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9篇 |
免费 | 64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8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38篇 |
口腔科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171篇 |
内科学 | 48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29篇 |
特种医学 | 3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64篇 |
综合类 | 292篇 |
预防医学 | 104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81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84篇 |
肿瘤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70篇 |
2020年 | 64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61篇 |
2013年 | 62篇 |
2012年 | 76篇 |
2011年 | 78篇 |
2010年 | 67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71.
172.
173.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非活动期携带者(I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Gs)中焦孔素(CSDM)分子成员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3年3月至8月于杭州市上城区中医院就诊的IC组患者22例以及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体检健康者(HC组)22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gRT-PCR)检测两组外周血PBMCs中CSDM mRNA的表达水平,并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分子进行Westerm blot分析。结果IC患者外周血PBMCs中CSDMA(t=0.323 ,P=0.323)、CSDMB(t=42,P=0.243) , CSDMC(1=57,P=0.847)和PJVK(1=44,P=0.684)mRNA的表达水平与H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CSDMD(t= 19,P=0.019)和CSDME(t=20,P=0.023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HC组。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IC组患者PBMCs中 CSDMD(P=0.016)和CSDME(P=0.008)蛋白水平亦显著高于HC组。结论―持续的HBV感染可能影响GSDM分子的表达水平,不同GSDM分子在HBV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4.
175.
176.
177.
小活络丸的免疫抑制、抗氧化及抗炎镇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小活络丸具有祛风除湿、活络通痹等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拘挛等症。目的:观察小活络丸对小鼠再次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补体C3、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红细胞黏附功能)和自由基损伤,以及对疼痛及多种炎症模型的药理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分层实验。单位:广州市中医中药研究所和广州市中医医院药剂科。材料:选用NIH小鼠和ICR小鼠共628只,鼠龄6~8周。小活络丸(成分:胆南星、制川乌、制草乌、地龙、乳香(制)等;广州陈李济药厂生产,生产批号:19980612)。兔抗小鼠IgG和补体C,抗血清试剂盒,由广州市医药卫生研究所药物室提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产品。方法:实验于1998-09/1999—12在广州市中医中药研究所药理研究室和广州市医药卫生研究所药物研究室动物室完成。①观察小活络丸抑制鸡红细胞诱导小鼠再次免疫应答作用:取ICR小鼠84只,雌雄各半,取出2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0.2g/k,1次/d,1d。第4和12天,共2次腹膜内注射鸡红细胞诱导免疫增强病理模型探讨再次免疫应答。空白对照组(20只)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动物于加强免疫后.按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环磷酰胺组20只(灌胃环磷酰胺40mg/kg),小活络丸组21只(灌胃小活络丸混悬液5.54g/kg),模型组20只(灌胃等量蒸馏水);均1次/d,连续灌胃给药7d。19d后分别按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IgG,补体C3含量,采用聚乙二醇沉淀法测定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变化:②观察小活络丸抑制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作用:取ICR小鼠54只,雌雄各半。第1天皮下注射10g/L2,4-二硝基氟苯50μL/只致敏,第4天,将处理后动物按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泼尼松组(灌胃泼尼松0.01g/kg),小活络丸组(灌胃小活络丸混悬液5.54g/kg),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每组18只。均1次/d,连续灌胃给药7d。11d后各组小鼠均涂10异/L2,4-二硝基氟苯25μL/右耳,24h后计算肿胀度(右、左耳质量差值)。③观察小活络丸抑制小鼠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取NIH小鼠36只,雌雄各半,按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环磷酰胺组(灌胃环磷酰胺20mg/kg),小活络丸组(灌胃小活络丸5.54g/kg),空白对照组(灌胃等量蒸馏水),每组12只。均1次/d.连续灌胃给药7d。7d后取小鼠眼眶血,计算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④观察小活络丸抑制小鼠碳粒廓清作用:取ICR小鼠33只,雌雄不拘,将其按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泼尼松组(灌胃泼尼松20mg/k),小活络丸组(灌胃小活络丸混悬液5.54异/kg),空白对照组(灌胃等量蒸馏水);均1次/d,连续灌胃7d。于给药第7天末次给药后2h,进行碳粒廓清试验,计算廓清指数K(K值=(LogA1-LogA2)/(T2-T1),式中A1和A2分别表示2和10min所取血样的吸光度,正和疋表示给碳粒后5和10min取血时间;以K值高低,评价碳粒廓清作用。⑤观察小活络丸对鸡红细胞免疫小鼠溶血素.C3和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取ICR小鼠80只,雌雄各半,取20只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均腹腔注射2&;#215;10^8-鸡红细胞15mL/kg作免疫诱导,空白对照组均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鸡红细胞,灌胃蒸馏水,1次/d,连续灌胃7d。