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3篇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研究3种海绵 Igernella mirabilis, Agelas sp., Polycarpa aurata的抗菌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活性跟踪的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高分辨质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3种海绵Igernella mirabilis, Agelas sp., Polycarpa aurata各自的CHCl3-MeOH (1∶1)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3个抗菌的活性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为:halisulfate 7 (1), agelasine-D (2)和polycarpine(3)。结论 化合物1从海绵Igernella mirabilis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3是各自海绵中主要的抗菌化合物, 其中化合物2对新生隐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良好的抗菌活性,其IC50 / MIC分别为0.76/1.25 mg·L-1, 0.78/1.25 mg·L-1,是很有潜力的抗菌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炎性因子分泌及自身凋亡状态,以及雷公藤甲素(TP) 对其调节的相关机制。 方法 取IgAN患者(n=29)及健康人(n=16)外周血,分别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硝酸还原酶法(Griess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一氧化氮(NO)表达情况。体外培养IgAN患者PBMC,以不同浓度TP刺激PMBC,四唑盐比色间接法(MTT)检测TP对细胞生长的抑制效应。根据MTT结果,分别分为IgAN患者PBMC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10 mg/L,促细胞分裂原)模型组和PHA(10 mg/L)+TP(12.5 μg/L、25 μg/L)处理组。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TNF-α、IL-6的分泌情况;Griess法检测上清液中NO含量;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RT-PCR法、Western印迹法检测PBMC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天冬蛋白酶(caspase)-9、caspase-3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 IgAN患者血浆TNF-α[(131.57±50.61) ng/L比(30.24±18.93) ng/L,P < 0.01],IL-6[(76.36±25.21) ng/L比(35.08±16.59) ng/L,P < 0.01]和NO[(46.36±12.93) μmol/L比(26.61±10.87) μmol/L,P < 0.01]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BMC凋亡率亦显著高于健康人[(16.88±5.66)%比(8.67±3.87)%,P < 0.01]。TP可抑制IgAN患者PBMC分泌 TNF-α、IL-6 和NO,诱导其凋亡;也可抑制Bcl-2表达,增加Bax、caspase-9、caspase-3表达。 结论 IgAN患者体内PBMC处于高度活化状态,并且凋亡率增高。TP能有效抑制IgAN患者PBMC的炎性活化状态,并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改变Bcl-2蛋白家族抗凋亡因子和促凋亡因子平衡而诱导IgAN患者PBMC凋亡。  相似文献   
64.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心电门控技术克服心脏搏动对肝脏DWI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志愿者41例,均行无门控和心电门控肝脏DWI检查,心电门控组为实验组,无门控组为对照组,b值选取0和500s/mm2,分别采用不同的延迟触发时间触发扫描。第一次肝脏DWI扫描为10点和19点,采集2次的ADC值,由2名测量者分别测量,测完第一次数据后,间隔15天再进行第二次测量,总结分析ADC值,得出结论。结果对照组肝左叶ADC值明显高于肝右叶;实验组肝左叶ADC值明显低于肝右叶;Bland-Altman分析显示,该方法可重复率高;延迟触发时间为500ms时,可重复率高。结论心电门控技术能有效降低ADC值,提高肝脏DWI扫描图像质量,可重复性高,最佳触发时间为500ms。采用心电门控技术克服心脏搏动效果比较理想,适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5.
刘瑞华  梁倩  梁喜芳 《家庭护士》2009,7(5):393-394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后的血糖水平与病情、预后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及护理.[方法]将82例颅脑外伤病人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重型组(3分~8分)37例,中型组(9分~13分)20例及轻型组(13分~15分)25例,测定入院时及伤后第3天、伤后1周的空腹血糖值,记录各组死亡情况.[结果]重型组、中型组血糖水平与病死率呈正相关. [结论] 颅脑损伤后血糖值可作为判断脑外伤严重程度的指标,应重视颅脑损伤病人血糖监测,努力控制高血糖症,以提高颅脑损伤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建立并评估快速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BC)与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多重PCR方法。 方法 应用分别针对MTBC的oxyR-ahpC基因间隔区、MTBC和NTM的rpoB基因可变区的3对分枝杆菌特异性引物进行多重PCR扩增,扩增产物分别为473 bp、235 bp和136 bp。应用该多重PCR方法对6株MTBC标准株、50株NTM标准株、312株MTBC临床分离株和300株NTM临床分离株进行了初步菌种鉴定。 结果 经多重PCR 扩增后进行凝胶电泳,MTBC标准株473 bp和235 bp片段均可见,NTM标准株仅见136 bp片段。312株MTBC临床分离株中,310株扩增出473 bp和235 bp片段,敏感度为99.36%(310/312),特异度为99.32%(294/296);300株NTM临床分离株中,294株扩增出136 bp片段,敏感度为98.00%(294/300),特异度为100.00%(310/310)。 结论 该多重PCR方法可检测并鉴别MTBC及NTM,具有高度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有可能作为鉴别MTBC与NTM的有价值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67.
<正>诺卡菌(Nocardia)在自然界土壤中广泛存在,可通过皮肤和呼吸道等侵入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或肉芽肿性疾病,是一种严重的机会性病原菌。诺卡菌引发脑脓肿较为罕见,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极易误诊、漏诊。近年来,随着实验室技术不断提高,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诺卡菌分型株被临床检出,主要包括星形诺卡菌(N. asteroides)、鼻疽诺卡菌(N. farcinica)、巴西诺卡菌(N. brasilien)、豚鼠诺卡菌(N.otitidiscaviarum)等。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分析研究银杏叶片治疗燃煤型慢性砷中毒肝损害及其对患者PAF、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探讨临床意义。方法 32例燃煤型慢性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银杏叶片组与安慰片组,各16例。安慰片组患者服用安慰片,银杏叶片组患者服用银杏叶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ALT、ALB、TNF-α、PAF、PCⅢ、LN、C-IV、HA及血清抗氧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银杏叶片组总有效率为87.5%,安慰片组为6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银杏叶片组与安慰片组ALT、ALB、TNF-α、PAF、PCⅢ、LN、C-IV、HA及血清抗氧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银杏叶片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安慰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银杏叶片治疗燃煤型砷中毒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及慢性肝损伤程度,该药物具有强力的PAF拮抗作用,不仅能阻断细胞因子间连锁反应,还可发挥抗脂质过氧化的功效,从而降低氧自由基对肝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69.
梁倩  张月蒲  陈玮婷 《吉林医学》2012,33(28):6178-6179
目的:探讨全院护理组长在综合ICU培训的作用。方法:参照广东省卫生厅《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中的ICU训练模块,通过专科小讲课、护理查房、自学的形式对护理组长行核心能力培训。结果:培训后全院护理组长对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患者/家属满意度、理论考核与临床技能考核均提高。结论:全院护理组长在综合ICU培训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全院护理组长对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能力及管理能力,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茶梅Camellia sasanqua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茶梅花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9个峰,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质量分数,并鉴定出全部茶梅花挥发油中19种化学成分.结论:茶梅花挥发油化学成分包含有机酸、烷烃、萜类及其衍生物,萜类主要为倍半萜,其衍生物则主要为酮类,含量最高的是十六烷酸(25.154%),其次是正二十七烷(22.310%),正二十五烷(19.612%),正二十九烷(9.673%)和丁香酚(4.0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