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背景:人工关节假体重建不依赖于骨的愈合而达到恢复关节功能、减轻疼痛、以及尽早地重塑关节稳定的作用.对于股骨近端的转移性肿瘤而言,人工关节假体重建可能是最好的外科治疗方式.目的:分析肿瘤型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对37例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患者采取瘤段广泛切除+肿瘤型髋关节假体置换.其中20例患者因病理性骨折而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其余患者因髋部疼痛和行走困难,通过关节置换来切除转移性病灶.结果与结论:术后存活时间2周~9年,平均11个月.术后2个月存活32例,术后1年存活14例,MSTS评分平均为21.68分,术后2年存活8例.37例患者中,出现1例深部感染,2例股骨假体松动,1例术后早期假体脱位,2例由于外展肌力不全出现行走步态异常,2例远期出现患肢短缩畸形,1例出现明显的异位骨化.结果表明对于股骨近端转移性肿瘤的患者,采用肿瘤性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可以尽快获得牢靠地固定,恢复患者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42.
目的通过核心肌群表面肌电时频参数的变化分析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30例在常规物理治疗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比较2组治疗4周、8周后的疼痛NR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表面肌电图测试结果。采集腹直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多裂肌及臀中肌的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MS)和中位频率值(MF)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疼痛NR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腹直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多裂肌及臀中肌的IEMG、RMG、M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各部位肌肉IEMG、RMG、M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持续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核心肌群的募集能力和耐疲劳性能,并同时改善其腰痛症状及功能障碍,效果优于常规物理治疗。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采用精确定位法透视在胸腰段脊柱骨折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中减少辐射暴露的效果。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9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接受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手术,采用精确定位法透视44例,传统定位法透视48例。精确定位法透视系在麻醉后透视,取得理想的透视视野后在地面标记“C”型臂X线机的位置,并记录X线机机臂的各姿态参数。术中再次透视时即根据记录确定X线机位置和姿态。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前、术中X线曝光次数、曝光时间、透视时间和总手术时间。结果精确定位组术前的曝光次数、曝光时间和透视时间分别为(5.50±2.47)次、(2.26±1.05)s和(9.83±3.67)min,均高于传统组的(4.02±2.42)次、(1.78±0.98)s和(8.29±3.52)min;精确定位组在术中的曝光次数、曝光时间和透视时间分别为(5.25±3.64)次、(2.24±1.24)s和(10.39±4.82)min,均低于传统组的(9.73±4.38)次、(4.21±2.38)s和(24.69±6.35)min;精确定位组总曝光次数、总曝光时间、总透视时间和总手术时间上分别为(10.75±4.16)次、(4.50±1.83)s、(20.22±5.03)min和(70.52±18.33)min,也均低于传统组的(13.75±5.31)次、(5.99±3.27) s、(32.98±7.83)min和(81.86±21.5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精确定位组在术中和总定位准确率均高于传统组。结论采用精确定位法透视能有效地减少胸腰段脊柱骨折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中的透视次数和辐射剂量,缩短透视时间和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儿童十二指肠降段黏膜乳糖酶、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与降段黏膜绒毛形态的关系,初步探讨广州地区儿童十二指肠黏膜双糖酶活性水平.方法 收集140名儿童的十二指肠降段黏膜,采用改良的Dahlqvist法检测乳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并行十二指肠黏膜绒毛组织学检查.结果 ①140例中110例绒毛形态正常,30例绒毛形态呈部分萎缩,无绒毛完全萎缩病例.②绒毛部分萎缩组乳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活性低于绒毛正常组(P<0.001).③110例绒毛形态正常儿童十二指肠黏膜的双糖酶活性水平为乳糖酶几何均数、95%可信区间、最小值分别为19.91、16.76~23.56、3.22(U/g),蔗糖酶为72.96、62.99-91.70、15.48(U/g);麦芽糖酶为331.13、282.49~388.15、61.62(U/g).结论 十二指肠降段黏膜的双糖酶活性与黏膜绒毛的组织学形态有关,绒毛萎缩可引起双糖酶活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45.
动力跨关节型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或辅以有限内固定结合动力跨关节型外固定架跨腕关节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应用手法复位或辅以内固定结合动力跨关节型外固定架跨腕关节固定治疗65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架.[结果]随访6~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7~9周.最后一次随访时,按Cooney腕关节评分系统(包括疼痛、功能状况、腕关节活动度、握力):优40例,良21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93.8%.[结论]手法复位或辅以有限内固定结合动力跨关节型外固定架跨腕关节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既能使骨折复位、固定满意,又有利于术后早期手和腕部的功能康复锻炼,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6.
1997年 5月~ 1999年 10月 ,我们应用动力髋螺钉 (Dy-namic Hip Screw 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13例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4例 ;年龄 30~ 81岁 ,平均5 6 .8岁。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及坠落伤 7例 ,生活跌倒 6例。骨折按 Boyd和 Griffin分类法 : 型 2例 , 型 8例 , 型 3例。 13例患者伴高血压 3例 ,糖尿病 1例 ,多发骨折 2例。治疗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 ,患者臀部垫高 5 cm ,在 X线透视下牵引复位 ,消毒铺巾 ,切口取股骨上段外侧纵行切口 ,显露股骨上段和大转子。借助导向器导针…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究不同壮数温针灸联合痹痛汤方加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KOA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各50例,均在常规西医及康复基础上予以温针灸联合痹痛汤方加减治疗,1壮组给予1壮温针灸、2壮组给予2壮温针灸、3壮组给予3壮温针灸。3组均治疗1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分析对比治疗前后3组患者关节功能[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WOMAC)]、软骨修复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血清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2,COX-2)]、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  相似文献   
48.
踝关节骨折在临床比较常见,约占全身骨折3.92%,其中约7%~44%伴有后踝骨折(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PMF)[1]。文献报道踝关节骨折中,如有后踝骨折存在,可明显增加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从而把后踝骨折的治疗放在首要地位,但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选择仍未达成一致[2]。我们自  相似文献   
49.
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13例单纯的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男8例,女5例;年龄28~59岁,平均49.2岁。随访时检查膝关节功能,摄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记录随访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末次随诊结果采用Rasmussen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1~17周,平均15.1周。随访期间未见复位丢失,1例出现足背麻木,足背伸力及伸趾力减弱;1例出现切口红肿,少量淡黄色渗液,经扩大创口,引流换药后治愈。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3~18分,平均(16.50±0.67)分;Rasmussen功能评分13~30分,平均(25.20±2.21)分;膝关节活动度0°~135°,平均运动范围(125.3±9.3)°。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暴露充分,复位及固定满意,不会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价缝合锚钉内固定治疗急性髌骨脱位后髌骨内缘撕脱骨折伴内侧髌股韧带(MPFL)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07—2012-01采用缝合锚钉内固定治疗急性髌骨脱位后髌骨内缘撕脱骨折伴MPFL断裂21例,术后12个月采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本组均获得随访13~24个月,平均14.6个月。末次随访时髌股关节对合良好,解剖关系正常。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78~100分,平均93.7分;疗效等级评价:优13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5.2%。结论缝合锚钉内固定治疗急性髌骨脱位后髌骨内缘撕脱骨折伴MPFL断裂临床疗效满意,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