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15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建立能稳定分泌抗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为今后进一步建立该菌的免疫检测技术奠定基础。方法以Bb分离株BLJ05的灭活菌液为免疫原,腹腔免疫BALB/c小鼠,采用常规杂交瘤技术制备Bb单克隆抗体(McAb),用间接ELISA、Western-blot等方法对McAb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获得两株能稳定分泌抗Bb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A7D5和D6B2,其小鼠腹水抗体效价分别为1∶409600和1∶102400;且不与兔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等兔的常见病原菌反应,特异性强。两株单抗亲和力实验表明A7D5亲和力略高于D6B2。ELISA相加试验表明它们针对相同的抗原表位。结论成功建立了两株能稳定分泌抗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效价高、特异性强,为今后建立该菌的免疫检测技术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经皮穿刺内固定治疗上颈椎骨折与不稳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内固定治疗上颈椎骨折与不稳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40例20~45岁正常人C1、C2行CT扫描,测量C1、C2侧块的标准角、安全角、椎动脉内壁至标准角距离、齿状突基底冠状径、矢状径、齿状突长度、枢椎总高度及齿状突轴心线与C3椎体前缘夹角等相关数据。采用自行设计的器械行经皮穿刺内固定治疗上颈椎骨折与不稳47例。其中齿状突骨折21例,Jefferson骨折7例,C1前弓骨折4例,寰枢椎脱位及本脱位15例,分析其治疗结果。结果:C1、C2侧块在正位投照上的标准角右侧为(24.0±3.7)°,左侧为(23.8±1.8)°。安全角右侧为15.2°~30.3°,左侧为14.8°~32.1°。椎动脉内壁至寰椎侧块上下缘中点连线的距离右侧为(5.6±2.2)mm,左侧为(5.8±1.9)mm。侧位投照像上,标准角为(24.1±18)°,安全角为12.6°~26.8°。齿状突基底冠状径为(8.8±1.2)mm,矢状径为(10.9±1.0)mm,齿状突长度为(14.2±1.2)mm,枢椎总高度为(38.2±1.8)mm,齿状突轴心线与C3椎体前缘夹角为(23.1±1.4)°。全组病例平均随访18个月,未发现脱钉、弯钉及断钉。齿状突螺钉固定17例,除2例齿状突骨折未愈合外。余均获骨性愈合。C1、C2侧块螺钉固定治疗者中26例颈椎旋转活动比正常减少40°,伸屈正常。4例颈部强直感,未恢复原有工作。结论:经皮穿刺颈  相似文献   
13.
国人寰枢椎影像解剖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供国人寰枢椎影像学解剖数据,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CR片、CT横断面、二维及三维重建,采用游标卡尺、量角器及CT、CR现有标准测量120例国人寰枢椎影像学解剖正常值.结果:CR张口位侧位齿状突测量与CT二维重建测量无明显差异,寰椎下关节面外倾角两侧不对称分别占20.5%,横突孔内侧至侧块内缘距离(侧块横径)均大于11mm,横突孔纵横径均大于4.5 mm,枢椎椎弓根上倾角变异较大(33~47°),内倾角变异不大;齿状突后倾角变异较大(12~22.5°).结论:CT测量能够全面观察寰枢椎影像解剖的立体结构,准确提供寰柩椎影像学解剖数据.  相似文献   
14.
