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42篇 |
免费 | 444篇 |
国内免费 | 18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6篇 |
儿科学 | 264篇 |
妇产科学 | 21篇 |
基础医学 | 214篇 |
口腔科学 | 620篇 |
临床医学 | 981篇 |
内科学 | 492篇 |
皮肤病学 | 20篇 |
神经病学 | 107篇 |
特种医学 | 220篇 |
外科学 | 367篇 |
综合类 | 1768篇 |
预防医学 | 684篇 |
眼科学 | 35篇 |
药学 | 628篇 |
13篇 | |
中国医学 | 923篇 |
肿瘤学 | 1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9篇 |
2023年 | 178篇 |
2022年 | 202篇 |
2021年 | 257篇 |
2020年 | 210篇 |
2019年 | 209篇 |
2018年 | 205篇 |
2017年 | 103篇 |
2016年 | 157篇 |
2015年 | 159篇 |
2014年 | 393篇 |
2013年 | 351篇 |
2012年 | 422篇 |
2011年 | 462篇 |
2010年 | 451篇 |
2009年 | 397篇 |
2008年 | 386篇 |
2007年 | 345篇 |
2006年 | 292篇 |
2005年 | 254篇 |
2004年 | 272篇 |
2003年 | 267篇 |
2002年 | 241篇 |
2001年 | 178篇 |
2000年 | 160篇 |
1999年 | 116篇 |
1998年 | 91篇 |
1997年 | 84篇 |
1996年 | 79篇 |
1995年 | 88篇 |
1994年 | 97篇 |
1993年 | 64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60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36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8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6篇 |
1975年 | 6篇 |
1974年 | 4篇 |
1959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途径对HaCaT细胞迁移能力及小鼠全层皮肤缺损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下同)将HaCaT细胞分为常氧组和低氧(氧气体积分数为1%, 下同)条件下培养的低氧组。培养24 h后, 采用微阵列置信度分析软件SAM 4.01筛选出2组细胞的显著差异表达基因, 通过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对信号通路中每条基因数目的显著性进行分析以筛选差异显著的信号通路, 样本数为3。另取HaCaT细胞, 在低氧条件下培养0(即刻)、3、6、12、24 h,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分泌TNF-α的水平, 样本数为5。另取HaCaT细胞, 分为常氧组、单纯低氧组和加入FR180204(一种ERK抑制剂)并置于低氧条件下培养的低氧+抑制剂组, 培养3、6、12、24 h, 采用划痕试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 样本数为12。另取HaCaT细胞, 在低氧条件下培养0、3、6、12、24 h, 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磷酸化p38(p-p38)、磷酸化ERK1/2(p-ERK1/...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神经Ⅱ阻滞(PECS-Ⅱ)联合前锯肌阻滞(SPB)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镇痛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64)与对照组(n=64)。对照组实施全麻,观察组在全麻后实施超声引导下PECS-Ⅱ联合SPB,对两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在术后苏醒方面,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在术后疼痛方面,观察组术后2h、6h、12h、24h NR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在镇痛药物使用量方面,观察组术后24h、48h舒芬太尼使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术后总发生率7.8%显著低于对照组20.3%(P<0.05)。结论 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PECS-Ⅱ联合SPB阻滞能够使术后麻醉苏醒时间缩短,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镇痛药物使用量,且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3.
探讨AccentPro聚焦射频治疗仪单次提升下面部的效果。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 深圳市人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就诊的轻度和中度下面部松弛患者36例, 男3例、女33例, 年龄28~50(37.86±5.44)岁, 用AccentPro聚焦射频治疗仪进行单次高能量参数(每侧下面部累积能量57~70 kJ)治疗, 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对皮肤松弛程度进行评估, 患者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单次治疗后3个月, 33例患者下面部面部松弛评估量表(facial laxity rating scale, FL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FLRS评分中位数为3.00分, 治疗后3个月中位数为2.00分(Z=-5.25, P<0.001)。33例(91.67%)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聚焦射频单次高能量参数治疗轻中度下面部松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4.
