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经皮前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皮前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05-2013-02采用经皮前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15例,根据Anderson-D'Alonzo分型方法,均为Ⅱ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术后摄X线片观察寰枢椎稳定和内固定物位置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84-125 min,平均98.7 min;术中出血量8-30 ml,平均11.2 ml。15例均获得良好复位,切口均一期愈合。本组获得随访10-21个月,平均13.8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螺钉位置良好,寰枢椎稳定。骨折愈合时间4-9个月,平均6.8个月;无血管、神经、气管及内固定物失效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经皮前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新鲜Ⅱ型齿状突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骨折足够稳定性等特点,是治疗Ⅱ型齿状突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52.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空心钉和解剖型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0-01—2012-10诊治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60例(64足),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A组)和解剖型跟骨钛板内固定(B组)治疗各30例(32足)。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Kofoed评分、Maryland评分。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12~16个月,平均13.2个月。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明显优于B组;2组Maryland评分、Kofoed评分、Bohler角、Gissane角、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治疗,闭合复位空心钉和解剖型钛板内固定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前者相较后者更有优势,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观察封闭负压引流(VSD)联合持续灌洗治疗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01—2016-12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96例髌骨骨折,术后14例出现感染,采用VSD联合持续灌洗治疗后获得满意的效果,并分析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4例治疗17~27 d后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未复发,细菌培养阴性,切口愈合。1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4个月。末次随访时骨折均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合并基础疾病、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有张力性水泡、未使用层流手术室、纵形切口、术中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90 min、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均是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较大、合并基础疾病、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未使用层流手术室、切口选择不当、术中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过长、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4.
近几年来 ,我们用髂腹股沟入路选择性替代骨盆外入路手术治疗双柱、前柱合并后半横行、T形、前方移位的横行以及前柱骨折 1 5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5例 ,男 1 1例 ,女 4例 ,年龄2 0~ 6 2岁。创伤原因 :车祸 1 0例 ,煤矿埋压伤 3例 ,坠落伤 2例。骨折类型 :髋臼前壁骨折 3例 ,前柱骨折4例 ,双柱骨折 4例 ,横形骨折 2例 ,T形骨折 2例。本组病例中合并脊柱四肢骨折 1 0例 ,脑外伤 5例 ,创伤失血性休克 4例 ,坐骨神经不完全损伤 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 2~ 46天 ,平均 1 4天 ;其中伤后 2 1天内手术 1 2…  相似文献   
55.
56.
股骨干骨折合并股动静脉损伤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干骨折合并股动静脉损伤较少见。1989年8月~1999年7月,我院收治1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宫入菌培菲康干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后对胰腺(AEP)及其远距离器官肺、小肠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方法SD幼龄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模型组、生长抑素干预组、培菲康干预组及联合生长抑素、培菲康干预组,AEP幼龄大鼠模型制备采用皮下注射蛙皮素溶液的方法,分别予生长抑素和/或宫入菌干预8h后。观察不同组胰腺、肺及小肠的病理评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及模型组胰腺、肺及小肠病理评分职显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各干预组各组织病理评分明显下降(P均〈0.05),生长抑索与宫入菌具交互作用,但联合使用生长抑索和培菲康干预组与单用生长抑索或宫入菌干预组病理评分差异无显著统计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和/或培菲康干预急性胰腺炎具减轻胰腺及其远距离脏器如肺或小肠组织的炎症反应的作用,其疗效无显著差异;生长抑素与宫入菌具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采用VSD技术结合二期创面修复治疗的21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VSD组,同期21例采用传统换药结合二期修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缩小程度、等待二期手术时间、二期手术前换药次数、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治疗费用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创面或无效腔均愈合,无感染。VSD组创面缩小程度、等待二期手术时间、二期手术前换药次数、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治疗费用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SD用于足踝部软组织大面积缺损,可明显刺激肉芽组织生长,缩短治愈时间,是一种较理想、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枕颈融合术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疗效。方法对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2例严重寰椎骨折行枕颈融合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采用颈2椎弓根螺钉行枕颈融合、自体髂骨移植进行手术治疗。12例均在术后3~6个月取得骨性融合。合并脊髓损伤症状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未出现椎动脉损伤及脑脊液漏。结论颈2椎弓根钉和枕部螺钉固定的枕颈融合术治疗寰椎骨折合并寰枕不稳,固定稳定,在稳定创伤部位的同时减少了固定节段;通过自体髂骨移植,融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60.
目的总结创伤后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6例经两次以上创伤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病例资料,了解采用修复方法及手术情况。结果26例患者的创面修复方法:局部皮瓣修复7例(26.9%),岛状筋膜皮瓣修复14例(53.8%),游离皮瓣移植2例(7.7%),小腿内侧交腿皮瓣修复3例(11.5%)。所有皮瓣均成活。1例逆行腓肠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扩创植皮修复创面后愈合,3例合并不同程度感染者术后残留窦道,经换药3~4周后痊愈。其余病例均一期愈合。结论多次创伤后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应综合考虑皮肤软组织损伤特点及患肢血运状况合理选择皮瓣种类,其中胫后动脉后踝上皮支皮瓣及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是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