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1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20篇 |
临床医学 | 11篇 |
内科学 | 10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1篇 |
综合类 | 26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4篇 |
中国医学 | 12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9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研究六味地黄丸对老年大鼠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20月龄SD雄性大鼠分成不用药与用六味地黄丸两组,用药5周后,通过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确定用药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显著差异。提取20只4月龄SD雄性大鼠脾脏mRNA,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与老年用药组脾脏mRNA和老年对照组脾脏mRNA配对进行逆转录和芯片杂交实验,获得老年对照组和老年用药组分别和青年组相比,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通过比较两组数据,评价六味地黄丸对与衰老相关的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芯片结果显示老年对照组与青年组相比有13个基因表达显著下调,1个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而在老年用药组中,14个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而另有2序列与青年组相比表达显著上调。结论: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发现16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可受六味地黄丸用药的影响。通过深入研究对我们深入理解六味地黄丸抗衰老的分子机制可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23.
儿童哮喘患者血清Eotaxin、ECP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嗜酸粒细胞趋化酞(Eotaxin)、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评价其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3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22例哮喘缓解期患者及17名健康儿童的外周血标本。用ELISA法测定血清Eotaxin的水平。以Pharmacia CAP系统检测血清中ECP的含量。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中Eotaxin、EC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患儿和健康对照组,Eotaxin、ECP水平的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两者相互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Eotaxin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对气道的嗜酸粒细胞炎症有影响作用。ECP可作为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动态监测血清Eotaxin、ECP的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气道嗜酸粒细胞炎症的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的157例OSAHS患儿,据PSG结果,分为轻、中、重度3组,对其临床症状、PSG结果、上气道影像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轻度94例,中度38例,重度25例。夜间打鼾、张口呼吸、喉头哽咽、睡眠不安三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呼吸暂停发生率以重度组最高(P<0.05)。REM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睡眠时间百分比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呼吸暂停总次数三组有显著性差异,重度组最多(P<0.01);最长呼吸暂停时间轻度组与中度组无显著性差异,重度组比其他两组明显延长(P<0.05);低通气次数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组最多;最长低通气时间三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组最长;鼾声事件次数中度组与重度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与轻度组相比明显增加(P<0.01)。呼吸紊乱指数AHI、氧减指数OD I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组最高;三组俯卧位、右侧位睡眠时间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组多采取俯卧位及右侧卧位睡眠。三组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程度和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腺样体咽腔比值A/N有显著性差异,重度组最大(P<0.01)。结论不同程度OSAHS患儿临床表现、睡眠呼吸事件、睡眠体位有不同特点,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程度不能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气道绝对狭窄是OSAHS病情轻重的关键,PSG结合影像能更好地评估OSAHS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5.
浙江地区2000年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目前世界各国报道的患病率为0.3%~17.0%,有的地区甚至高达20.0%~30.2%,其中以英美等发达国家患病率最高,且有上升趋势[1].多年来国内外对哮喘非常重视,并作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尚无较完整的哮喘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资料.为此,2000年7月,我们按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的统一要求对浙江省温州和海宁两个城市进行了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6.
27.
哮喘儿童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及哮喘急性发作不同程度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 (Eotaxin)水平的变化 ,评价其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对 5 1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4 7例哮喘缓解期患儿及 30例正常儿童的外周血标本进行血清Eotaxin水平的测定 ,并对其中 9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10例哮喘缓解期患者及8例正常人的外周血做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分离和培养 ,并测定了PBMC表达的Eotaxin水平。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Eotaxin水平为 (137± 6 4 )ng/L ,缓解期组为 (94± 36 )ng/L ,正常组为(80± 4 1)ng/L ,(F =13 5 7,P <0 0 0 1) ;且急性发作组Eotaxin水平的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中、重度组Eotaxin水平为 (16 0± 72 )ng/L ,高于轻度组 (112± 4 8)ng/L(t =2 84 9,P <0 0 1)。而三组的PBMC的Eotaxin水平均极低 ,不能被测出。结论 血清Eotaxin升高是反映哮喘急性发作、病情严重程度及气道炎症变化的较为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28.
抗bFGF McAb制备、鉴定及轻链可变区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抗原免疫小鼠,建立多株稳定分泌bFGF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并对bFGF单克隆抗体(McAb)可变区基因进行扩增及序列分析.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沉淀法对抗体特异性和Ig类型进行鉴定,同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Vk基因的DNA片段进行克隆,并对4a2Vk基因进行序列测定.结果bFGF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结合人重组bFGF抗原,且均为IgM.由杂交瘤4a2、3d3细胞株扩增Vk基因是由330个碱基组成,编码110个氨基酸残基.通过国际联机检索进行EMBL和Kabat基因库扫描发现,4a2VkDNA仅与Ig同源,符合小鼠Ig的Vk基因特征;同源性为90%~98%,应归属于Ig的Vk基因.结论杂交瘤4a2、3d3细胞株可稳定分泌bFGF单克隆抗体,并获得其轻链可变区基因,为进一步构建和表达单链Fv(ScFv)抗体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治疗前后膝骨关节炎患者Wnt5a、β-catenin、BMP-2 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独活寄生汤对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4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予独活寄生汤治疗12周,应用VAS法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后Wnt/β-catenin-BMP信号通路中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KOA患者VAS积分明显降低(P<0.05);Wnt-5a、β-catenin、BMP-2 mRNA表达较治疗前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可能通过介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其下游靶基因BMP-2转录,保护关节软骨,发挥缓解疼痛的治疗效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我科收治的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患儿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8~17岁(平均14.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2 d(平均6.0 d).所有患儿均在关节镜下复位骨折块后使用带线锚钉进行固定.术后随访复查X线片、MR、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25~33个月(平均29.1个月).术后,MRI示锚钉固定位置稳定,未及骨骺线.X线示所有患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7周).末次随访时,19例患儿X线片示骨骺线可见,未见骨骺损伤.4例患儿X线片示骨骺线模糊,提示骨骺已闭,但是未见骨端形态明显异常.所有患儿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满意,未见内外翻畸形,未见双下肢不等长畸形,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均呈阴性.术前Lysholm评分为(53.5±11.4)分,末次随访时为(92.4±6.7)分(P<0.05);术前ⅡKDC评分为(54.1±8.8)分,末次随访时为(93.1±6.4)分(P<0.05).结论 关节镜下使用带线锚钉固定儿童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其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且不易损伤骨骺,是治疗该类型骨折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