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脊髓趋化因子CXC配体13(CXCL13)在大鼠骨癌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雌性SD大鼠20只,体质量160~200 g,分为4组(n=5):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BP组)、小干扰RNA(siRNA)阴性对照(NC-siRNA)组(NC组)和CXCL13-siRNA组(CS组).S组胫骨骨髓腔内注射生理盐水,BP组、NC组和CS组均采用胫骨髓腔内注射等量Walker-256乳腺癌细胞的方法建立大鼠胫骨癌痛模型,NC组和CS组分别鞘内注射NC-siRNA慢病毒和CXCL13-siRNA慢病毒10μL.分别于造模前1d及术后第7、9、14、21天时测定机械痛阈值,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脊髓和胫骨组织,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脊髓CXCL13、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Iba-1)和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N)的共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blot、RT-PCR法测定脊髓CXCL13、Iba-1的蛋白及mRNA表达;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胫骨骨结构破坏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BP和NC组接种后7~21 d机械痛阈下降(P<0.05),CXCL13在神经元中表达显著上调,小胶质细胞明显活化(P<0.05),CXCL13和Iba-1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NC组比较,CS组造模后9~21 d机械痛阈升高(P<0.05),CXCL13在神经元中表达明显下调,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P<0.05),CXCL13和Iba-1蛋白及mRNA水平明显下降(P<0.05);HE染色显示BP、NC组、CA组均出现骨髓腔内肿瘤生长且向外侵蚀破坏骨皮质,S组未见异常.结论 脊髓CXCL13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参与大鼠骨癌痛的形成.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大鼠糖尿病神经痛模型中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状态和P物质含量的变化及腹腔注射米诺环素后的效应。方法:48只Wistar雄性大鼠,12只为正常对照组(C组);其余单次腹腔注射STZ制备糖尿病模型。自注射STZ前1 d起,连续29 d,糖尿病大鼠注入米诺环素40 mg/kg(M4组)、20 mg/kg(M2组)、等量PBS(D组)。在注射STZ前1 d、注射STZ后7 d、14 d、21 d、28 d(t1~5)测定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在t5时处死大鼠取脊髓,免疫组化测定P物质含量,RT-PCR测定小胶质细胞标志性蛋白CR3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D组MWT下降,P物质含量降低,CR3 mRNA表达增强(P<0.05);与D组相比,M4组MWT升高,M4组和M2组P物质含量升高,CR3 mRNA表达减弱(P<0.05);与M2组相比,M4组MWT和P物质含量均升高(P<0.05),CR3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神经痛的形成依赖于脊髓内激活的小胶质细胞,P物质在该模型中含量减少,小胶质细胞活化被米诺环素抑制的同时,P物质含量增加并且神经痛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构建Roundabout (Robo1) siRNA慢病毒载体,并在SKOV3卵巢癌细胞中鉴定其转染及基因沉默效果.方法 根据GenBank中基因信息,采用干扰序列设计软件设计靶点,制备Robo1 DNA片段,在T4 DNA连接酶作用下,将线性化的病毒载体GV118与DNA片段制备合成GV118-siRNA目的 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对于长出的克隆应用菌落PCR鉴定,再对PCR鉴定阳性的克隆进行测序和对比分析,重组病毒质粒与另外2种辅助包装原件载体质粒通过LipofectamineTM2000共转染293T细胞,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将病毒浓缩后在293T细胞中测定病毒滴度;并检测病毒载体在工具细胞SKOV3卵巢癌细胞中的转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Robo1 siRNA慢病毒对SKOV3中Robo1的干扰作用.结果 成功构建Robo1 siRNA慢病毒载体GV118-siRNA,病毒滴度为2×109 TU/mL;用该病毒体外转染SKOV3卵巢癌细胞,当感染复数(MOI)为10时,感染效率大于90%;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Robo1基因沉默的效率分别为76.7%、56.0%.结论 成功构建了Robo1 siRNA慢病毒载体GV118-siRNA,该病毒载体在体外转染SKOV3卵巢癌细胞的效率较高,且具有显著的基因沉默效果. 相似文献
2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青藤碱对肺癌模型大鼠抑癌基因P16和P53的影响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均采用左肺注射WALKER-256癌细胞悬液方法建立大鼠肺癌移植性模型,3周后筛选成瘤的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和青藤碱治疗组,另取健康SD大鼠10只设为正常对照组。青藤碱治疗组背皮下注射10%青藤碱治疗10周,环磷酰胺组注射环磷酰胺作为阳性对照,同时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治疗10周后取各组肺肿瘤测量瘤体积、瘤质量并计算抑瘤率;取肿瘤组织匀浆,流式细胞仪检测瘤体组织WALKER-256癌细胞在G1、G2、M和S四周期细胞比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16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测定P16mRNA和P53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青藤碱组抑瘤率达30.15%,P16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16mRNA和P53mRNA低表达,S期细胞比值、瘤体积和瘤质量明显降低、G1和G2期细胞比值提高(P<0.05)。结论:青藤碱可能通过影响抑癌基因P16和P53表达,调节G1和G2和S期细胞比值而起到抑制大鼠WALKER-256移植性肺癌肿瘤细胞的分化和增殖。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诱导的基因蛋白与肿瘤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载有 TGFBI 基因质粒以及空质粒转染人卵巢癌细胞株 SKOV3,采用 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转染后两组细胞 TGFBI 蛋白的表达情况,用 MTT 法检测不同浓度紫杉醇、顺铂对上述两组细胞的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紫杉醇对上述两组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用载有 TGFBI 基因质粒转染细胞后其 TGFBI 蛋白表达情况显著高于用空质粒转染细胞后 TGFBI 蛋白的表达。在紫杉醇、顺铂同种药物浓度下,TGFBI 转染后细胞抑制率显著高于空质粒转染细胞(P <0.05)。