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702篇 |
免费 | 620篇 |
国内免费 | 36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4篇 |
儿科学 | 93篇 |
妇产科学 | 50篇 |
基础医学 | 421篇 |
口腔科学 | 116篇 |
临床医学 | 1477篇 |
内科学 | 823篇 |
皮肤病学 | 91篇 |
神经病学 | 154篇 |
特种医学 | 50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5篇 |
外科学 | 1346篇 |
综合类 | 3390篇 |
预防医学 | 1067篇 |
眼科学 | 119篇 |
药学 | 1194篇 |
39篇 | |
中国医学 | 1380篇 |
肿瘤学 | 3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1篇 |
2023年 | 197篇 |
2022年 | 245篇 |
2021年 | 313篇 |
2020年 | 302篇 |
2019年 | 197篇 |
2018年 | 195篇 |
2017年 | 150篇 |
2016年 | 190篇 |
2015年 | 279篇 |
2014年 | 522篇 |
2013年 | 427篇 |
2012年 | 446篇 |
2011年 | 528篇 |
2010年 | 530篇 |
2009年 | 499篇 |
2008年 | 475篇 |
2007年 | 560篇 |
2006年 | 651篇 |
2005年 | 711篇 |
2004年 | 577篇 |
2003年 | 495篇 |
2002年 | 367篇 |
2001年 | 435篇 |
2000年 | 414篇 |
1999年 | 373篇 |
1998年 | 325篇 |
1997年 | 300篇 |
1996年 | 267篇 |
1995年 | 251篇 |
1994年 | 225篇 |
1993年 | 187篇 |
1992年 | 136篇 |
1991年 | 136篇 |
1990年 | 147篇 |
1989年 | 110篇 |
1988年 | 75篇 |
1987年 | 68篇 |
1986年 | 54篇 |
1985年 | 37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11篇 |
1978年 | 6篇 |
1975年 | 6篇 |
1958年 | 10篇 |
1957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分析影响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6例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并进行随访研究。选择6个可能对预后有影响的因素,通过计算机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从中选择对预后有影响的因素。结果从COX模型分析中可见,与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主要为骨折移位程度和年龄,而骨折块大小、骨折块是否粉碎对预后影响不明显,性别和有无合并损伤对预后并无影响。结论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治疗,不仅要求关节脱位复位良好,同时应尽可能将肱骨大结节骨折解剖复位。必要时应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72.
73.
筛窦海绵状血管瘤2例报告曹莫,张培俭,郑淑珍,魏梅新附属三院耳鼻咽喉科(050051)附属三院病理科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副鼻窦;息肉海绵状血管瘤原发于筛窦者较少见。国内文献自1976年以来未见有类似报道.本院于1989年连续见到2例,均为病理证实。现...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研究分析,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的发病因素及预防治疗方法,为髋关节术后脱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0月~2011年10月,我组所进行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95例患者,所有患者由同一术者完成,均采用后外侧手术入路.患者平均年龄57.2岁,其中男187髋女108髋.因股骨头坏死手术179髋,股骨颈骨折91髋,翻修术15髋,骨性关节炎7髋,病理骨折2髋.术后有13例发生关节脱位,并给予复位治疗.本文对脱位病例进行了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切口、安装角度、术后不良活动等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平均住院20.5天,术后随访1-3年.有13例发生脱位,所有脱位患者均为术后不良活动导致,都属于后上方脱位,在患侧臀部可触到脱位的股骨粗隆部.脱位后分别采用床头手法复位﹑麻醉下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床头手法复位13例,成功8例,失败5例.2例麻醉下复位成功,3例切开复位成功.所有复位患者无2次脱位发生.结论:随着人工髋关节技术的发展,术后不良活动逐渐成为目前脱位的重要原因.正确的康复锻炼方式,能有效地防止早期脱位的发生.不良活动的脱位复位后,不用限制肢体的正常活动锻炼.脱位患者无2次脱位发生. 相似文献
76.
77.
妊娠期阑尾炎是妊娠期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发生率约为1/1500[1]。由于妊娠的特殊生理和解剖改变,在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上均有其一定的特点,如处理不当,对胎儿及母体威胁较大。我院自1980~2007年共收治妊娠期阑尾炎36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年龄20~33岁,平均24岁。妊娠早期(3个月内)9例,妊娠中期(3~7个月)15例,妊娠晚期(7~10个月)12例。病程:24小时以内者8例,1~3天19例,3~6天6例,6天以上3例。1.2临床表现有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者21例,右侧后腰部疼痛者7例,胃区疼痛者4例,右侧腹部疼痛者3例,右侧肋缘下疼痛者1例。阵发性腹痛者11…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配合使用抗骨质疏松治疗对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医院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和抗骨质疏松治疗,对照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各项指标情况、骨密度、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肿胀消失时间、骨痂出现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肩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观察组患者骨折部位再次移位、骨折部位不连、钢板活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2.50%;上述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和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效果理想,患者恢复健康时间缩短,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 了解武汉市2007-2017年新报告职业性尘肺病发病特征,为制定尘肺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武汉市2007-2017年新发尘肺病个案报告卡的基本信息、工种、尘肺种类、接尘工龄、发病年龄、期别等内容由职业病网上直报系统导入Excel 2007,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7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