<正>Alport综合征(Alport syndrome,AS)又称遗传性肾炎(hereditary nephritis,HN),是常见的遗传性肾小球疾病之一,由编码Ⅳ型胶原α3~5链的基因变异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和进行性肾功能减退,可伴随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明显的眼部异常等[1]。AS是一种遗传异质性的疾病,现已证实存在3种遗传方式,即X连锁显性遗传(X-linked dominant, XLAS)、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utosomalrecessive,ARAS)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 dominant,ADAS), 相似文献
85.
尾部悬吊对大鼠比目鱼肌梭内外肌纤维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尾部悬吊对大鼠比目鱼肌肌型和梭内外肌纤维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失重或模拟失重状态下肌肉萎缩和肌型转换的机制。方法:选用雌性大鼠,以尾部悬吊法模拟失重。实验分为尾部悬吊7d、14d、21d组及相应的同步饲养对照组。以琥珀酸脱氢酶(SDH)确定肌型,检测不同类型梭内外肌纤维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结果:悬吊使肌肉萎缩、梭外肌纤维构成比发生改变,Ⅰ型纤维减少而Ⅱ型纤维增多。Ⅰ、Ⅱ型梭外肌纤维和梭内肌纤维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减弱。结论:模拟失重可导致神经-肌接头胆碱酯酶活性减弱。这种变化可能与运动神经元活动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的睾酮水平与循环内皮祖细胞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36例非嵌合体核型47,XXY的患者,且患者均伴有一个或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放免法检测相关激素水平,并测定循环内皮祖细胞含量;予以睾酮替代疗法6个月后,复查激素水平及循环内皮祖细胞含量。结果:予以睾酮替代治疗后,患者睾酮水平由(8±3)nmol/L升高至(24±10)nmol/L,循环内皮祖细胞含量为(41±48)cells/ml,未见明显升高。结论: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睾酮水平与循环内皮祖细胞含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使用Endurant支架的经验及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9例肾下腹主动脉瘤使用Endurant支架行腔内修复术的病例特点、术后并发症和近期随访结果.结果 19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其中9例为复杂解剖形态的病例.术中同时进行的肾动脉支架、髂内动脉栓塞和髂动脉扩张也均获得成功.术后无Ⅰ、Ⅲ和Ⅳ型内漏发生,4例残余Ⅱ型内漏留待观察.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30 d并发症主要包括血栓消耗性凝血功能障碍,心肌梗死合并心衰,伤口感染和血肿.全组随访1~12个月,无死亡病例.8例患者完成至少1次CT动脉重建(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5例动脉瘤体直径缩小,3例无改变.1例患者出现单侧髂腿延长支闭塞,行股股动脉转流.1例患者出现继发性ⅠB型内漏,继续观察.结论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使用Endurant支架安全,有效.Endurant支架增加了对于复杂解剖形态的病例的手术成功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8.
目的:提高对前列腺副神经节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报告确诊前列腺副神经节瘤1例,肿瘤组织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A、突触素(Syn)、S-100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免疫组化染色。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病理和治疗情况。结果:这1例前列腺副神经节瘤以血精就诊。行前列腺根治切除术,病理检查符合副神经节瘤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染色:NSE、嗜铬A、Syn、S-100阳性,PSA阴性。随访42个月,排尿和排便通畅,疗效满意,无转移和复发。结论:前列腺是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极少见的位置,临床非常罕见。前列腺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具有特殊性,需病理确诊,治疗宜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89.
90.
治疗孕妇牙周病对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孕妇牙周病治疗组与非治疗组对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妇幼保健科建卡孕妇(妊娠4~5个月)816例,患牙周病者有489例,312名同意治疗为观察组,177名拒绝治疗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孕妇妊娠30周后的牙周状况及分娩后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出血指数和临床附着丧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出生体重儿及早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牙周病的治疗可降低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是优生优育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