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723篇 |
免费 | 2610篇 |
国内免费 | 143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01篇 |
儿科学 | 348篇 |
妇产科学 | 515篇 |
基础医学 | 1803篇 |
口腔科学 | 599篇 |
临床医学 | 5903篇 |
内科学 | 3360篇 |
皮肤病学 | 492篇 |
神经病学 | 860篇 |
特种医学 | 160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8篇 |
外科学 | 3119篇 |
综合类 | 12885篇 |
预防医学 | 5003篇 |
眼科学 | 462篇 |
药学 | 5392篇 |
110篇 | |
中国医学 | 5795篇 |
肿瘤学 | 119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05篇 |
2023年 | 1184篇 |
2022年 | 1410篇 |
2021年 | 1669篇 |
2020年 | 1415篇 |
2019年 | 1150篇 |
2018年 | 1123篇 |
2017年 | 753篇 |
2016年 | 872篇 |
2015年 | 855篇 |
2014年 | 2327篇 |
2013年 | 1812篇 |
2012年 | 1974篇 |
2011年 | 2271篇 |
2010年 | 2182篇 |
2009年 | 2041篇 |
2008年 | 1859篇 |
2007年 | 1902篇 |
2006年 | 1933篇 |
2005年 | 2018篇 |
2004年 | 1804篇 |
2003年 | 1657篇 |
2002年 | 1291篇 |
2001年 | 1372篇 |
2000年 | 1332篇 |
1999年 | 1256篇 |
1998年 | 1047篇 |
1997年 | 1100篇 |
1996年 | 1051篇 |
1995年 | 1024篇 |
1994年 | 885篇 |
1993年 | 681篇 |
1992年 | 616篇 |
1991年 | 574篇 |
1990年 | 507篇 |
1989年 | 398篇 |
1988年 | 238篇 |
1987年 | 211篇 |
1986年 | 164篇 |
1985年 | 205篇 |
1984年 | 190篇 |
1983年 | 149篇 |
1982年 | 127篇 |
1981年 | 103篇 |
1980年 | 79篇 |
1979年 | 59篇 |
1978年 | 37篇 |
1965年 | 15篇 |
1964年 | 14篇 |
1959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01.
勒雪氏病是一种婴幼儿急性弥漫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皮疹印片及末梢血涂片同时出现较多的组织细胞,甚为罕见,笔者于1993年3月遇见1例。 患儿,女,4个月,以贫血、出血性皮诊、咳嗽、发热等症状就诊,疑溶贫入院。体检:T38℃,P130次/分,R36次/分,体重7k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情较烦躁,皮肤苍白,重度贫血貌,脸部、躯干及手足心处均有对称散在及密布皮诊,呈暗红色细小斑丘疹,压之色不退,颈、腹股沟皮肤皱折处褶烂,腋下及腹股沟扪及花生米大小淋巴结1~2个,质中,表面光滑,无粘连,可活动,无触痛,耳道脂溢性皮炎结痴痕,颈软,双肺呼吸音粗,心尖区二级收缩期杂音,心率160次/分,腹膨隆,肝肋下4cm,质中,缘钝,脾肋下8cm,质较硬,无压痛。B超显示肝脾肿大,以脾大为著,陶片头颅片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Hb 58g/L,RBC 相似文献
102.
米非司酮对人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ER、PR及亚型体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孕激素米非司酮体外对人子宫内膜癌HHU A细胞ER、PR及亚型的影响及其与抗肿瘤作用的相关性。方法 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癌HHU A细胞,不同浓度米非司酮处理细胞4 8小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半定量法检测PR- A m RNA,PR- B m RNA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HU A细胞ER、PR受体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米非司酮(5 μmol/ L)显著地降低HHU A细胞PR- B m RNA和PR受体蛋白的表达水平(P<0 .0 5 ) ,但增加米非司酮剂量并不能增强其降调作用。抗孕激素米非司酮对HHU A细胞PR- Am RNA和ER受体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P>0 .0 5 )。结论 抗孕激素米非司酮可明显降调子宫内膜癌HHU A细胞PR- B m RNA水平和PR蛋白的表达,并与抑制癌细胞增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106.
107.
目的 探讨改良拆线法减轻伤口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748例拆线患者随机分为观簪组(426例)和对照组(322例)。时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拆线.即用无齿镊央起缝线结.再用线剪剪断缝线;观察组采用改良法拆线,即用蚊式钳央住线结,再用眼科剪贴近皮肤平面剪断缝线。结果 观察组拆线时疼痛发生率为56.3%.Ⅲ级及以上疼痛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改良拆线方法可减轻患者拆线时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生存质量测定及其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生存质量测定及其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汤旦林,王松柏一、概念的形成及定义社会进步及医学的发展使烈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人的寿命延长,以致老年人口比例增大,疾病构成发生较大变化。以往用来反映健康状况的指标己不能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