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1.
本文用DSC和激光拉曼光谱研究抗癌药物足叶乙甙(4-去甲基表鬼臼毒素-β-D-乙叉吡喃葡萄糖甙,简称VP 16-213)与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脂质体的作用。VP 16-213分子掺入DPPC脂质体双层中,不但使相转变温度向高温移动,而且吸热峰的半高宽度随VP 16-213浓度增加而变宽。其Raman光谱在频率2850 cm~(-1)处的C-H键对称伸缩振动亦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减弱。这些结果表明VP 16-213分子是定域在脂双层中DPPC分子链的C_1~C_9亚甲基区域,使脂质体的有序性提高而流动性降低。 相似文献
12.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企业医院各项改革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近年来,我院按照“企业医院社会化”的总体要求,本着“务实、精干、高效”的原则,积极探索企业医院社会化的成功之路,全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较大幅度地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医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1 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前的状况 我院原有职工473人,仅行管、后勤部门就有科室20个,一方面机构重叠,冗员充斥,另一方面又常常出现管理空白,职责不清,推诿扯皮。临床科室31个,科室间人员分布不合理,部分科室规模与实际医疗需求不相适应,岗位人员设置不合理,超编缺编问题严重。卫生资源利用率低,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3.
<正> 急性心肌梗塞(AMI)时的溶栓治疗,可使冠状动脉内栓子溶解,阻塞的冠状动脉重新恢复供血,称冠状动脉再通.这种治疗方法一方面可缩小梗塞面积、减轻左室功能紊乱、增加心肌的电稳定性.提高心肌梗塞患者的存活率;但另一方面.心肌的再灌注可使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有人认为在溶栓治疗开始后的3h内,出现的心律失常与冠状动脉再通引起的心肌再灌注有关,但3h以后发生的则可能与梗塞范围的大小有关.再灌注所致的心律失常可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两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临床和冠脉造影评价"一站式"复合技术旁路的中期通畅率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0.10~2011.12共42例接受"一站式"复合技术治疗患者随访观察,所有患者均免于主要心脏或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or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发生的生存率,同时行冠脉造影确认患者左内乳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ar tery LIMA)旁路及非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LAD)靶血管药物支架通畅率。男37例,女5例,年龄64.3±9.6岁,平均随访时间18±8.9个月。结果 42例患者均无MACCE。患者心功能Ⅰ级19例,Ⅱ级23例。冠脉造影结果显示:LIMA旁路42支,狭窄1支,闭塞1支,通畅率95.2%(40/42)。药物支架植入靶血管52支,再狭窄5支。LIMA旁路闭塞后LAD再次支架植入1支,原支架再狭窄再次植入支架病变冠脉2支,再次支架植入治疗冠脉新发病变3支。非LAD病变冠脉通畅率82.7%(43/52)。结论 "一站式"复合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术后18个月的LIMA-LAD旁路和非LAD靶血管的药物支架具有较高的通畅率,提示一站式复合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术后1年通畅率及临床疗效优于文献报道的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通畅率,其长期效果需要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5.
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及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乳内动脉血管桥及其通畅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乳内动脉及血管桥的血流动力学,评价血管桥通畅性。方法:104例CABG术后患者的所搭血管桥中均包括左乳内动脉(LIMA)与前降支或其远端吻合。以多普勒超声观察LIMA及血管桥血流形态、方向和流速等。以右侧未搭桥乳内动脉(RIMA)或术前同侧LIMA资料作为比较。结果:LIMA血管桥血流以舒张期(D期)为主,流速0.31±0.27m/sec,较术前及RIMA明显增高。收缩期(S期)流速0.31±0.25m/sec,较术前及RIMA明显降低。D/S为1.86±1,较术前及RIMA明显升高。术前LIMA与RIMA血流以S期为主,D期仅见少许血流信号。结论:经胸多普勒超声可以观察CABG前后乳内动脉及血管桥的形态与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 ,38岁。因发热、咽痛、心悸1周入院。体检 :咽稍充血 ,心界不大 ,心率63次/min ,心律不规则 ,可闻及漏搏 ,心音减弱 ,心尖区闻及Ⅰ级收缩期杂音。两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血沉、抗“O”正常。临床诊断 :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性心肌炎。入院当日心电图V1、V3导联连续记录 (图1)示窦性P波规律出现 ,P_P间期基本匀齐 ,频率58~63次/min ,QRS波群形态正常。P_R间期表现为不典型文氏周期 ,特征如下 :(1)每个文氏周期的第1个P_R间期固定不变 ,为0.16s,第2个P_R间…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内毒素血症的临 …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肝硬变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究竟升高还是降低 ,学术界还有争论 ,鉴于内皮素的强大血管活性作用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方法 我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 12 1例肝硬变患者和5 0例年龄、性别相称的对照者血浆内皮素水平 ,并探讨了与合并腹水者内毒素血症的关系。结果 肝硬变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股动脉 :(82± 2 0 )pg/ml,(30± 8)pg/ml,P <0 0 1;股静脉 :(90± 2 3)pg/ml,(34± 8)pg/ml,P <0 0 1;贵要静脉 :(87± 2 3)pg/ml,(33± 8)pg/ml,P <0 0 1〕。此外 ,合并腹水的肝硬变患者股静脉血内皮素含量比无腹水患者增高明显〔(10 6± 17)pg/ml,(90±2 3)pg/ml,P <0 0 1)。股静脉血浆内皮素含量与内毒素血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rs=0 6 1,P =0 0 34 )。结论 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增高可能对肝硬变患者门静脉血管阻力的增加有重要影响 ,内毒素是内皮素合成和释放的强烈刺激因子。 相似文献
18.
19.
<正> 痛风是由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表现为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血尿酸增高等.尿酸是嘌呤和核酸代谢的最终产物.痛风的治疗包括预防.急性期止痛和间歇期降低血尿酸等方面.1 预防主要是限制高嘌呤性食物.如动物的内脏、鱼、禽类等.2 急性期的治疗以止痛为主.常用消炎痛、布洛芬等药.消炎痛25mg.每日2~3次.布洛芬20mg,每日3次 相似文献
20.
心房分离为一种较少见的心律失常现象,而由房颤节律控制心室与孤立性异位心房律所形成的特殊房性分离则更为罕见,现将所遇一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及心电图分析 患者女性,79岁。风心病史10余年,长期服用地高辛0.125mg Bid,近来已停药一周,因夜间心慌,呼吸困难加重入院。临床诊断:风心病,心力衰竭。附图为Ⅱ导联连续记录,其特征:(1)细颤波振幅微小不易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