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研究腰椎前凸角度和腰椎活动度与马尾神经根松弛症(RNR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01—2013-12行腰椎后路椎板全切减压手术的93例腰椎管狭窄症,依据磁共振T2序列腰椎椎管内迂曲团状的信号影,分成马尾神经根松弛组(RNRs组)和非马尾神经根松弛组(NRNRs组)。比较2组JOA评分和改善率,背伸位、屈曲位、中立位腰椎前凸角及腰椎活动度。结果 93例均获得平均17.4(12~26)个月随访。NRNRs组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均高于RN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屈曲位腰椎前凸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Rs组中立位和背伸位腰椎前凸角及腰椎活动度大于NRN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为RNRs可能产生了一些不可逆损伤,所以合并RNRs的腰椎管狭窄患者手术疗效较差。腰椎前凸角度和腰椎活动度的改变是导致RNRs的2个因素。  相似文献   
82.
目的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受到垂直向下暴力时不同头颈椎位置对不同类型寰椎横韧带损伤的影响。方法在前期建立已经过验证有效的上颈椎有限元模型上,预设不同的头颈椎位置(中立位、屈曲位、伸展位、侧屈位及旋转位),设定加速度为80 m/s~2来模拟垂直向下暴力。计算出DickmanⅠ、Ⅱ型寰椎横韧带损伤区域的Von Mises应力值,同时将不同的应力值以不同的颜色显示,并且连接起来构成可显示各个工况下寰椎横韧带和寰椎侧块的应力云图。结果旋转位DickmanⅠ型寰椎横韧带损伤区域的Von Mises应力值最大(5.55 MPa),中立位DickmanⅠ型寰椎横韧带损伤区域的Von Mises应力值最小(1.07 MPa)。在所有工况中,横韧带实质部的左右端点和中部的应力值差别不大。侧屈位DickmanⅡ型寰椎横韧带损伤区域的Von Mises应力值最大(11.21 MPa),左侧寰椎横韧带附着点和寰椎侧块体部的Von Miss应力值均明显高于右侧。结论受到垂直向下的暴力时,头颈椎处于旋转位时容易出现DickmanⅠ型寰椎横韧带损伤,当头颈椎处于侧屈时容易出现DickmanⅡ型寰椎横韧带损伤。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小腿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构建,为临床足部损伤修复提供解剖学理论。方法:实验于2004-01/08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64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由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军区临床解剖学研究中心提供。6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以外踝尖、内踝最凸出点为观测标志点,重点显微解剖:①隐神经-大隐静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吻合。②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与胫骨、腓骨、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供血关系。另用4侧标本行远端蒂复合瓣摹拟手术。结果:①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隐动脉(3~5支)穿皮支、膝下内动脉穿皮支、胫后动脉肌间隙支(2~7)、骨皮穿支(1~2)支、踝前内侧穿皮支、踝上穿皮支和踝管筋膜穿皮支(4~5支)。②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自腓动脉肌间隔穿支4~8支,最远的跟外侧动脉穿支距外踝尖上(1.0±1.3)cm,外径(0.6±0.2)mm。③腓肠肌内、外侧头动脉沿途发2~6支的肌皮穿支营养皮神经浅静脉。④胫后动脉肌间隙支营养胫骨、比目鱼肌内侧半。⑤腓动脉肌间隔穿支营养腓骨、比目鱼肌外侧半。上述穿皮支平均外径在0.3~1.6mm,发出皮支、筋膜支、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浅静脉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血管网。结论:小腿皮神经、浅静脉、骨膜、筋膜和皮肤的营养血管同源,可以设计4种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用于足部和小腿下段的创伤修复。  相似文献   
84.
背景:建立有效稳定的慢性骨髓炎动物模型是治疗慢性骨髓炎实验研究的基础。以往慢性骨髓炎模型常常建模成功率低,模型不稳定。 目的:探讨运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制备兔股骨慢性骨髓炎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 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40只,麻醉成功后在股骨大转子下2 cm剥离局部骨膜后用3.5 mm钻头的电钻,在该处钻2个纵向相连、部分重叠的骨洞,直达髓腔,孔洞用无菌骨蜡密封,实验组(20只)向髓腔内注射0.1 mL的5%鱼肝油酸钠,再向髓腔内注射0.5 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液(1×106 cfu);对照组(20只)则向髓腔内注射0.1 mL的5%鱼肝油酸钠,再向髓腔内注射0.5 mL的生理盐水。4周后观察,兔感染部位大体观察、体质量、体温、X射线放射检查、细菌培养及改良Norden骨髓炎评价动物模型的制备情况。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20只兔接种细菌1周后开始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跛行等症状,接种局部红肿;2周以后13只兔伤口局部出现渗液、流脓;4周后19只兔均有局部红肿、流脓和体温身高等症状;比对照组兔体温明显升高,体质量明显减轻;改良Norden骨髓炎评分也高于对照组;14只兔分泌物细菌培养试验阳性,结果显示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造模成功率为95%。提示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鱼肝油酸钠骨髓腔注入的方法,可稳定可靠地制备出兔股骨慢性骨髓炎动物模型,是慢性骨髓炎模型制作的可靠方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5.
