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柴守栋  徐平 《山东医药》2010,50(2):66-66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H)临床常见,PH对患者的预后影响甚大。目前肺细小动脉病理分级是判断先心病伴PH患者病程及手术适应证的金标准,但常规术前行肺组织活检不现实。2006年1月-2009年5月,我们观察了先心病伴PH患者血浆中的NPY,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2.
目前已经证实氧自由基 (OFR)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能够清除氧自由基使细胞免受损伤。一氧化氮 (NO)是一种反应性极强的自由基 ,可介导和调节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我们对 6 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前后进行了检测 ,以了解体外循环对SOD和NO的影响和二者的关系。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6 2例临床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 ,其中男 2 8例 ,女 34例 ,房间隔缺损 16例 ,室间隔缺损 2 6例 ,动脉导管未闭 16例 ,其他 4例 ,年龄 1~ 11岁 ,均在体外循环直视下行根治术。选小儿外…  相似文献   
53.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在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并发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138例诊断TOF的患者术前均行MSCT及TTE检查,以术后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利用四格表法计算MSCT与TTE诊断TOF并发畸形的真实性评价指标,并加以比较。结果:MSCT与TTE均能对TOF做出明确诊断,但对并发畸形的诊断MSCT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显著优于TTE(分别为88%vs.74%,P<0.05;95%vs.81%,P<0.05;90%vs.76%,P<0.01)。结论:MSCT对TOF并发畸形诊断的真实性优于TEE。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婴幼儿重症法洛四联症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48例重症法洛四联症婴幼儿术前行256层螺旋CT检查,所有病例均随后在工作站进行分析,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等方法,同时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CT检查中,发现TTE漏诊动脉导管未闭4例;主动脉缩窄6例;同时CT显示5例(6处)体、肺动脉粗大侧支.48例患儿中,手术证实256层螺旋CT诊断准确47例,TTE诊断准确33例.256层螺旋CT与TTE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7.9%(47/48)、68.8% (33/48),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可作为婴幼儿重症法洛四联症术前诊断及合理制订手术方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应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复杂先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对46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行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所有病例均随后在工作站进行分析,同时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46例患者手术证实畸形137处,256层螺旋CT证实畸形133处,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畸形120处,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漏诊误诊主要为心外大血管畸形。结论256层螺旋CT与心脏超声检查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诊断的准确率,为精确诊断及合理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6.
目的评价外科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经验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方法。先天性心脏病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9例,右心室异物1例。术前超声检查赘生物形成14例,血培养阳性4例。全组病例中行心脏缺损矫正修补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置换术4例。结果全组病例均无术中死亡,1例术后因严重低心排综合征早期死亡,14例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4a,预后良好,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它降低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死率。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恢复瓣膜功能以及围手术期应用有效抗生素是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7.
目的:总结心脏外科术后大量输血并发症的治疗经验方法:本组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27~71岁;输血量2000~8700 ml.监测输血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计算APTT比率,同时监测血小板计数(Plt)及全血生化.结果:全组治愈20例,死亡3例;患者术前凝血功能正常,输血后PT、APTT、TT时间明显延长(p<0.01),APTT比率增高,同时FIB、PIt、下降明显(p<0.01),血Na+变化不明显(p>0.05),血K+、Ca2+、白蛋白与输血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接受大量输血后由于可能出现的代谢问题,应综合分析,才能对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指导进一步的治疗.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2010年5月行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46例,其中单纯房间隔缺损25例、室间隔缺损21例。右侧胸壁3孔分别为:右侧胸骨旁第4肋间为第1切口长约2cm;右侧腋中线第3肋间做第2切口长1.5~2.5cm;右侧腋中线第7肋间做第3切口长2~3cm。股动脉及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体外循环时间(64±26)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8±11)min;术后胸腔闭式引流量(110±6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46例随访0.5~1.5年,无死亡及残余分流。结论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房、室间隔缺损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在瓣膜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的合理手术指征、方法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09年1月间行三尖瓣成形术治疗中度至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Devega成形61例,人工环成形65例。同时行二尖瓣置换8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4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于顽固性心力衰竭,病死率为3.2%,以术后第2年随访结果做为对比分析观测点,获访114例,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脏超声示右心房及右心室较术前明显缩小。共有20例仍有申度以上返流。结论在瓣膜置换术中据三尖瓣环扩大的部位及返流程度使用三尖瓣成形环进行三尖瓣成形具有更良好的中期疗效,围术期及术后加强强心、利尿及扩血管治疗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可进一步提高三尖瓣成形近、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