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舒洛地特对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结构和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舒洛地特对慢性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结构和功能的作用。方法 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6)、模型组(n=10)、低剂量[10 mg/(kg.d)]舒洛地特组(n=10)、高剂量[20 mg/(kg.d)]舒洛地特组(n=10)。透析8周后行1 h腹膜平衡试验(PET);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 h腹膜平衡试验透出液中尿素氮(Durea)、透出液中总蛋白(Dtp)、初始腹透液葡萄糖浓度(D0)、透出液葡萄糖浓度(D1)、血浆尿素氮(Purea)及血浆总蛋白(Ptp),并计算D/Purea(说明腹膜对尿素氮清除效率)、D/Ptp(评估腹膜透析液中总蛋白丢失情况)、D1/D0(表示腹透超滤的能力)。取壁层腹膜行H-E及Masson染色观察腹膜结构变化,半定量计算腹膜厚度、腹膜单位面积血管及炎症细胞数;计算腹透液中白细胞数;ELISA法检测腹透液MCP-1及TNF-α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壁层腹膜TGF-β1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长期腹透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减少,间皮下基质增厚,炎症细胞增多,血管增生明显(P<0.05),腹膜超滤量和D1/D0减少,D/Purea及D/Ptp增加(P<0.05),腹透液中白细胞数、MCP-1及TNF-α水平上调(P<0.05),脏层腹膜TGF-β1表达上调;给予舒洛地特干预后腹膜结构改变减轻,腹膜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和血管增生减少,腹膜功能改善,腹透液MCP-1及TNF-α水平下调(P<0.05),脏层腹膜TGF-β1表达下调。结论舒洛地特可能通过抑制腹膜慢性炎症来达到抑制腹膜纤维化及改善腹膜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近年来,随着透析技术日渐成熟,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逐渐成为终末期慢性肾衰竭患者肾脏替代疗法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腹膜透析的有效性依赖于正常腹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腹膜是一种生理性半透膜,包括毛细血管壁、腹膜间质、间皮细胞层。在长期的腹膜透析过程中腹膜纤维化和新生血管的生成导致了腹膜通透性的增高和超滤的失败。  相似文献   
33.
原发性小血管炎是多系统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大多累及肾脏、肺脏。肾脏受累可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甚至急进性肾炎。肺部受累易误诊为肺炎、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等。本文对2000年以来我院27例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某些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34.
<正>患者男,16岁,因"肉眼血尿半个月余"入院。缘于2008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次日突然出现腹痛,肉眼血尿加重,伴有血丝和血块。就诊我院门诊,查B超:双肾下盏各有一小结石,右肾轻度积水。给予消炎、尿石通排石,经治疗后肉眼血尿无明显变化。1周后行静  相似文献   
35.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误诊227例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27例HBV-GN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误诊情况。结果:首发症状以水肿(58.14%)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以肾病综合征及蛋白尿伴血尿较常见,病理以膜性肾病最常见,院外诊断与入院诊断的误诊率较高,分别为51.98%;43.17%。HBV感染的知晓率仅55.95%。结论:HBV-GN临床并不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HBV感染的知晓率低、对其认识不足等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抓住临床可疑线索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6.
建立肾穿刺术后持续性肉眼血尿的动物模型.经输尿管导管逆行肾盂灌注凝血酶,观察其止血效果,对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最佳止血效果的凝血酶剂量.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应用逆行输尿管导管灌注凝血酶溶液观察大鼠肾脏出血肉眼血尿局部止血的疗效.方法 通过单侧肾穿刺配合全身肝素化制备大鼠肾脏出血肉眼血尿模型.32只SD大鼠模型随机分作4组,分别以低、中、高三种不同浓度的凝血酶及生理盐水经输尿管导管行该侧肾盂逆行灌注.检测灌注前及灌注后各组大鼠尿红细胞计数值、外周血血色素水平、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及血肌酐水平等指标.结果 三种不同剂量的凝血酶溶液组灌注后尿红细胞计数水平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凝血酶溶液中、高剂量组给药后5min及40 min尿红细胞计数水平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不同剂量的凝血酶溶液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在灌注后40 min检测的大鼠外周血血色素水平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凝血酶中、高剂量组灌注后40min大鼠外周血血色素水平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灌注凝血酶溶液前、后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及血肌酐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逆行灌注凝血酶溶液对大鼠肾穿刺术后严重的肾出血有明显迅速的止血效果,且有一定的量效依存关系;同时对大鼠凝血功能及肾功能未发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8.
前言肾间质纤维化的病理为多种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的积聚。大量体内和体外实验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与ECM合成及代谢的调节密切相关,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的发展过程,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地位尤为突出,被认为是所有进行性肾脏纤维化疾病中导致  相似文献   
39.
近10年来,我院应用自动负压活检枪进行肾穿刺活检术5116例,术后有4例发生大出血,其中1例应用输尿管导管逆行肾盂灌注凝血酶止血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缺血时肾小管上皮细胞 (TEC)微丝的改变 ,并探讨此改变的机制。方法用双肾蒂钳夹法建立缺血性急性肾衰模型 ,采用电镜和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 5、15和 45min时TEC微丝肌动蛋白的改变 ,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试细胞内三磷酸腺苷 (ATP)水平。结果缺血 5min即有细胞微丝肌动蛋白的损害 ,微绒毛融合、断裂 ,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 ,微丝损伤加重 ,极性丧失 ,由细胞尖端分布变为胞浆内弥漫分布 ,微绒毛消失 ,与此同时细胞内ATP水平也迅速降低 ,微丝紊乱程度与ATP的下降呈一致。结论肾TEC微丝结构和极性的改变可能与细胞内ATP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