人工椎体在胸腰椎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工椎体在胸腰椎肿瘤、结核及骨折治疗中的外科疗效。[方法]对169例胸腰椎患者(其中包括64例肿瘤、66例结核、39例爆裂性骨折)的外科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57例伴有胸腰椎后凸畸形,术前Cobb s角27.1°~65.4°,平均(38.5±10.7)°。对所有患者进行病变椎体大部或完整切除,椎间撬拔撑开复位,可调式中空笼状钛合金人工椎体植骨替代,辅以前路椎体钉板(棒)系统或后路椎弓根钉系统行邻近椎节固定,Ⅰ期重建脊柱稳定性,观察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脊柱椎节的稳定性及后凸畸形的矫治情况。[结果]随访12~46个月,平均3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缓解,肿瘤、结核病人术后局部均无复发,脊髓神经功能无加重损伤,73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术后影像学检查提示:脊柱内固定物在位,椎体序列恢复良好,椎间高度恢复。后凸畸形者术后矫正角度(31.6±8.3),°最后随访时矫正角度丢失(4.1±3.8)°。[结论]胸腰椎病椎切除、人工椎体植骨替代并内固定,能彻底减压、缓解疼痛,能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恢复脊柱序列。  相似文献   
86.
单节段三柱截骨结合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28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病例应用单节段三柱截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L_2或L_3为截骨椎,后路进行三柱截骨,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其中应用AF系统4例,TSRH系统16例,ISOLA系统5例,CD-HORIZON系统3例。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4个月。结果:术后后凸畸形矫正15~42°,平均矫正28.6°。4例术后1年出现矫正丢失5~8°。患者脊柱后凸致重心前移、双目不能平视等症状均明显得到缓解,可完成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限制性肺通气不足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后患者满意率92.8%。28例术后均改善了外观,恢复了视线水平,矫形效果满意。结论: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单节段三柱截骨结合内固定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一种安全、简便、疗效可靠满意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7.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临床最为常见,因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并随着交通事故等的高能量的创伤,很易造成粉碎性骨折和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感染、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发生率高,甚至截肢,治疗相当棘手,现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8.
目的:为踝管区动脉穿支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踝管区动脉穿支、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及邻近动脉吻合。结果:踝管区近侧筋膜穿支2支,外径(0.8±0.3)mm(0.4~1.3mm),中侧筋膜穿支0~2支,外径(0.8±0.2)mm(0.4~1.2mm),远侧筋膜穿支2~3支,外径(1.0±0.4)mm(0.5~2.0mm),共同构成踝管区浅深筋膜及皮肤营养血管。在小腿内侧下1/3段,胫后动脉肌间隙支2~3支,平均外径(1.1±0.3)mm(0.5~2.5mm),骨皮穿支1~2支,平均外径(1.0±0.3)mm(0.4~2.0mm)。上述穿支形成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及深、浅筋膜血管网。结论:踝管区筋膜穿支支数较多,与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吻合丰富,以踝管区筋膜穿支为蒂的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旋转点在内踝平面,可用于转位修复足前部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89.
自 2 0世纪 6 0年代开展断指再植以来 ,得到很大发展。我们从 1998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2月共进行 80例 12 2指各种类型断指再植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0例中 ,男性 4 2例 ,女性 38例 ;年龄 2 .5岁~ 5 9.4岁 ,平均 34.2岁 ;农民 39例 ,工人 30例 ,其它职业11例。伤因 :电锯伤 35例 ,刀伤 2 0例 ,机器压伤 17例 ,钢丝绞伤 5例 ,其它伤 3例。左手 6 2指 ,右手 6 0指。完全离断78指 ,不全离断 4 4指。离断至再植时间 4小时~ 2 4小时 ,平均为 8.2小时 ,其中 2指经液体浸泡。近节离断 4 9指 ,中节 35指 ,末节 38指 ;单指离…  相似文献   
90.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小隐静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3,自引:8,他引:25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以外踝尖为观测指标点,在其上10cm范围内,显微解剖观测远端蒂中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分布与皮肤血管的关系,以及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结果由远及近,远端蒂部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于跟外侧动脉穿支、外踝后动脉穿支和腓动脉肌间隔穿支。上述动脉穿支2~5支,外径0.6~1.0mm,发深筋膜支、神经静脉营养支和皮支,形成深浅筋膜血管网、腓肠神经干血管链、小隐静脉旁血管链以及静脉壁血管网。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1~2支,外径1.7±0.5mm,距外踝尖上3.4±0.9cm,汇入腓静脉。结论远端蒂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及皮肤的营养血管同源。外踝尖上3~4cm处存在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远端蒂皮瓣旋转点设计于此处,有助于改善皮瓣静脉回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