TGFBI 质粒转染细胞凋亡率为(67.35±12.36)%,而空质粒转染细胞凋亡率为(50.21±14.85)%,TGFBI 质粒转染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空质粒转染细胞凋亡率(P <0.05)。结论:TGFBI 高表达能够降低人卵巢癌细胞 SKOV3的耐药性,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助于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c-Jun通路对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及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TEMT)中的作用。 方法 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TGF-β1(10 μg/L)组和TGF-β1(10 μg/L)+JNK选择性抑制剂SP600125(50 μmol/L)组。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印迹检测JNK、c-Jun、连接蛋白43(Cx43)、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的表达。用RT-PCR检测Cx43的mRNA水平。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漂白恢复(FRAP)技术检测NRK-52E细胞间通讯功能。 结果 TGF-β1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JNK、c-Jun表达上调(均P < 0.05),Cx43、E-cadherin表达下调(均P < 0.05),Cx43的mRNA水平下降(P < 0.05),细胞间通迅功能下降 (P < 0.05)。JNK抑制剂处理后,上述改变明显减轻。 结论 TGF-β1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内JNK表达上调,增加c-Jun活性,从而抑制Cx43的表达和降低细胞间通迅功能,导致TEMT。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评价脊髓趋化因子CXC配体13(CXCL13)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成年SD大鼠108只,体重150~2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27):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小干扰RNA(siRNA)阴性对照(NC-siRNA)组(NS组)和CXCL13-siRNA组(CS组).NP组、NS组和CS组采用结扎L5脊神经的方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S组仅暴露L5脊神经,但不结扎.NS组和CS组分别鞘内注射NC-siRNA慢病毒和CXCL13-siRNA慢病毒10μl.分别于术后3、7和14 d时测定机械痛阈,然后处死大鼠,取脊髓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XCL13和Neun的共表达情况以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CXCL13和GFAP的蛋白表达,采用RT-PCR法测定CXCL13和GFAP的mRNA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NP、NS组和CS组术后各时点机械痛阈下降,脊髓CXCL13和GFAP的蛋白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与NP组比较,CS组术后各时点机械痛阈升高,脊髓CXCL13和GFAP的蛋白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5),NS组各时点机械痛阈、脊髓CXCL13和GFAP的蛋白及其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CXCL13通过激活星形胶质细胞参与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脊髓原钙粘蛋白20 (PCDH20)在大鼠骨癌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雌性SD大鼠36只,体重180 ~ 2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9):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BCP组)、慢病毒对照组(LC组)、PCDH20 siRNA-LV组(P组).LC组和P组分别于脊髓内注射对照慢病毒和PCDH20 siRNA慢病毒4μl.1周后建立骨癌痛模型,采用右侧胫骨上段骨髓腔内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的方法制备.于病毒注射前1 d(T1)、骨癌痛模型建立前1 d(T2)、模型建立后7、14和21 d(T3、T4、T5)时测定机械缩足阈值(MWT).骨癌痛模型建立后21 d MWT测定结束后,取术侧胫骨,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胫骨癌细胞侵犯情况;取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PCDH20和突触后致密物蛋白质95(PSD95)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测定脊髓PCDH20和PSD95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BCP组、LC组及P组肿瘤细胞突破骨髓腔,侵犯骨皮质,骨皮质结构严重破坏;与S组比较,BCP组、LC组和P组T3~T5时MWT明显降低,BCP组和LC组脊髓PCDH20和PSD95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组脊髓PCDH20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BCP组比较,LC组各时点MWT、脊髓PCDH20和PSD95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T4和T5时MWT明显升高,脊髓PCDH20和PSD95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 PCDH20通过调控大鼠脊髓PSD95的表达,调节兴奋性突触的功能,从而参与骨癌痛的形成. 相似文献
30.
目的评价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5)在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3月龄Wistar大鼠,雌雄不限,体重180~220g,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大鼠64只,随机分为2组(n=32),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组(D组)和mGluR5拮抗剂组(M组),另取32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C组,n=32)。M组腹腔注射mGluR5拮抗剂20mg/kg,1次/d,C、D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第2、4、6、8周(T1~4)末随机取8只大鼠,采用vonFrey纤维丝测定双后足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取L3~6脊髓,采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mGluR5的mRNA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D组T1~4时MWT降低,mGluR5mRNA水平升高(P0.05);与D组比较,M组T1~4时MWT升高mGluR5mRNA水平下降(P0.05)。结论 mGluR5激活参与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