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2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1病例简介患者,女,42岁,主诉右手肿胀、疼痛2个月。2个月前右手用力后逐渐出现肿胀且不能松拳,数日后出现右手疼痛,为持续性闷胀性疼痛,指压性水肿(++++),中度感觉过敏,患侧手指不能撇开,右腕关节僵直。就诊前数日出现精神紧张和抑郁,不讲卫生,不敢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发病以来,服用非甾体镇痛药物效果不佳,疼痛范围不断扩大,由右手扩大到右上肢,疼痛性质转为撕裂样疼痛。X线检查正常,无创伤史。在我科经右侧颈交感神经节诊断性阻滞后病情好转,因而诊断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RSD),收入院治疗,在CT引导下向右侧颈交感神经节置入微导管,经微导管用微量泵连续输注利多卡因,实施颈交感神经连续阻滞,疼痛逐渐减轻,右手肿胀也减轻。连续治疗20 d后,疼痛和肿胀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2讨论2·1病例特点患者为中年女性,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右手感神经连续阻滞后治愈。2·2 RSD的临床表现根据严重程度将RSD分为3个阶段:(1)早期症状,为发病前3~6个月出现,包括持续、严重的灼痛或撕裂样疼痛、异常疼痛和感觉过敏。疼痛多局限于受累肢体远端,皮肤有红斑、干燥、发热。在此阶段治疗,愈后最好。(2)营养不良阶段,典型症状为持续灼痛、酸...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触觉反馈对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患者多裂肌活动的影响。方法纳入20名健康成人(对照组)和20名慢性LBP患者(LBP组),在L5节段将两个肌电图(EMG)电极放置于两侧多裂肌位置。施术者将手与参与者的多裂肌部位进行直接、连续的接触,以施加触觉反馈,分别在有、无触觉反馈的情况下,记录以下体位时的EMG信号:①参与者静息状态时,记录EMG活动信号3次;②参与者对侧臂抬起期间,记录EMG信号5次。将对照组右侧和LBP组患侧的相对EMG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在静息状态期间,两组有、无触觉反馈时的相对EMG值均无显著组间差异(P=0.829),但总体而言,触觉反馈条件下EMG值显著降低(P=0.013)。②在对侧臂抬高期间,两组间有、无触觉反馈时的相对EMG值均无显著组间差异(P=0.878),但总体而言,触觉反馈条件下EMG值显著降低(P=0.010)。结论无论是常人抑或LBP患者,触觉反馈对其腰椎多裂肌活动均具有抑制作用,甚至可能降低预期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与脉冲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收集2018年8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或脉冲射频治疗的CEH患者118例。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 分为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组(n=64)和脉冲射频组(n=54)。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组中, 男14例, 女50例, 年龄29~65(49.8±10.2)岁;脉冲射频组中, 男24例, 女30例, 年龄18~65(41.7±14.8)岁。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以及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估量表(VAS)评分、术后病变区域麻木的发生情况, 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组术前以及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16±0.91)、(3.67±1.13)、(1.59±0.91)、(1.66±0.84)、(1.56±0.90)分, 脉冲射频组分别为(7.01±0.78)、(1.58±0.88)、(1.57±0.94)、(3.71±1.08)、(6.92±0.83)分。组间比较:低温等离子消融...  相似文献   
34.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RFT) of the gasserian ganglion is a routine and effective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classical trigeminal neuralgia(CTN).In this study we compared its 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CTN and atypically symptomatic or mixed trigeminal neuralgia(MTN).Fifty-seven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FT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from June 2006 to February 2009.Thirty patients had CTN,and 27 had MTN.Outcomes were measured by using the visual analog pain scale(VAS) and patients' reports of qu...  相似文献   
35.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原发性三又神经痛患者的睡眠质量,并探讨睡眠质量与年龄、性别、职业、抑郁焦虑、疼痛评分、受累部位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于2006年7月—2008年1月在宣武医院疼痛科病房入院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共170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抑郁焦虑情况及睡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睡眠质量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主要应用的量表包括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贝克抑郁量表(BDI)及贝克焦虑量表(BAI)等。结果约一半的患者存在睡眠障碍(47.1%,PSQI〉5分)。睡眠问题的出现与疼痛程度、抑郁焦虑严重度有关,并与受累部位的多少有关;回归分析发现,疼痛部位的多少和是否存在抑郁状态可以预测睡眠问题的发生。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睡眠问题较严重,并与疼痛评分、抑郁焦虑及受累分支范围有关,提示对这类问题的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抑郁焦虑的评分,减少传统药物的服用剂量,降低药物并发症,实现多方面多角度治疗慢性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连续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RF组,单纯采用75℃连续射频进行治疗,N=45)和联合射频组(采用42℃脉冲射频和75℃连续射频进行治疗,CRF+PRF组,N=45),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d、3d、7d、3个月、6个月、1年、2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缓解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的生存质量评分(QOL)、麻木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随访2年两种方法治疗的有效率均达100%(P>0.05);治疗后7d联合射频组的VAS显著低于CRF组(P<0.05),但治疗后2年联合射频组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2年联合射频组的麻木发生率和麻木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连续射频可有效缓解三叉神经痛,尽管短期疗效超过了连续射频,但长期疗效低于连续射频,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连续射频。