量,2006年成立了"中华消化内镜学会OMOM内镜863攻关专家委员会".  相似文献   
15.
16.
高频超声内镜鉴别上消化道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内镜鉴别上消化道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的价值.方法 129例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术前行高频超声内镜检查,分析上皮内癌、黏膜肌层癌、黏膜下癌的超声影像学特征.34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5例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90例行外科手术.术后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确定其浸润深度.结果 高频超声内镜显示上皮内癌30例,黏膜上皮层增厚,黏膜肌层形态规则;黏膜肌层癌42例,36例黏膜层及黏膜肌层增厚,两层界限不清楚,黏膜下层形态规则,6例黏膜层及黏膜肌层增厚,黏膜下层部分稍增厚,形态规则;黏膜下癌57例,黏膜下层形态改变,变细8例,增粗6例,扭曲5例,不规则10例,部分中断12例,与黏膜肌层分界不清楚16例,固有肌层形态规则.术后病理:黏膜内癌78例,黏膜下癌51例.高频超声内镜判断黏膜内癌特异性为92.2%(47/51),敏感性为87.2%(68/78),黏膜下癌特异性为87.2%(68/78),敏感性为92.2%(47/51),其鉴别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准确性为89.1%(115/129).结论 高频超声内镜能较准确鉴别上消化道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  相似文献   
17.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肿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食管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染色内镜及超声内镜探测病变范围及侵犯深度,对位于黏膜层及黏膜肌层的早期癌、癌前病变、黏膜下肿瘤等病变行ESD治疗.于病灶边缘2 mm处用氩气刀标记切除范围,于病灶及周围黏膜下注射甘油果糖使病变与固有肌层相分离;沿标记线外侧切开病变周围黏膜;剥离病变下方黏膜下层组织,完整切除病变.结果 21例病灶,最大直径均大于2 cm,病灶最大者直径5 cm.8例早期食管黏膜内癌,5例食管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及8例食管平滑肌瘤经ESD-次性完全切除.ESD手术时间30~18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少量出血均经电凝止血;术后无迟发性出血发生;1例早期食管癌术中发生穿孔(4.76%),经内镜金属夹封闭、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1~12个月无复发.结论 在超声内镜及色素内镜的指导下,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黏膜内癌、癌前病变及黏膜肌层的肿瘤,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内镜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食管黏膜白斑131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管黏膜白斑是食管黏膜发生角化过程中出现的白色斑块状变化,多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病人。我们对1999年3月~2003年12月的食管黏膜白斑131例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内镜下微波治疗胃黄色瘤19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9—08~2003—12共在内镜下诊断192例胃黄色瘤,并给予微波灼除术。现搬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早期食管癌内镜治疗与外科手术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早期食管癌内镜治疗与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101例早期食管癌患者分为内镜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30例共32个病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4例,外科手术67例共68个病灶。比较内镜治疗与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内镜EMR术后病理:31个病灶完全切除,切除成功率为96.9%(31/32);内镜ESD术后病理:4个病灶均完全剥离,剥离成功率为100.0%。在随访期间内,内镜治疗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8.8%(3/34),死亡2例,死亡率为5.9%(2/34),总生存率为94.1%(32/34),术后3、4、5年生存率分别是93.8%(15/16)、84.6%(11/13)和75.0%(6/8)。外科手术组死亡2例,死亡率为3.0%(2/67),总生存率为97.0%(65/67),术后3、4、5年生存率分别是96.8%(30/31)、90.0%(18/20)和81.8%(9/11)。两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及3、4、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食管癌内镜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相似。对无淋巴结转移的黏膜内癌,内镜EMR、ESD治疗有效,可代替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