按随机抽签法将免疫处理的动物分为3组:免疫对照组(灌胃给予蒸馏水),环磷酰胺组(灌胃环磷酰胺20mg/kg),小活络丸组(灌胃小活络丸混悬液5.54g/kg);均1次/d.连续灌胃7d;于第7天末次给药后2h,计算IgM型溶血素半数溶血值[(样品吸收度/鸡红细胞半数溶血时的吸收度)&;#215;稀释倍数1。按相应试剂盒操作说明书方法测定血清C3含量及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⑥观察小活络丸抑制小鼠琼脂肉芽组织增生作用:取NIH小鼠59只,皮下注射20g/L琼脂0.5mL/只,24h后,按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双氯芬酸组(灌胃双氯芬酸10mg/kg),小活络丸组(灌胃给予小活络丸混悬液5.54g/kg).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均1次/d,连续灌胃给药7d;第8天处死小鼠,以每千克体质量琼脂肉芽克数表示抑制增生作用。⑦观察小活络丸抑制小鼠醋酸性扭体反应作用:取NIH小鼠63只,按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双氯芬酸组(灌胃双氯芬酸50mg/k),小活络丸组(灌胃小活络丸混悬液5.54g/k),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均1次/d,连续灌胃给药2d。末次给药后2h,腹腔注射0.1mol/L醋酸0.2mL/只,计数20min内小鼠的扭体次数。⑧观察小活络丸对二甲苯、巴豆油和角叉菜胶诱发急性渗出性炎症及炎症渗出液中前列腺素E含量的影响:取NIH小鼠219只,双氯芬酸组(灌胃双氯芬酸50mg/k),小活络丸组(灌胃小活络丸混悬液5.54g/kg),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均1次/d,共2d。末次给药后2h.①涂二甲苯25μL/右耳,20min后;②涂巴豆油25μL/右耳,4h后;计算耳肿胀度(右耳片重-左耳片重)。②用10g/L角叉菜胶20μL/右足皮内注射致炎,3h后,计算肿胀度(右足和左足间重量差值);并测致炎足渗出液中前列腺素E含量。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方差不齐用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小活络丸对小鼠再次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自由基损伤,以及对疼痛及多种炎症模型的药理作用一结果:NIH小鼠和ICR小鼠62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④模型组小鼠IgG.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C3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0.01):②泼尼松组和小活络丸组小鼠耳肿胀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③空白对照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1)。④泼尼松组和小活络丸组吞噬指数(K值)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⑤环磷酰胺组和小活络丸组IgM型溶血素半数溶血值和血清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免疫对照组(P〈0.01),C3含量明显高于免疫对照组(P〈0.01),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与免疫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⑥双氯芬酸组和小活络丸组小鼠琼脂肉芽组织质量与体质量比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⑦双氯芬酸组和小活络丸组小鼠20min内扭体次数明显少于模型组(P〈0.01,0.05)。⑧双氯芬酸组二甲苯炎症模型和巴豆油炎症模型耳肿胀度、角叉菜胶急性炎症模型足肿胀度、炎症渗出液中前列腺索E含量明显小于或低于模型组(P〈0.05~0.01),小活络丸组炎症渗出液中前列腺素E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小活络丸既有免疫抑制的药理作用,又有抗增殖性炎症、镇痛、抗氧化药效学效应。 相似文献
178.
目的探讨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进行临床、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高分辨CT显示双肺对称性毛玻璃样阴影。镜下肺组织呈均匀一致性病变,主要表现为间质慢性炎症和纤维化,肺泡间隔增宽。免疫组化示增生的肺泡上皮和支气管上皮CK、EMA(+)。结论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是一种重要的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类型,应注意与寻常型间质性肺炎、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及过敏性肺炎等进行鉴别,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9.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TERC基因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中的烤贝数扩增情况,了解其在宫颈癌早期诊断应用。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396例宫颈脱落细胞,以生理盐水制片和液基细胞学(TCT)低渗法制片,应用荧光标记探针GLP TERC/CSP 300 m,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hTERC基因烤贝数的检测,并分析检测结果的临床效应性。结果在396例临床标本中,正常宫颈细胞中表达率为1.012%(阈值);宫颈癌组的阳性率为93.65%(59/63)、CIN总阳性率为65.82%(104/158),宫颈癌组分别与正常组和炎性反应/CINⅠ组3.01%(4/133)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Ⅱ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0.24%(50/83),CINⅢ组的阳性率为72.0%(54/75),CINⅡ组、CINⅢ组分别与正常和炎性反应/CINⅠ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Ⅲ组、CINⅢ组与宫颈癌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TERC基因在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正常骨髓淋巴细胞中基因扩增呈阳性。结论 hTERC基因参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作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标志物,hTERC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细胞癌前病变具有严重程度相关。hTERC基因的检测可作为提高宫颈癌早期诊断率的重要手段和癌前病变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