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主办的《第三届甲状腺疾病(上海)国际论坛》暨《甲状(旁)腺的内镜手术及多科综合诊治》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于2012年11月2—4日在上海举行。会议由郑起教授、吴毅教授、樊友本教授共同担任主席,上海六院党委副书记艾开兴教授致开幕词。武正炎、李宏为、秦新裕、蔡端、郑民华、殷善开、嵇庆海、李端树、黄韬、朱精强、吴浩荣、高力、王平、郑宏良等教授应邀主持会议或作精彩演讲。  相似文献   
72.
复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再次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再次手术的方式及效果。方法对10例出现淋巴结转移的乳头状甲状腺癌再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次手术除1例因癌肿侵犯包绕颈总动脉和臂丛导致无法完全切除外,其余均获成功。其中淋巴结肿块单纯切除术3例;甲状腺一侧全切,对侧残留腺体切除2例;患侧残留腺体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2例;一侧肿块切除,对侧全切加颈淋巴结清扫2例。术后均未发生新的并发症。结论乳头状甲状腺癌由于易经淋巴道转移的特点,可导致甲状腺癌的复发,应积极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行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73.
患者女性,63岁,因“发现下腹壁可复性肿块10年”入院。患者24年前因患低位直肠腺癌,为保肛行耻骨联合切除术和结肠直肠低位吻合术,术后恢复好;10年前腹壁切口下端出现逐渐增大的可复性肿块,无腹痛、腹胀和乏力消瘦。入院体检:生命体征平稳,腹平软,中下腹切口瘢痕下端于站立时可见一肿块突出,鸡蛋大小,平卧时可回纳,触及缺损大小约2cm×3cm。常规化验和CEA等肿瘤指标均正常。骨盆平片显示耻骨联合缺如。超声和CT检查诊断医源性继发膀胱疝:耻骨联合缺如处疝缺损部位大小36mm×36mm,未见明显腹腔转移。  相似文献   
74.
1临床资料患者51岁,因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疼痛20年入院。有痛经史,但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无明显相关。5年前发现子宫增大如孕2个月大小,未予治疗。查体:左侧腹股沟内环投影处内侧直立位可扪及1.5cm×1.5cm的肿块,质硬、压痛、表面光滑,平卧后不能扪及,外环口有咳嗽冲击感。B  相似文献   
75.
患者男,49岁.因体检发现左侧甲状腺肿块2月入院.既往因体检发现CEA增高,行4次肠镜4次胃镜检查均未见异常.查体:颈软,气管居中,右颈部可触及一 10 mm×12mm肿块,边界欠清晰,无压痛.  相似文献   
76.
BRAF V600E基因突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许多研究显示,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联合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可以增加甲状腺癌良、恶性诊断的精确性和PTC的诊断特异性。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PTC的侵袭性及不良预后也密切相关,是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术前检测BRAF V600E基因突变能有效指导PTC治疗方案的选择。BRAF V600E突变在PTC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方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7.
甲状腺疾病以青年女性多见,传统的手术瘢痕可能影响患者美观,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美容需求。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腔镜甲状腺手术迅猛发展。经口腔前庭入路实现体表无瘢痕,是安全、可行的,但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如术后下巴水肿、麻木不适等。经颏下前庭腔镜甲状腺手术作为一种全新入路的甲状腺手术,它具备与经口腔前庭入路一样的由上而下的视角优势,能够可靠彻底清扫中央区(特别是Ⅶ区)淋巴结,允许较大的标本取出,扩大了手术的适应证,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皮瓣剥离,避免了下巴疼痛和麻木不适。经颏下前庭腔镜甲状腺手术是甲状腺外科治疗理念的创新,在保证手术质量、治愈疾病的前提下,实现微创和美观的效果。笔者通过回顾经颏下前庭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历史和自身经验,总结了该入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78.
一位40岁妇女主诉肛门出血,检查有小痔核和肛缘皮垂,作痔切除术,术中见皮垂有些异样,送病理检查,切片示鳞状上皮过度角化,并有严重发育不良(dysplasia),该如何处理?英国诺丁汉皇后医疗中心外科Scholefield作了如下答复。虽然“发育不良”和“上皮内肿瘤(intraepithelialneoplasia,AIN)”是两个不完全相等的名词,但文献上两者长期通用。所谓高度发育不良就相等于AIN级,至于低度发育不良即AIN或级。有些作者采用肛周AIN(PAIN)名词,但肛周和肛管皮肤的解剖学区别很不清楚,还是以AIN为好。AIN常在痔切除标本中意外发现,Fenger统计的发…  相似文献   
79.
患者男,46岁。因发热1个月,发现腹部肿块10 d入院。体检:腹部膨隆,右侧中上腹部可及巨大包块,约25 cm×15 cm×5 cm大小,下界达盆腔,质软,可推动。CEA、CA19-9、CA125、CA153、AFP检查阴性。CT检查提示右侧腹腔不规则巨大肿块,边界清晰,密度不均匀,大部分为  相似文献   
80.
腹腔镜术术后戳孔疝一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例:男,76岁,发现左腹部戳孔处可复性肿块1年余.3年前在外院行腹腔镜右斜疝修补术,术后1年余左腹壁脐周戳孔处,有一半球形包块突出,大小7.0 cm×8.0 cm,无红肿及压痛,触之柔软,可回纳入腹腔,拟诊为戳孔疝(trocar site hernia).入院行疝无张力修补术.手术探查证实为腹壁戳孔疝,疝环口直径约3 cm,疝囊大小7.0 cm×8.0 cm,疝内容物为大网膜,回纳后置入补片,皮下放置负吸球.术后5 d痊愈出院,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恢复好,无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