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CT引导下颈外侧入路射频热凝毁损对于顽固性舌咽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方法:32例顽固性舌咽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行颈外侧入路经皮穿刺,行射频热凝舌咽神经毁损治疗。观察术前、术后1周及出院后随访时的疼痛情况、情绪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6例患者术后疼痛消失,4例患者术后疼痛减轻。其余2例合并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行半月神经节射频毁损术,术后疼痛消失。随访期间28例疼痛消失无复发,2例在出院1个月内疼痛消失,1例仍部分缓解,1例喉癌继发性舌咽神经痛在术后2个月复发。所有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与情绪评分明显降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下颈外侧入路舌咽神经射频热凝毁损术具有安全疗效可靠和定位准确的特点,可有效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痛风患者臭氧自体血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探讨其可能的细胞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10例男性痛风患者,均采用臭氧自体血治疗,20 mg/L,3次/周,共10次。采集治疗前、第5次治疗后和第10次治疗后的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IgA、IgM、IgG和补体C3、C4水平。采用流式细胞微球阵列分析方法(CB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8、IL-1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IgA、IgM、IgG、补体C3、补体C4、IL-12、MC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IL-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患者第5次治疗后和第10次治疗后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IL-8可能是诊断和治疗痛风的新标志物和未来治疗痛风的研究对象,但臭氧自体血治疗痛风缓解疼痛的确切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C型臂X光机引导穿刺联合神经电生理指导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C型臂X光机引导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的TN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C型臂X光机扫描下确定卵圆孔,根据患者疼痛反应以及X线影像,调整射频针方向与深度,直至达卵圆孔内约3 mm。对照组根据给予电刺激时患者出现病变部位强烈的疼痛或感觉异常、肌肉抽动,确定针尖部位位于病变支。试验组分别于眶上孔、眶下孔、颏孔连接经皮记录电极,分别给予高、低频电刺激,多功能电流记录仪记录各支电位。以波幅较其他支波幅显著增高,确定针尖位置位于病变支。记录术后即刻、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麻木VAS及范围、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后第1周及第1、3、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记录疼痛VAS评分、麻木范围及复发情况。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完整随访53、47例。结果 试验组术后即刻疼痛消失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 h、1周及1、3、6个月疼痛消失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即刻麻木VAS分别为(7.3±1.4)、(8.5±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0,P<0.001)。对照组术后即刻、48 h、1周及1、3个月麻木超出预期范围患者比例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术后48 h呕吐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眩晕、恶心、复视、皮肤麻木及咀嚼肌无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例患者于术后2周复发,试验组随访期间无复发患者。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电刺激患者反应引导穿刺技术比较,C型臂X光机引导联合神经电生理指导射频卵圆孔穿刺,病变支定位准确性较好,术后麻木超出预期范围的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评估利多卡因浸润鼻腔黏膜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性鼻内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10月-2015年12月,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性鼻内神经痛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利多卡因组(A组)和0.9%氯化钠溶液组(B组),各20例。分别用蘸有1%利多卡因药液和0.9%氯化钠溶液的棉签浸润A组和B组患者鼻腔黏膜,3~5 min/次,时间间隔1~3 min,共浸润5~10次。记录患者治疗前和首次治疗后即刻、1、4、7 d总体疼痛、鼻部疼痛、眼部疼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首次治疗后即刻、治疗后7 d主诉总体疼痛、鼻部疼痛、眼部疼痛明显缓解(疼痛缓解程度≥50%)、鼻涕明显减少(鼻涕减少≥50%)的例数,接受治疗次数,满意度VAS评分,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方法与治疗时间在总体疼痛、鼻部疼痛、眼部疼痛的VA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和治疗时间在总体疼痛、鼻部疼痛、眼部疼痛的VA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A组患者治疗后4 d总体疼痛、眼部疼痛的VAS评分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治疗后即刻、1、4、7 d总体疼痛、鼻部疼痛、眼部疼痛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B组患者治疗后4、7 d总体疼痛、鼻部疼痛、眼部疼痛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P<0.05)。A组患者治疗后即刻主诉总体疼痛、鼻部疼痛、眼部疼痛明显缓解例数多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即刻主诉鼻涕明显减少,治疗后7 d主诉总体疼痛、鼻部疼痛、眼部疼痛明显缓解、鼻涕明显减少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7 d主诉鼻涕明显减少例数多于治疗后即刻(P<0.05);B组患者治疗后7 d主诉总体疼痛、鼻部疼痛、眼部疼痛明显缓解、鼻涕明显减少的例数多于治疗后即刻(P<0.05)。A组患者接受治疗次数≥2次的患者多于B组(P<0.05)。A组患者满意度VAS评分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无一例出现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结论 1%利多卡因浸润鼻腔黏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缓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性鼻内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