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临床遗传学(clinical genetics)是现代临床医学中一门相对新兴的分支学科,其既不同于人类遗传学(human genetics),也不同于医学遗传学(medicalgenetics)。人类遗传学是从人种和人类发展历史角度研究人类的遗传性状、人种特征及相关变异(这些遗传性状和变异并不改变人体的正常生理活 相似文献
92.
25例自发流产与不良生育史夫妇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良孕产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经G带处理,必要时辅以C带和R带,按ISCN标准,用染色体图像分析仪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35对夫妇中有25例示核型异常,男性17例,女性8例,总异常率为18.52%.其中常染色体结构异常19例,性染色体异常6例.染色体异常主要包括平衡易位、臂间倒位、缺失、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多态性等.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良生育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有不良孕产史的夫妇进行染色体检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3.
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胃癌和肠癌病人CEA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和肠癌病人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的CEAmRNA拷贝数,以实现对其肿瘤血运转移的定量监测。方法: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65例正常人外周血和48例胃癌和肠癌病人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CEAmRNA的拷贝数。结果:65例正常人外周血中无一检测到CEA基因转录本。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恶性肿瘤的组织中CEA表达率为100%,CEAmRNA拷贝数在10^5~10^7/mg。48例肿瘤病人外周血CEA表达率为33.3%,CEAmRNA拷贝数范围在(10^1~10^3.2)/ml。结论: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技术能特异、灵敏地检测胃癌和肠癌病人外周血中CEAmRNA,能早期客观地反映病人体内微转移的状况。 相似文献
94.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L GMD1)是一组遗传模式和临床症状高度不均一的肌病 ,人们用分子遗传学手段对其进行分型 ,目前至少已发现 5个相关的基因位点 ,其中一个基因已被克隆 ,对这些基因的表达产物的研究也在进行之中 ,这些研究将揭示 L GMD1的分子遗传机制和致病机理 ,也将对这些疾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5.
患者女,15岁半,因原发闭经和身材矮小就诊。系第4胎第2产(第2、第3胎自然流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1kg,Apgar评分10分。其母孕本胎时年龄为31岁,父为37岁。母孕期无明显不适,父母体健,父身高167cm,母160cm,体貌无特殊,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特殊遗传疾病史。患者有一兄22岁,智力、发育、体貌均良好。患者查体:身高135cm,体重31k,学习困难。面色较苍黄,后发际低,面部及躯干痣多,未见明显蹼颈,有肘外翻。乳房未发育(B1期),双乳头在锁骨中线外,无腋毛。外阴呈幼女型,无阴毛;有阴道,呈盲端,长为6cm。右手小指远节呈内弯曲,且不能伸直;脚趾第四、五趾短。 相似文献
96.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在发病过程中的变化,为临床判断和了解COPD的炎症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参照BALF的细胞百分计数分类、临床资料及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实验对COPD急性期组、COPD缓解期组及非COPD对照组分别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BALF中IL-17、IL-23的浓度进行测定。结果COPD急性期组BALF中IL-17、IL-23的浓度较COPD缓解期组、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COPD急性期组FEV1%较COPD缓解期组和对照组亦明显增加(P〈0.01);COPD患者BALF中IL-23与IL-17浓度呈直线正相关(r2=0.6985,P〈0.001),COPD患者BALF中IL-17、IL-23浓度与FEV1%均呈直线负相关(r2=-0.5279、-0.5410,尸均〈0.001)。结论肺局部炎症时IL-17、IL-23的浓度与COPD的变化和临床症状呈一定的相关性,其中IL-17的浓度与局部炎症情况相关性较IL-23强,其浓度的维持可能与炎症的持续存在有一定关系。检测COPD患者BALF中IL-17、IL-23水平对病情判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基因组转染的肝癌细胞中精氨酸酶Ⅰ的表达及其意义,探究其在HCV-肝细胞肝癌(HC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转染HCV基因组的人肝癌细胞系(Huh7)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印迹技术研究HCV基因组转染对细胞内精氨酸酶Ⅰ表达的影响;运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抑制细胞精氨酸酶Ⅰ表达,并探讨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精氨酸酶Ⅰ在HCV阳性肝癌细胞系(Huh7-HCV)中的表达上调,且与对照细胞相比,Huh7-HCV细胞的精氨酸酶Ⅰ含量升高4.3倍.运用siRNA抑制细胞精氨酸酶Ⅰ表达,可明显抑制细胞生长并导致其死亡,且可使细胞周期发生明显改变.结论:精氨酸酶Ⅰ在HCV阳性肝细胞Huh7中表达上调,可能对促进Huh7-HCV细胞生长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
目的 选择合理的标本处理方法 ,提高外周血基因转录本检测的灵敏度。方法 5 3例胃癌患者外周血标本分别以淋巴细胞分离液 (FICOLL)和红细胞裂解液 (RLS)处理后提取RNA ,以荧光定量RT PCR技术检测 β actin基因和CEA基因转录本。 结果 RLS法和FICOLL法定量检测 5 3例外周血标本的 β actin基因转录本的平均浓度分别为 1.19× 10 6和 2 .4 0× 10 5拷贝 /ml,2组测定值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RLS法检测 5 3例中 13例为CEAmRNA阳性 ,阳性率为 2 4 .5 % ;FICOLL法检测到 5例阳性 ,阳性率 9.4 % ,RLS法的阳性检出率高于FICOLL法 (P <0 .0 5 )。结论 RLS法分离外周血有核细胞的效果优于FICOLL法 ,有利于提高基因表达检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00.
DMD基因及其产物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DMD基因的突变特点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编码产物的异常,探讨DMD基因及其编码产物──抗肌营养个良蛋白的检测对于诊断疾病的意义。方法用多重PCR技术和免疫印迹技术对DMD或BMD患者的DMD基因和抗肌营养不良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33.3%的DMD患者虽然未被检测出基因的片段性缺失,但他们的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却完全丧失。结论多重PCR技术是检测DMD基因片段性缺失的有效方法,但却无法检测出点突变等微小突变。兔疫印迹技术能反映由于各种类型的基因突变所造成的编码产物的缺陷,更有利于DMD和BMD的确实诊断,应将其作为主要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