内镜下上颈椎前方咽后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上颈椎前路咽后入路进行解剖学研究,为应用内镜行上颈椎前路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10具防腐和3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进行C臂机下模拟上颈椎前路手术内固定及逐层解剖,测量咽后壁厚度,观察穿刺套管经甲状腺上动脉下方入路时与重要血管神经等结构的相应关系,分析MED下进行上颈椎前路咽后壁手术的安全性.结果 MED套管与甲状腺上血管、神经相邻,而距离舌下神经、舌动脉、舌咽神经等较远.在颈1~2水平咽后壁正中旁开10 mm软组织厚度平均为(5.32±2.14)mm,咽后间隙与椎前间隙之间可以形成较大腔隙,足可以安全放置外径18 mm套管.结论 经内镜下行上颈椎前路咽后手术入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oflex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的手术并发症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1年6月采用Coflex内固定手术治疗121例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资料,男76例,女45例;年龄37~75岁,平均54.6岁。其中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38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15例,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病变节段均分布于L3,4、L4,5及L5S1间隙。记录并分析手术相关并发症及转归。结果 10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其发生率为8.3%(10/121)。其中器械直接相关并发症3例,包括假体固定翼折断、假体松动及棘突骨折各1例,予观察随访,假体均未移位,未影响手术疗效。非器械相关并发症7例:术中硬膜撕裂2例,创口浅表感染1例,经相应处理均治愈;再手术4例,再手术率为3.3%(4/121),其中2例为术中减压不彻底需再次减压,1例为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再次行髓核摘除术,另1例为术后椎管内血肿形成经手术清除血肿后好转。结论 Coflex 辅助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手术率均较低,且器械直接相关并发症较低,术中规范操作是降低器械直接相关并发症的关键;而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彻底有效减压是保证手术疗效、避免发生非器械相关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胸腔镜或头灯光源辅助的小切口胸腰椎前路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腔镜或头灯光源辅助下小切口胸腰椎前路病灶清除和重建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63例胸腰椎疾病患者,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5例,胸腰椎结核28例(均伴有腰椎冷脓肿或死骨),胸腰椎转移性肿瘤6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胸椎间盘突出症2例。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4例,C级5例.D绒8例,E级42例。采用胸腔镜光源辅助下小切口手术35例,头灯光源辅助下小切口手术28例。病灶清除重建植骨术24例,病灶清除植骨钉板内固定39例。结果:切口长度5.7cm,平均5.8cm。平均手术时间210min,平均术中小血量650ml。术后神经功能A级4例,B级1例,C级2例,D级10例。E级46例。并发胸腔积液2例,肺不张2例,脑脊液漏1例,股外侧皮神经或肋间神经损害7例,经治疗均治愈。42例获半年~2年,平均1.1年随访,无植骨脱出或内固定失效,植骨均获愈合,畸形得到矫正,结核无复发,1例转移性肿瘤复发。结论:光源辅助下小切口腰腰椎前路手术克服了常规开胸手术切口长、创伤大、术后恢复慢等缺点,同时也克服了标准“锁孔”胸腔镜技术操作口过小、完全镜下操作、技术要求高、不易推广等缺点.是并发症较少、便于推广的较安全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7.
自2000年7月~2002年10月,应用Tenor和CZJ两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治疗31例胸腰椎骨折。现对两种内固定器设计特点对伤椎的复位机制及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股骨髁间严重粉碎骨折属AO分类的C2、C3型,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治疗如无可靠内固定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疗效犤1犦。本院自1997年10月至2000年10月,采用股骨长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髁间严重粉碎骨折24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16~62岁(平均36.8岁)。致伤原因:车祸20例,坠落伤4例;按AO分型犤2犦:C217例,C37例。闭合性骨折21例,开放性骨折3例。合并伤:股动脉损伤1例,创伤性休克5例,半月板损伤5例,交叉韧…  相似文献   
19.
前路经皮三钉固定治疗老年寰枢椎联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经皮内固定技术治疗老年(特别是合并颅脑损伤)患者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6年 3月至 2011年 2月, 共 7例老年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患者。男 6例, 女 1例;年龄 64~84岁, 平均 72.4岁。寰椎骨折: Jefferson骨折 2例, 前弓骨折 2例, 前后弓两处骨折 2例, 前后弓骨折+侧块骨折 1例。枢椎齿状突骨折: Anderson域型骨折 6例, 浅芋型骨折 1例。颅脑损伤 5例, 均合并不同程度意识朦胧、谵妄或昏迷。对所有患者均在”C冶型臂X线机监视下行经皮前路枢椎齿状突和两侧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 36~78 min, 平均 56 min。同时行植骨术的患者出血 20~50 ml, 未行植骨术者无明显出血。 7例患者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螺钉位置正确。无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食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全组病例平均随访 10.7个月, 无脱钉、弯钉及断钉发生, 枢椎齿状突骨折均骨性愈合, 无寰枢关节不稳。结论 对于老年特别是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性寰枢椎联合骨折, 经皮前路三钉固定技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有利于对患者临床护理和早期功能训练,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几丁糖对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瘢痕粘连的作用。方法24只成年山羊行腰2腰4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及取自体髂骨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腰3水平全椎板切除,切除口约3cm×1.5cm,腰3硬膜外分别放置几丁糖或空白对照各12只。于术后24周进行大体形态、组织学观察,并进行硬膜外瘢痕粘连程度分级。结果几丁糖组硬膜与瘢痕无明显粘连,空白对照组硬膜与瘢痕紧密粘连。结论几丁糖能有效地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